徐向東
技能是強國之基、立業之本。職業技能培訓是提升勞動者就業創業能力、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促進擴大就業的重要舉措。日前,《“十四五”職業技能培訓規劃》(以下簡稱《規劃》)正式發布。“十四五”時期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必將鋪展“技能中國”宏圖。
促進供需矛盾緩解。當前,我國就業結構性矛盾凸顯,招工難與就業難并存,其根源在于勞動力需求與供給不匹配,其關鍵在于部分勞動者技能不足。“十四五”時期,我國產業轉型升級、技術進步的步伐將加快,對勞動者的技能素質會提出更高要求。結構性的就業矛盾也會更加突出,成為就業領域的主要矛盾。緩解技能人才供需矛盾及結構性就業矛盾,需要把職業技能培訓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提升勞動者技能水平、能力素質為核心,貼緊社會、產業、企業、個人發展需求,大規模多層次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建設一支符合高質量發展要求、適應現代化經濟體系、具備較高職業技能和道德素質、結構比較合理的技能人才隊伍。
促進職業技能提升。當前,人才培養與產業發展結合不夠緊密,不適應產業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要求的問題較為突出。培訓不能唱“獨角戲”,產訓結合是技能人才培養必由之路。《規劃》適應產業發展需要,提出高質量推動“產訓結合”,促進產業鏈和職業技能培訓鏈的有效銜接。市場上需要什么樣的產品和服務,企業需要什么樣的人才和技術,企業最有發言權。企業是培訓主體,要充分尊重企業意愿,幫助企業落實好開展培訓的稅收優惠政策和相關補貼政策,支持企業開展多層次、大規模的崗前培訓、在崗培訓、穩崗培訓和轉崗培訓。同時,要支持行業龍頭企業、大型企業建立職工培訓機構,面向本單位的企業職工,包括產業鏈中關聯度比較高的中小微企業的職工開展培訓。院校要提高培訓內容的針對性,同時要提高面向企業職工、重點就業群體的開放度。
促進人才地位提高。當前,勞動者不愿當工人,技能成才、技能就業吸引力不足等現象比較突出。為不斷壯大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隊伍,營造更好的社會氛圍,《規劃》就完善技能人才職業發展通道提出明確要求。《規劃》強調推行“新八級”,完善技術工人職業發展通道;打破 “隱形門”,暢通技能人才職業轉換、職業橫向發展的通道;健全“指揮棒”,健全以職業能力為導向、以工作業績為重點、注重工匠精神和職業道德養成的技能人才評價體系;落實漲薪,切實提高技能人才待遇水平;廣泛開展職業技能競賽,加強表彰,激發技能人才的自豪感。
偉大事業始于夢想,基于創新,成于實干。政府要承擔起主體責任,大力營造“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社會導向,持續增加職業技能培訓投入,讓更多技能人才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