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引凱 (江西理工大學, 江西 贛州 341000 )
環境保護在經濟發展中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在全球經濟快速發展的當下亟須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目前我國正處于城鄉一體化建設階段,在可持續發展的前提下,建筑行業的發展想要全面展開,就要考慮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給企業帶來的經濟效益。我國同等條件下的建筑材料能耗比其他國家高 20%;此外,我國建筑業垃圾、污水年產量 8 000 萬 t[1]。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管理被納入建筑業,將節能減排的理念應用于建筑設計,按照綠色的理念采購早期生命周期材料,從而減少建筑在使用中如何減少環境污染。通過政府、企業和企業內部各層次、各鏈條的合作,建立政府部門以及供應商之間的合作博弈關系對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行業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運用外部經濟學理論和博弈論方法,分析了政府、開發商和消費者在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投資收益中的作用。其次,運用博弈論方法,建立關系促進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利益最大化的過程[2]。
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生命周期中的成本主要包括決策成本、建設成本和運行維護成本。
(1)對于建造企業來說,主要承擔施工決策成本和施工成本。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節能、環保,根據建筑施工的需要,要求使用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材料,安裝環保節能設備。另一種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是在現有技術的基礎上轉化為綠色創新技術,工程師、技術人員和生產工人在施工前都需要接受培訓,這將使得商品住宅綠色建筑中的施工成本略高于普通建筑[3]。
(2)消費者,即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的使用者,在使用階段承擔主要的成本,包括維護成本、管理成本、能源成本、資源成本和環境成本。由于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具有節能效益,與普通建筑相比,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的消費者使用成本將大大降低。
(3)政府主要承擔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在社會、經濟和生態環境損失生命周期中的活動,主要包括環境、行政成本和報廢。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具有生態和環境效益,在建設和使用過程中產生的建筑垃圾和環境污染大大減少,政府的環境成本和報廢成本相對較低。政府行政成本主要指政府監督的激勵成本[4]。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屬于外部經濟的產品,具有一定的社會屬性和經濟外部性,可以產生收入,在其整個生命周期給每個共享個人間接帶去的收益是不同的。政府和消費者在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使用過程中的維護成本越低,能源節約和環境成本降低是友好的。
目前,我國正處于大力發展綠色技術和國家新能源建設階段。建筑的“綠色”發展不僅可以促進建筑業自身的發展,還可以積極推動可持續發展方針的實施和國民經濟結構的完善。綠色建筑迎來了良好的發展機遇。建筑業要發展綠色建筑,必須重點抓好結構建設階段和運行維護階段的節能減排工作[5]。在項目施工階段,施工企業除了選擇建筑材料、設備和供應商進行選擇管理外,還需要選擇施工工藝,還需要考慮廢棄物的回收利用。此外,政府還應加強對綠色建筑的支持,不斷完善相關制度和各項法律法規,使建筑業從設計、施工到運行回收各個階段都達到綠色環保的要求。
這種情況屬于博弈過程的范疇。在博弈過程中,政府與施工企業在博弈中有 2 種決策:一是自愿與各方合作,對綠色標準進行補償(以下簡稱“補償”);二是拒絕與綠色標準進行合作,采取商品房綠色建筑行為(以下簡稱不補償)。本文的基本假設如下。
(1)三者在選擇決策就是追求利益最大化。
(2)假設博弈中的三方都采取補償策略,并積極與建筑業合作,可以保證雙方的共同利益。如果一方采用隨機策略,其被視為一種不合作的狀態。
(3)假設政府、建筑施工企業和建筑材料供應商并不是完全理性的,那他們將學會模仿之前自己或他人的行為決策,最終達到一個平衡狀態。
(4)影響決策變化的因素具有一定的隨機性和可變性。
(1)政府積極促進建造企業補償綠色標準的概率x,政府不補償綠色標準的概率 1-x;建造企業補償綠色標準的概率y,建造企業補償綠色標準的概率 1-y;建筑材料供應商補償綠色標準的概率z,建筑材料供應商不補償綠色標準的概率 1-z。
(2)建造企業積極參加時得到政府的補償R1,企業積極參與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獲得的付出成本主要指制度成本C1,建筑企業積極參加時得到政府的獎勵B1,對消極參加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給予一定處罰F,政府在消極參與時給予建筑企業一定的補償z1,此外,政府部門不論積極促進還是消極促進,都是自愿有償的給予建造廠商一定的補償,僅僅在與政府的監管水平和付出成本存在差異。
(3)企業主動參與的獲得的補償P,因此獲得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增值收益為G2,同時,積極協助企業加入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獲得的長期收益M,企業積極參與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獲得的付出成本(主要時間、交通成本)C2,給其他建造企業帶來的收益為M,建造企業放棄使用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時獲得收益R2、給建筑企業造成的損失L。
(4)企業積極參與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獲得的付出成本(主要時間、交通成本)C3,積極協助企業加入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獲得的長期收益R3,政府部門給予自愿使用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建造企業一定的補償為F;建造企業消極的參與獲得的額外收益為E3’;因此受到政府的處罰為F。
根據上述的變量的設定,得到支付矩陣,政府積極促進建造企業補償綠色標準的概率z如表1 所示,政府積極促進建造企業不補償綠色標準的概率 1-z如表2 所示。
表1 政府補償綠色標準的博弈支付矩陣
表2 政府補償綠色標準的博弈支付矩陣
建筑材料供應商、建造企業和政府部門各群體構造的三維非線性方程組如式(1)所示。
高次項省略高次項
計算可得特征根如式(2)所示。
將x=0、y=0、z=0 ,代入式(1)、(2),得 1=R1-C1-P<0,2=R2'-L<0,3=R1-S2<0,所以E(0,0,0)為吸引子。
將x=0、y=1、z=0 ,代入式(1)、(2),得 1=R1-S1-P>0,2=R2'-L>0,3=R1-S2>0,所以E3(0,1,0)為排引子。
將x=0、y=1、z=0 ,代入式(1)、(2),得 1=R1-S1-P>0,2=R2'-L>0,3=R2-S2>0,所以E2(1,0,0)為排引子。
令x=0、y=1、z=1 ,代入式(1)、(2),得 1=-(R1-S1-P) <0,2=R2'-L<0,3=R1-S2<0,所以E5(1,1,0)為吸引子。
將x=X解、y=Y解、z=Z解,x<0、1<0、2>0,由于1、2 異號實根,所以E8(X解,Y解,Z解)為其鞍點。
演化博弈具有明顯的“路徑依賴”特性。這一特性類似于物理學中的慣性,人們在做決定時依賴于這種選擇來強化而加以實現。在本文中,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企業最后結果是一個明確的“補償”的理論。吸引了E1、E2這兩點周圍的決定,兩個吸引子理論的兩個因素“補償”“不補償”,所有的決策點通過演化的初始狀態最終會從E1到達E3。這樣一個范圍密切相關的一組特定的吸引子理論是一個吸引子區域,任何決策點從理論最終會傾向于一個特定的吸引子組,E2-E3-E5是系統演化的關鍵邊界。如果初始決策點落在“不補償”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決策區域,所有參與建筑的企業都會選擇E1(0,0,0)的結果。隨著時間的推移,如果初始決策點落在“補償”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決策區域,推進系統最終將演化為(1,1,1),不難看出進化系統的最終結果高度依賴于初始決策,且這種變化過程具有明顯的路徑依賴特征。通過分析,我們得出,E1(0,0,0)、E2(1,0,0)為演化穩定策略,依據E1~E8均衡點特性可以得出演化博弈理論。建筑供應商與建造商群體、政府部門構建的動力演化博弈過程,矩形區域體積被E2—E8—E3分割開來。三均衡點分為“補償”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決策和“不補償”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決策 2 部分。如果初始態(x,y,z)∈“補償”時,經過多次演化企業最終將到達(1,1,1)點,即博弈各方均會選擇補償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決策,所以成該區域為“補償”的空間區;如果初始態(x,y,z)∈“不補償”時,經過多次演化企業最終將到達(0,0,0)點,即博弈各方均會選擇不補償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決策,所以成該區域為“不補償”區。由此可知,始發狀態的不同,建筑供應商與建造商群體、政府部門構建的動力演化博弈的最終結果將不同。當建筑行業和建筑商降低補償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的成本時,成本的降低會增加博弈各方的凈利潤。均衡點E向左下移,“補償”體積增加;建筑行業和建筑商的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利潤增加R2' 時,均衡點E5也會向左下移,“補償”的體積區域也會擴大,從而增加商品住宅中綠色建筑補償的可能性[3]。
考慮成本和利潤對商品房補償綠色建筑策略的影響時,除了增加政府的政策補貼,每個施工企業也應該從自身開始,大幅度提高創新能力,降低工程造價,規范產權制度。繼續探索商品住宅的“綠色建筑”,規范綠色建筑的法律制度體系,穩定綠色建筑形式,明晰綠色建筑定義;并強化用途管制,嚴格界定各級政府的權能,積極推廣綠色建筑使用,在保障制度與其他利益的基礎上適度放活建設用地的權利,建立有效的激勵約束機制提高使用效率。加強風險防范機制,需要多方協同合作,為避免出現“搭便車”等投機性收益行為的干擾,政府應提高監管水平,特別是加強集體經濟組織在法理基礎、社會監督方面有序的合理性。加大懲戒力度,充分保障各建筑商知情權,發揮群眾監督的作用,從而建立起更加完善的信用機制。促進各方實力增收機制,不應帶有任何強制性趨利色彩,過高補償不僅會給地方財政帶來巨大的經濟壓力,也可能出現搭順風車現象,故不通過能盲目提高補償來推動實行,要針對不同地區的發展水平以及具體情況提供合理適度的補償。這可以委托社會機構等對農戶具體情況進行綜合測評,以了解農戶的現狀與需求,作為量化補償標準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