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寅曦 黃夢園
農業是國民經濟的基礎,中央一號文件連續多年聚焦“三農”工作。河南作為我國重要的傳統農業大省及糧食主產地,一直以來都把“三農”工作作為一切工作的重中之重。河南農業發展一直穩步向好,但在發展中也存在農業仍以傳統農業為主,集約化程度不高,品牌實力不強,農村環境有待改善等問題。黨的十九大報告提出,“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期做好“三農”工作的重要遵循。在2017年12月召開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中,鄉村振興戰略的目標任務得到進一步明確。各省在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精神引領下,結合自身地理位置、文化背景、農業發展基礎及特點等要素,提出了各自的鄉村振興戰略實施方案。
河南省委、省政府于2018年印發了《河南省鄉村振興戰略規劃(2018—2022年)》(以下簡稱《規劃》),指導全省有序推進鄉村振興工作。《規劃》中確定了實施農村產業振興、美麗鄉村建設、文明鄉風塑造等六大行動。如何把這六大行動做好、落實好,是需要著重考慮的問題。
國際金融組織對發展中國家的鄉村發展和基礎設施建設一直保持著很高的關注度。利用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和贈款一直以來都是我國利用外資發展本國農業的主要途徑之一。鄉村振興離不開政策和資金的支持,如果可以把外資應用到位,那么將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助力。我們常利用的國際金融組織一般是指世界銀行、亞洲開發銀行、新開發銀行、國際農業發展基金(以下簡稱國際農發基金)等。其中國際農發基金更傾向于支持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發展。
一、我國與國際農發基金合作情況
國際農發基金成立于1977年12月13日,聯合國專門機構之一。其宗旨是籌集資金,以優惠條件提供給發展中的成員國,用于發展糧食生產,改善人民營養水平,逐步消除農村貧困。基金的使用分為贈款和貸款兩類,其中贈款比例要求在基金總金額的12.5%以內,且一般只提供給最貧窮的國家。我國于1980年1月加入國際農發基金,在所有成員國中是位居第二的受援國。截至目前,共獲得31筆貸款,累計金額約10.11億美元。國際農發基金的貸款規劃周期為3年1次,最近一次的2019~2021年,我國獲批的兩個項目均是鄉村振興項目,建設地點分別是云南和湖南。
2016年9月,國際農發基金執董會批準了國際農發基金2016~2020年對華合作戰略,提出了“推動貧困重點地區貧困人口脫貧,以農村轉型帶動中小農戶發展”的總體目標,明確了加強中小農戶市場參與能力和提高環境可持續性發展兩大戰略目標,確定了農業產業價值鏈、合作社發展、普惠金融、土地可持續性、可再生資源、勞動力集約化等重點支持領域。
目前,國際農發基金2016~2020年對華合作戰略已到期,新的合作戰略還未發布。結合我國農業的實際發展形勢,我國政府已于2021年年初向國際農發基金提出將現行的對華合作戰略再延長2~3年的申請。國際農發基金考慮到中國目前的小農戶為主體的農業發展模式長久未變,雖然在脫貧攻堅上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卓著成果,但是如何鞏固脫貧攻堅成果、持續改善農村面貌、提高農民生活水平仍是需要堅持努力的方向。因此,國際農發基金計劃按照中國政府的申請,繼續沿用之前對華合作戰略3年。
二、利用國際農發基金貸款的積極意義
我國雖然已經消除了農村的極端貧困,但是鞏固脫貧成果仍是政府高度重視的問題。“十四五”規劃中強調,堅持把解決好“三農”問題作為全黨工作重中之重,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鄉村振興道路,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其中著重提到了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與國際農發基金對華合作戰略中的內容高度契合。利用國際農發基金的貸款項目來保障我國建設落實鄉村振興戰略十分有意義,也十分有必要。
三、利用國際農發基金貸款需要注意的問題
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比普通商業銀行利率普遍低,貸款期限較長,吸引了很多政府部門和企業的關注。雖然有著極大的優惠條件,但是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需要注意的問題也很多。
第一,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屬于主權貸款,可以簡單地理解為政府債務。項目執行前要獲得政府的批準,如果貸款實施主體是企業,需要與政府簽訂轉貸協議。貸款的申請和建設期都較長,這就需要當地政府不僅要考慮自身的負債情況,還要謹慎評估企業的經營和償還能力,對政府來說具有一定的風險性。
第二,需要關注利率。提到貸款就必須提到利率,本文以國際農發基金為主要研究對象。2014年9月國際農發基金執董會批準的《主權借款融資框架》中提到貸款定價采取“基準計價”,根據LIBOR或EURIBOR的浮動,加上由國際開發協會(IDA)定期發布的SPREAD來確定,不是一個固定的數值。值得注意的是,英國已經決定在2021年年底停止LIBOR的報價,這是否會影響2021年以后新項目的貸款利率計算,還需要進一步關注國際農發基金執董會的決定。
第三,從最近中國獲國際農發基金批復的云南和湖南兩個鄉村振興項目可以看出,自有配套資金的占比較大。云南鄉村振興示范項目總投資13.2億元,其中貸款金額為7480萬美元,僅占總投資的36%左右,貸款期30年,寬限期5年;湖南省鄉村振興發展項目總投資12.3億元,貸款金額為6020萬美元,約占總投資的31%,貸款期24年,寬限期5年。因此,作為子項目單位的企業單純利用國際農發基金貸款解決資金短缺問題,可能無法達到預期。但是貸款期較長,還是有很大優勢的。
第四,國際農發基金貸款同其他國際金融組織貸款一樣,非常重視項目各種指標的評價和評估。但是,我國農業項目評價仍處于起步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制度保障和評價框架體系,所以在項目實施推進過程中,往往結果與預期存在較大差距。在我國,很多農業項目存在忽略監測評價的問題,很大一部分項目都存在延期支付的情況。
四、河南省利用國際農發基金貸款的展望
縱觀我國農業利用國際金融組織的貸款情況,有急劇的上升期和下降期。近幾年,我國政府對農業的關注程度日益增加。據統計,我國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中,目前占比最大的就是農業發展相關的項目。如果有效利用,產生的經濟和社會效益不僅可以推進我國農業的現代化發展,還可以對其他發展中國家的農業發展起到帶頭示范作用。
河南省農業發展目前面臨的問題有很多,農業大而不強、品牌優勢不夠突出、集約化程度不高、農村環境和生態破壞等都是亟待解決的問題。下一步的工作重心應該體現在提高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上,把鄉村建設擺在重要位置,深化農村改革,生態文明建設進一步加強,民生福祉達到新水平,要補齊農業農村短板,推動企業設備更新和技術改造。2009年河南省申請了“國際農發基金河南省信陽市貧困地區農村綜合發展項目”,以農業產業扶貧助推鄉村振興。項目建設至今,充分利用了建設區當地原有的農業基礎,發揮了當地的農業特色,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給河南省其他地區以后申請國際農發基金貸款及其他國際金融組織貸款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在經歷了新冠肺炎疫情和特大暴雨的考驗后,我們應該意識到,利用國際農發基金的貸款不僅可以繼續在原有基礎上發展特色和高質量農業,也可以在提高災害防御能力、創新生產銷售方式等方面給河南農業提供更寬的發展路徑和更多的推廣機會。
2022年是新一期國際農發基金貸款申請的年份,河南應做好準備,積極爭取貸款。應密切關注國際農發基金發布的最新消息,并在第一時間把有效信息傳達給各地。對于有意向申報項目的政府和企業,召集省內利用外資項目的專家提前向其推廣普及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相關政策和知識,深入調研,確保項目資金用到實處,給河南省鄉村振興事業的發展添薪助力。
參考文獻:
[1]國際農業發展基金(FAD)[J],世界農業,1982(10):48.
[2]胡玲梅,李建平,肖琴.中國農業利用國際金融組織貸款評價模式探析[J]農業展望,2018,14(01):20-22.
[3]耿大立.國際金融組織貸款項目績效后評價模式和經驗對中國農業項目績效評價的啟示[J]世界農業,2016(3):62-66.
[4]國際農業發展基金調整貸款利率計算方法[J]世界農業,2016.10(總450):246.
(作者余寅曦,河南省農業對外經濟合作中心農藝師,碩士學歷;作者黃夢園,河南財經政法大學社會工作21級專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