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慧玲
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黃河文化蘊含著豐富的教育價值。充分挖掘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對幼兒樹立文化自信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筆者立足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以黃河泥塑課程為載體,將黃河文化的時代價值與泥塑表現形式相結合,探索構建黃河泥塑園本課程。
黃河泥塑課程內容選取的原則
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朱家雄在《幼兒園課程的理論與實踐》中指出,課程內容實際上就是解決教師教什么、學生學什么的問題。結合黃河泥塑課程目標和幼兒發展階段能力水平,我園在黃河泥塑課程內容的選取中遵循可行性原則、趣味性原則、生活性原則和創造性原則。
黃河泥塑課程內容選取的影響因素
我園將幼兒的學習特點、發展規律、班級主題特色、育人目標等作為黃河泥塑課程內容選取的重要因素,并結合黃河文化與黃河精神選擇適宜的泥塑課程內容,進行主題式環境創設,促進幼兒身心全面發展。
一是以幼兒興趣為切入點。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傳統文化表現形式,對幼兒具有強烈的吸引力。班級教師可以從幼兒對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興趣出發,延伸出主題活動“黃河非遺在我身邊”。通過認識了解泥泥狗、虎頭鞋、木版年畫、黃河澄泥硯、開封盤鼓等欣賞藝術之美,以黃河泥塑為載體對黃河非遺進行再創作,激發幼兒了解優秀傳統文化的興趣。
二是利用班級主題教育活動。我園開展主題式班本化課程,為幼兒創設適宜的班級環境。班級教師結合本班主題活動,對黃河泥塑課程內容的選取進行構思設計,通過走進黃河博物館、黃河地質博物館等實踐活動,了解大禹治水、精衛填海、愚公移山等故事,并用泥塑作品表達個人的感受和理解。幼兒在直接感知和實際操作中體會黃河精神,培養大膽想象、傳承創新、積極專注、合作探究的學習品質。
三是充分展現育人目標。班級教師緊緊圍繞園所“惠美教育”的育人目標,立足傳統、放眼國際,培養具有民族情懷、國際視野、創新能力的全面發展的“惠美兒童”。如班級架構“智慧黃河”主題活動,通過黃河泥塑將無人機、機器人、黃河大橋等展現出來,利用活動向幼兒滲透黃河文化,啟發幼兒用科技治理黃河的暢想,讓優秀傳統文化與科技結合浸潤童心。
幼兒園黃河泥塑課程內容選取的經驗與做法
一是依據幼兒年齡特點選取課程內容。為使幼兒保持參與黃河泥塑活動的創作興趣,均衡發展各方面的能力,教師要依據幼兒年齡特點選擇課程內容。如我園圍繞“約‘惠金秋、‘醉美豐收”主題,選取“石榴熟啦”課程。在進行黃河泥塑作品創作中,依據小班幼兒手部精細動作尚未發育完全的特點,讓他們以團、壓石榴籽為主,增強幼兒自信心;中班幼兒手部肌肉力量較強,可團、捏出較大的石榴果;大班幼兒不僅可以塑造出各種形態的石榴,還能用泥工刀刻出石榴的冠部。由此可以看出,課程內容選取可以基于幼兒年齡特點,使之呈現出不同梯度的難易程度。教師要觀察并發現幼兒的最近發展區,使幼兒“跳一跳就能摘到桃子”。
二是依托經典神話故事,滲透黃河精神,選取課程內容。古代神話故事、傳說也是黃河泥塑課程內容選取的要素。如幼兒在“愚公移山”故事中感受到了愚公堅定的意志,在“大禹治水”故事中體會到了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的公而忘私等。幼兒在閱讀神話故事時,強化其作為炎黃子孫的民族自豪感,同時通過泥塑作品進一步深入感受黃河精神。
三是家校共育,依據幼兒生活經驗選取課程內容。陳鶴琴先生曾說:“幼兒教育是一件很復雜的事情,不是家庭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也不是幼兒園一方面可以單獨勝任的,必定要兩個方面共同合作才能得到充分的功效?!币虼嗽谶x取課程內容時,班級教師要密切聯系家長,如邀請家長當導游帶領幼兒參觀黃河博物館、科技館等地,或是圍繞“探秘太空”主題,制作望遠鏡、宇宙飛船、黃河濕地公園等親子活動作品。這既鍛煉了孩子的動手能力,又增強了其對未來科技的想象力。
筆者在研究幼兒園黃河泥塑課程內容選取的過程中收獲頗豐。黃河文化與黃河精神作為宏觀的意識形態,通過泥塑這一藝術載體在幼兒園加以傳承與創新,意義深遠。后續研究中,筆者將繼續探究這一載體,選取適宜內容,豐富相關藝術表現形式,在幼兒心中播下黃河文化的種子,講好黃河故事。
(本文系2020年度河南省基礎教育教學研究室研究項目“幼兒園黃河泥塑課程的實踐研究”的研究成果。課題編號:JCJYB201601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