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浩 盧孝青
余集高中前身是河南省商城縣余集鎮張家祠堂,1941年改建成學校。早在抗戰初期的1938年,聞一多先生的學生、著名愛國詩人臧克家帶領“文化工作團”14個同志在大別山區進行抗日宣傳。同年8月27日,臧克家在張家祠堂寫下戰斗歌謠《我們這十四個》:“呼吸著彈藥的氣息,腳踏著火熱的大地……我們走過平原,播下文化的種籽,我們穿進深山,揮動起拓荒的手臂……”
如今戰爭的硝煙早已散盡,無數中華兒女用鮮血和生命換來我們今天的幸福生活。文化厚重的余集高中,花成東和他的同事們甘愿成為鄉村教育的“兜底人”,在這片紅色的土地上演繹著別樣的戰歌。
余集高中創奇跡
商城因教育的輝煌而久負“大別山下狀元縣”之美名。商城縣7所普通高中有6所在農村,繁榮發展的農村高中為商城教育增添了碩果,也為鄉村振興帶來了活力和希望。
在7所普通高中里,余集高中是全縣“兜底”的農村高中:最后批次錄取、分數線最低;只要愿意來,余集高中讓每一個孩子有學上。因此,余集高中學生入學成績都是墊底的。
但是,在2021年的高考中,他們卻再創低進高出的奇跡:在119名學生單招升學、僅剩128人參加高考的情況下,余集高中所有考生成績都在??凭€以上;本科進線22人,其中普通類16人,藝術類6人(3人為本科A段)。優異的成績帶火了招生,2021年的高一新生占到全校學生的一半,逆勢上揚的余集高中正走向蓬勃發展的良性軌道。
帶高三英語、主抓畢業班的副校長花成東,2002年大學畢業后回家鄉余集高中教書。20年來他從未離開過這個學校。他高興地介紹說,近年來余集高中多次獲評“教育教學工作先進單位”,余集高中“德育為先,全面育人”,以“會學習、會生活、會做人”為宗旨,大量學生低進高出,邁入理想的大學殿堂。
學生檔案記冷暖
花成東說:“師以從教為榮,我也是一個英語老師,主要的工作還是教課、帶學生?!钡硖幗逃袠I的人都知道,一個帶課、帶班、抓業務的副校長,干好工作要付出常人雙倍的精力和心血。
余集高中學生基礎薄弱,許多孩子的學習缺乏家庭的關注,花成東卻把每一個學生當寶貝。他說讓每一個孩子學有所長、學有所用,是對農村、農民最好的扶貧,也是老師對社會最大的貢獻。
“百年大計”之本的教育其實是一項艱難的系統工程。像余集高中這樣“兜底”接收的低分學生,也許從小就缺乏關注,因此更容易變成叛逆者、問題少年。在花成東看來,做好這些孩子的教育工作是更加迫切和神圣的使命;這里的老師不僅僅是傳授、引導,更多更細的工作是幫扶甚至是挽救。
花成東有一部學生“大辭典”,里面詳細記錄著每一個學生的家庭信息、興趣愛好、心理特點,也記錄著和學生談心的時間、地點以及學生心靈世界的點點滴滴。隨手翻開一本《高三學生檔案》,每個學生的信息都記滿好幾頁大紙:學生余某,“爸爸在外搞建筑,妹妹上高一”“性格活潑,愛打游戲、玩手機”“數、英薄弱,政、史、地中等,提高空間大”等。
教室、走廊、操場、餐廳、學生家里,以及學校背后那高高的棲鳳嶺,都是花成東和學生談心的地點。個別學生有說謊、打架甚至撬鎖偷竊的惡習,花成東不僅從不歧視,反而加倍關愛。他說從孩子成長環境來看,出現這一切都是正常的;現在孩子需要的不是偏見和指責。如果學生的不良習氣一時難以改正,花成東就用陪跑步、爬山、請吃飯等方式感化他們。他經常對老師說,我們和學生談心、聊天也需要“備課”,你得先關注、觀察這個學生,了解他的成長環境、性格愛好,揣摩他的心理特點,找準一個恰當的切入點和他交心,共同參與一個適當的活動和他共情,這樣才能真正走進學生的情感領域和精神世界,達到喚醒、激勵從而轉化的目的。當青春叛逆的孩子感覺老師居然也是“好哥們”時,老師就成了他們的精神導師,接下來的轉變自然是令人驚喜和感動的。
留守學生的詳細情況不僅記在花成東的學生“大辭典”里,也記在他的心里。他每周都要抽出一天的時間走訪貧困家庭,送去米面油,切實解決他們的實際困難。在2021年“十一”黃金周期間,花成東沒有休假,而是帶著禮品到皮沖村建檔立卡貧困家庭學生程海洋家家訪,輔導程海洋學習。程海洋媽媽高興地說:“花校長給我找了工作,又花錢來看俺們,孩子交給花校長我算放心了。趕明兒孩子也考個大學,才對得起花校長!”
對成績稍好的學生,每個月休,花成東都要求他們提前半天到校,他利用周末休息時間和學生一起練題,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一點點的進步就是莫大的信心和希望。學生英語差,他創新出“每日一刻”英語教學活動,教學生記單詞的小竅門,以滴水穿石的慢功助其進步。
記得2005年深冬,零下幾攝氏度的嚴寒天氣,為勸返輟學學生陳某,花成東騎摩托車趕到通城店偏遠的學生家。陳某看到老師身上、臉上都是一層白霜,凍得瑟瑟發抖,卻顧不上暖和一下自己凍僵的手指,一開口就忙著噓寒問暖地勸他回校,陳某內心受到很大觸動,立即跟著老師返校并發憤學習,如愿以償地考上了大學。
2010年,花成東任余集高中88班班主任,這個班一下子考了15個本科,其中余集鎮儀學村學生余奇跡“奇跡”般考上了鄭州大學。
破解難題沖在前
余集高中校長呂鴻彬說,花成東的工作特點是細和實,這個學校最困難、最核心、最關鍵的事都由他來做。
花成東的工作法寶是沖鋒陷陣、強力推進、落到實處。2021年7月末,花成東白天在商城三中參加培訓,夜晚寫學校工作材料到凌晨1點。校長呂鴻彬心疼地說:“你可以安排別人做啊!”花成東說:“我是副校長,我不帶頭做,誰做?”
學生成績差,相應的學習能力也差,缺少學習方法。與學生多談心、勤指導就顯得愈加重要。2021年秋季,新學期伊始,花成東在高一年級全面推行自己堅持多年的“心連心”活動。為防止老師只交文字記錄而不行動的情況,他讓老師在工作群里曬出交流談心的時間、地點、學生姓名,以便監督檢查。花成東的工作量增加了,但學校師生關系明顯更加融洽了,學生學習勁頭也更足了。
為了以考風促學風,花成東嚴抓考試紀律,一天巡查考場11次,在工作群發出6次考情通報,點名批評未提前20分鐘到達考務辦的4名教師,查出違紀學生31人。
之前分管高三工作,花成東也是勇擔當、敢作為:作業、備課每周檢查、通報,確保落到實處;向課堂要效益,每周聽課5~7節,一學年聽課達130節;創新學法,推行中午限時訓練、小題專練,取得良好效果。分管后勤工作,他嚴格財務紀律,規范采購程序,用真情服務廣大教職員工,保證學校健康發展;他號召成立余集高中青年志愿者服務隊,看望鰥寡老人、打掃衛生、幫干農活;他帶團員學生走上街頭,清掃路面,清理垃圾,為余集高中贏得良好口碑。
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花成東第一時間帶領教師設置和堅守疫情防控點,并制定出高三開學疫情防控工作實施方案,保證學生正常安全復課。
長年繁重的工作,讓正值盛年的花成東臉上過早顯露出滄桑,但他走路生風,行動迅速干練,干工作是那么充滿激情、永遠都雷厲風行。陪學生跑步,檢查課堂情況,教學樓上下轉,每天步行的步數達2萬步。
2013年9月,花成東被商城縣政府評為優秀教師,2014年被評為優秀班主任,2017年被評為文明班主任,2021年獲商城縣“五四青年”獎章。但在能參評副高職稱的榮譽面前,花成東卻一再謙讓:市優秀教師讓給了老教師,師德標兵讓給了同齡老師,綜合實踐活動讓給了年輕老師。別人提醒他:“你都讓了,你拿什么評職稱?”他總是說:“這個不用急,慢慢都能評上?!?/p>
“兜底教育”成美談
送走成績喜人的這屆畢業班,花成東2021年又主抓高一、帶高一英語,新生有300多人,比往屆多了100多人。
學生多了,但是錄取分數線依然是全縣普通高中最低的,也就是說,他們“兜底”了更多的學生,老師的任務自然也更加重了?;ǔ蓶|的英語課依然要從最基礎的音標教起,從一般現在時、一般過去時教起,甚至要從零起點的字母規范書寫教起。他經常說,對于我們這基礎極度薄弱的學生而言,做細、做實每一小塊內容是非常關鍵的;細講、現場提問、當堂練習,讓學生實實在在地掌握,這樣學生獲得直觀感受,思維得到浸潤和升華,才有學習更多、更難內容的可能;不要怕慢,性急圖快對我們的學生是要不得的。于是一般課堂40分鐘的內容,花成東用3節課來講授和練習,因為他相信荀子的勸學名言“駑馬十駕,功在不舍”“鍥而不舍,金石可鏤”。
余集鎮山川秀美,交通便利,素有“小漢口”之稱。今天,有著80年歷史的余集高中,嶄新的國旗在藍天下飄揚,醒目的標語激蕩人心。這里的孩子們雖然入學成績是墊底的,但是他們的精神面貌是自信的、生龍活虎的。他們在明媚的朝陽里晨讀、跑步,整個校園洋溢著青春蓬勃的氣息。
教育是鄉村振興的希望,優質均衡發展的商城教育乃是不可估量的惠民工程。“何物動人?二月杏花八月桂。有誰催我?三更燈火五更雞?!北薏邔W子的對聯也激勵著“兜底教育人”花成東的奮楫和堅守,眾多基礎差的農村孩子通過余集高中的“兜底教育”改寫了人生的命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