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書棟
牡丹資源圃品種收集全力推進,“洛花一號”花生通過省審,鄉村振興科技服務基地集中授牌……近期,洛陽農林科學院好消息不斷,各項工作開展得熱火朝天。
拉高標桿才能加快發展。洛陽農林科學院聚焦產業需求,制定了“454”戰略,即堅持問題導向,強化政治統領,立足服務“三農”、服務特優產業(溝域經濟)、服務農業高質量發展、服務鄉村振興“四個服務”;推進黨的建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科技服務、作風轉變“五大提升”;全力打造國內領先的牡丹科技創新高地、國內領先的抗旱小麥研究科技創新高地、國內領先的楸樹育種科技創新高地、黃河流域生態資源高效利用科技創新高地“四個高地”。
2021年以來,尤其是下半年以來,洛陽農林科學院深入貫徹落實洛陽市黨代會精神,堅持以創新為引領,致力打造“四個高地”,推動全院科技創新蓬勃開展。
對標國內一流
“四個高地”牽引能力持續增強
在打造國內領先的牡丹科技創新高地方面,洛陽農林科學院建設了目前國內品種最全的“國家牡丹芍藥資源圃”。2021年,有17個牡丹新品種通過審定,為洛陽牡丹大家族增添了新面孔。分子育種應用、牡丹基因數字庫建設等穩步推進。
在打造國內領先的抗旱小麥研究科技創新高地方面,洛陽農林科學院建立了國內領先的抗旱小麥種質資源庫,利用國家小麥技術產業體系洛陽試驗站平臺,審定小麥新品種2個,為破解種業芯片保障糧食安全持續發力;召開了“國審抗旱節水小麥新品種洛旱22”觀摩會,在洛陽市大力推廣這一抗旱、高產、優質新品種,實現增收增效。
在打造國內領先的楸樹育種科技創新高地方面,洛陽農林科學院持續擴大在楸樹與梓樹遠緣雜交方面國內率先突破的研發優勢,加大種質資源收集保存力度,全力開展楸樹各項研究。參與的“楸樹珍貴用材良種選育及其應用”項目獲梁希科技進步一等獎,成為河南省目前在林業科研方面取得的最高榮譽。
在打造黃河流域生態資源高效利用科技創新高地方面,洛陽農林科學院緊緊聚焦洛陽市自然資源稟賦,結合產業發展,推廣“蓄、存、保、用”技術新模式5個,推廣油葵、甘薯等抗旱、節水特色作物品種18個。
著力深化改革
“四個高地”推進機制持續創優
改革增活力。洛陽農林科學院深入推進“所長負責制”“課題優化”“權益分配”“績效管理”“職稱推薦”等5項改革,全面激發內生動力;開創性地對12名青年科技人才申報的13個研究方向用院內基金的形式立項支持,鼓勵青年成長;“洛麥40”成果轉化權益分配順利實施,歷史性破解“成果獎勵兌現難”;“洛麥47”“洛麥42”等小麥,“金谷137”玉米等6個新品種相繼轉讓,全院轉化成果、服務產業的積極性持續提升。
服務促產業。全院120名科技人員秉承科技興農初心使命,積極開展“萬人助萬企”,走到田間地頭,深入企業、產業一線,建設基地,提供服務,示范引領,帶動發展,開展科技服務370余次,建設各類示范基地48個,示范面積2萬余畝。
共建促發展。在“454”戰略推進過程中,全院強化平臺思維,大力開展院部(門)、院地(縣)、院企、院院、院校等“五個共建”活動,與中國科學院、中國農業科學院、中國農業大學等國家、省級科研機構和高校主動對接,有效銜接,做好(項目等)承接;主動與洛陽市農業、林業、農技、科技、農發等職能部門對接,這些部門出課題,全院接任務、去答題;與河南農業大學、河南科技大學,洛寧、汝陽及“欒川印象”等簽訂了合作協議。
活動聚人心。2021年,恰逢洛陽農林科學院成立80周年。為了更好地凝聚力量,鼓舞干勁,砥礪前行 ,推進“454”戰略行穩致遠,全院以“奮斗80年,再啟新征程”為主題,舉辦了主題征文展、誦讀會、學術報告會、優秀專家評選等10項活動,建設了成果展覽室,提出了“強化創新引領發展,扎實推進‘454戰略,在科技興農新征程中再創新輝煌”的奮斗目標,極大提升了全院干部職工的自豪感、使命感,干事創業積極性顯著提升。
洛陽農林科學院黨組書記、院長趙紅藝表示,將全面落實好省、市黨代會部署,解放思想,破除慣性思維、路徑依賴、作風不強等障礙,以深化“454”戰略引領高質量新發展,建好科技創新“農林極”,為洛陽市“建強副中心、形成增長極、重振新輝煌”貢獻農林科研智慧和擔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