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靜

今年58歲的嚴林森,是臨縣磧口鎮西頭村人,臨縣聯豐種苗專業合作社理事長,是一名具有高級資質的鄉土型人才,當地人稱他是“土專家”。
40多年來,嚴林森先后百余次獲得國家、省市給予的獎項和榮譽。榮獲“科技示范戶”“農村拔尖實用人才”“山西省十大科學傳播人物”“山西省‘三晉英才支持計劃拔尖骨干人才”“山西省十大科學傳播人物”“神內基金獎”等榮譽稱號。2018年1月,山西省勞動競賽委員會為嚴林森榮記個人二等功一次。2017年,嚴林森還光榮當選山西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代表。
“我們的種苗年年不夠賣。”嚴林森自信地說,“我們的番茄苗抗旱、耐熱,山地、平川都能種,還能有效預防病毒病。”
據嚴林森介紹,自1995年以來,全國普遍出現番茄絕收現象。導致番茄絕收的主因是番茄患上了一種病,這種病叫做番茄病毒病。該病主要發生于夏季,一旦患病,無藥可救。“我是從防治紅棗裂果上得到的啟發。”嚴林森告訴記者,“防治番茄病毒病重在養根護根,優化根部環境,根繁才能葉茂,免疫力提高了,自然不生病。”
“我們的秘訣就是苗坨。千萬不可小看它,番茄苗自帶的苗坨足以保證番茄四個月安全生長。一小撮苗坨集成了生物、農業等領域的多項新技術。”這項技術嚴林森研究了10年以上。
“林森的西紅柿苗靠譜,好活!”近水樓臺先得月。磧口鎮的百姓是最早的受益者,他們最先從合作社買到用了新技術的番茄苗,因抗病能力強,所產番茄質量上乘,填補了市場空白,一度賣到河南等地。
憑著一股子鉆勁,嚴林森從山西省農科院蔬菜研究所買來最新的雜交西葫蘆品種,試種成功后,發現產量比傳統品種翻了幾番,這讓村民們都很驚喜,紛紛要求嚴林森代買種子,從此,他就成了大家的服務員。之后,嚴林森還到全國其他科研院所買來新品種在自己的地里反復試種,把有推廣價值的品種分享給大家。嚴林森累計推廣蔬菜品種287個,其他糧油品種112個,完成了磧口地區從常規種到雜交種的種子革命。
嚴林森介紹道:“合作社開展西紅柿、茄子、辣椒、黃瓜、西葫蘆、西瓜、甜瓜、甘藍、西蘭花、芹菜等10余個品種培育。2012年以來,累計為黃河兩岸秦晉兩省市縣菜農提供優質種苗2000余萬株,推廣蔬菜新品種100余個、新技術10余項,培養科技示范戶100多戶,受惠農戶4000余戶,其中貧困戶1600余戶。今年已育苗240萬株,現已在18個規模設施蔬菜產業園區和種植大戶定植200余萬株,其余40萬株將陸續為換茬的蔬菜基地提供。合作社年可純收入40萬元。”
40年來,嚴林森堅持做好一件事,把農技推廣,幫農民增收作為獲得幸福感的事業,他帶領臨縣聯豐種苗專業合作社,堅持種苗供應和五項免費服務(園區規劃、設施設計、技術咨詢、現場指導、技能培訓),立足磧口古鎮,服務全縣,為科技興農積極奉獻,為全縣蔬菜產業高質量發展助力。“蔬菜抗逆栽培技術”是嚴林森通過穴盤育苗平臺,讓苗坨搭載目標生物技術材料,讓移栽蔬菜生產種苗,實現抗逆、抗病的一項創新技術。技術成果論文獲全省五小競賽農業領域二等獎、全領域優秀成果三等獎。2017年,嚴林森自編培訓教材,印制1400冊。到蔬菜生產園區培訓服務17天,共34場。受訓學員2600多人次,田間指導300余次,為全縣十個蔬菜生產園區推廣新技術、新品種種苗75萬株,栽培面積300余畝,由于栽培種植相對簡單化,生產成功率在95%以上。這一技術應用,為菜農創收60余萬元。
在農技推廣應用實踐中,嚴林森始終堅守“提升自我、不記名利、初心不改”這一信念,把農技推廣作為自己一生追求的事業,開創性地將工廠化育苗這一蔬菜生產上游產業平臺,作為科普陣地,以誠實守信,發揮科技引領的強勁優勢,贏得市場、贏得廣大菜農的贊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