卓維帥,楊永鏗(廣汽乘用車有限公司, 廣州 511434)
綠色發展在制造領域體現為實施綠色制造工程,其中關鍵的任務是綠色工廠的創建。國家制定了創建千家綠色工廠的目標,希望選擇一批基礎條件好的企業進行試點,再以點帶面,全面推進綠色制造工程。對于企業而言,創建綠色工廠有著重要意義:① 梳理識別各級法律法規、標準,確保企業運營合法合規;② 參與國家/行業標準制定,引領行業發展,形成行業先進優勢;③ 優化用能結構,降低運營成本;④ 樹立綠色節能、積極承擔社會責任的良好企業形象;⑤ 促使產品更加綠色環保,提升品牌競爭力。
2018 年 5 月,國家標準 GB/T 36132—2018《綠色工廠評價通則》正式發布。按該標準的定義,綠色工廠是指實現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工廠,并提出了相關評價通用要求等。
GB/T 36132—2018 還引入了工廠生命周期理念,全方位對工廠進行綜合評估。引導企業認識到綠色工廠應結合工廠全生命周期考慮,從規劃、建設、運營、管理全方位考慮,使得工廠的規劃更為合理。
GB/T 36132—2018 共設置 11 個章節,主要分為基本內容、評價指標、評價方式,如表 1 所示。

表1 GB/T 36132-2018 主要內容
整車制造工廠創建綠色工廠除需遵循 GB/T 36132—2018 要求的評價指標以及流程外,還應結合行業特點及法規要求,在相關方面有所調整及提升。為此,根據評價通則要求的各方面結合某品牌汽車工廠創建綠色工廠的經驗,對創建綠色工廠進行探索研究。
基礎合規性及相關方要求方面,綠色工廠建設重點關注項目建設所需的能評、環評、建設用地批復等手續的完善齊備,并嚴格執行相關的環境質量標準和污染物排放標準。對利益相關方要求方面,堅持生產綠色產品,采用高輸出、低油耗、清潔排放的發動機技術。注重提高車輛環保材料使用率以及整車材料回收率,降低車內揮發性有機物(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VOCs)的排放。
基礎管理職責方面,工廠須定期開展綠色節能宣傳活動,提升員工生產環保技能,推廣綠色節能概念。針對綠色工廠創建評價要求,后續企業最高管理者可考慮采取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進而在工廠內部形成適宜的推進組織,通過溝通等手段明確創建綠色工廠相關部門及人員的職責。推進組織承擔相應的規劃、目標設定、實施方案規劃,以及員工培訓及教育等任務。創建綠色工廠的推進機構如表 2 所示。

表2 創建綠色工廠推進機構
⑴ 建筑方面,工廠大部分廠房均為鋼結構,資源消耗小。涂裝車間優化工藝安排,采用多層廠房。
⑵ 照明方面,廠內各車間及辦公場所照明符合 GB 50034—2019《照明設計標準》規定,并應根據不同的場地進行照明分級設計,降低能耗。
⑶ 專用/通用設備方面,要求降低能源及資源消耗,并需要對污染物排放進行有效控制。對此,應采用國家或地區鼓勵、行業先進的生產工藝/設備,如《國家重點推廣的電機節能先進技術目錄》等文件中推薦的技術設備。解讀及參考國家智能制造評價體系,開展智能制造規劃,推動生產信息化、數字化、智能化,實現生產過程中能源的高效利用。
⑷ 計量設備方面,應依據國家對于能源及水等資源計量器具的相關要求,做好相關資源計量器具的配備及管理。建立電、水、氣等計量網絡,并進行分級計量,優先采用電子聯網量具,以便于用能的計量、統計、管理。計量器具需符合相關標準要求并定期校準。
⑸ 污染物處理方面。污染物的處理要求工廠應具備與生產排放相適應的污染物處理能力,對此,應嚴格遵守相關危廢貯存、處置規定,于廠區內設置專門的危險廢物和一般廢物臨時存放點,并設專人進行管理,及時請具有資質的公司進行回收,保證危險廢棄物能及時得到處理處置。
管理體系方面,工廠應分別建立實施并保持符合 GB/T 19001—2008《質量管理體系要求的質量管理體系》、GBT 24001—2016《環境管理體系要求及使用指南》要求的環境管理體系、GB/T 28001—2011《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要求》要求的職業健康安全管理體系、GBT23331—2019《能源管理體系要求要求的能源管理體系》。對此,結合汽車整車制造工廠工藝特點,結合綠色工廠要求,建立實施并保持質量、職業健康安全、環境體系,以及能源管理規程,后續應持續推進能源管理體系的建立。
⑴ 能源投入方面要求優化用能結構,降低不可再生能源的使用比例,充分利用余熱、余壓。對此,應做好能源規劃,通過制造工藝的優化改善、多種能源優勢互補的方式,如采用涂裝噴房循環送排風技術、涂裝 3C2B(涂裝噴漆工藝,一般指的是中涂-烘干-色漆-清漆-烘干,即噴涂 3 次烘干 2 次)改造等措施,提高能源使用率。同時,應對供能系統各環節進行管理,發現存在余熱、余壓的環節并對其加以合理利用,如采用蓄熱式熱力焚化爐(Regenerative Thermal Oxidizer,RTO )進行余熱回收,提高能源效率。同時,積極探索光伏發電等清潔能源模式在工廠內的應用。另外,為優化能源管理效果,應參考 DB 11/T 1255—2015《工業用能單位能源管控中心建設指南》,建設覆蓋全廠區域的能源管理中心。
⑵ 資源投入方面要求減少原材料尤其是有害物質的使用,為此,應根據 GB/T 30512—2014《汽車禁用物質要求》以及 GBZ 2—2002《工作場所有害因素職業接觸限值》所列的各種物質,對汽車整車及其零部件產品中禁止使用的物質,采取必要的檢測措施。
⑶ 采購方面,應向供應商提供的采購信息包括有毒有害物質使用限量等環保要求。要求供應商提供相應材料的檢驗報告單,以此保證供應材料符合環保要求。另應制訂對供貨質量和服務 2 方面進行綜合評價的制度,對合格供貨方的選擇和確認方法明確規定,對誠信的供應商優先保量。
產品設計需符合綠色產品要求,符合生態設計,降低有害物質的使用,提高可回收利用率。使用過程節約能源,生產中減少碳排放。對此,應致力于通過技術進步和創新,加強在動力總成(車輛上產生動力并將動力傳遞到路面的一系列零部件組件)技術、汽車領域綠色材料等方面的研究。設計之初便從產品全生命周期考慮,按生態設計理念,從根本上杜絕非環保材料的使用,如采用水性涂料代替油性涂料等。同時,充分考慮使用原料的可回收性以及結構的可拆解性,并結合新車型開發新環保材料。
整車制造工廠應持續推進生產節能改造、積極應用節能低碳技術(如車間日光燈與廠區更換為 LED 節能燈),優化壓縮空氣管道壓力、工藝節能改造,做好工廠用能管理等。為使節能措施更具針對性,后續應對產品進行相應的碳足跡核查,并根據核查結果,進行針對性的節能改善措施。
環境排放方面,對大氣、水體、固廢、噪聲、溫室氣體提出了應符合相關國家標準的要求。
⑴ 大氣污染物排放處理方面,針對汽車工廠生產過程中產生的主要廢氣—有機廢氣,應采用 RTO 爐焚燒、水簾除漆霧裝置處理或二者共同處理后排放。水簾除漆霧裝置采用水簾攔截漆霧,污水收集經過凈化,除去漆霧后循環利用,漆渣則按危廢處理。
⑵ 水體污染排放處理方面,產生的污廢水經過壓力管道輸送到污水處理站,經處理后污水變成了可以重新利用的中水。中水一部分用來沖廁,綠化和灑道路,另一部分的中水會經過更深度的反滲透處理回用到生產中去。
⑶ 固廢排放處理方面,要求具備相應的資質。因此,應委托相關企業處理。危廢主要包括廢潤滑油、廢漆渣,廢有機溶劑、廢水站污泥等。其中涂裝漆渣通過烘干工藝,降低漆渣含水率,從源頭上減少危險廢物總量,減少危廢的處理成本及排放總量。場內設置專用的污泥堆放場地,并做好堆放場地基礎防滲。
⑶ 噪聲排放處理方面。工廠的噪聲源主要為沖壓車間,應在沖壓線導入的同時,同步導入與沖壓線相匹配的隔聲降噪全封閉,使得降噪全封閉外噪音 < 85 dB,符合職業健康衛生相關要求。
⑷ 溫室氣體排放處理方面,應推進產品碳足跡核查,并根據結果優化改善生產經營相關方面。積極應用節能低碳技術,如車間日光燈更換為 LED 節能燈,優化壓縮空氣管道壓力、工藝節能改造,做好工廠用能管理等。
基于汽車制造業特征,從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 5 方面全面審視自身情況,不斷改善提高績效指標,并以達到行業先進水平為實現目標。
綠色制造是大勢所趨。綠色工廠作為綠色制造的主要載體,在國家的大力推動下,在全國各地掀起了創建熱潮。創建綠色工廠是企業實現結構優化、提質增效、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途徑,但評價要求涉及工廠運營的方方面面,實現之路任重而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