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麗華 李亞麗
腹膜透析屬于一種腎臟替代療法,是幫助終末期腎病患者改善腎臟功能的主要方式[1]。腹膜透析治療時間長,大部分患者無法全程在醫院完成相關的康復和治療,需要居家透析和回院復診以保證疾病改善效果。在此期間,醫院所實施的常規延續護理針對性不強,難以充分滿足腹膜透析患者的康復需求,進而導致腹膜透析患者容易出現腹膜炎致腸梗阻,引起營養不良,影響疾病的恢復與預后[2]。有研究指出[3],腹膜透析患者發生腹膜炎致腸梗阻的因素與患者自我護理能力等有一定的關聯性。因此,臨床需要給予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腸梗阻患者更全面、針對的延續護理干預,以保證疾病的轉歸。奧馬哈系統屬于美國護理協會認可的一種簡化護理程序,能為延續護理提供更多指導作用。基于此,本次研究為醫院收治的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腸梗阻患者開展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干預,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9年1月—2020年6月醫院治療的98例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腸梗阻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組間基線資料匹配的原則將其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9例。納入條件:因腹膜透析所致的腹膜炎致腸梗阻患者,經X線檢查確診,伴有嘔吐、腹脹、腹痛等癥狀;患者具有良好的溝通能力,可接受長期隨訪;臨床資料完整者;能良好地使用智能手機者。排除條件:伴有心、肝功能障礙者;合并心腦血管疾病者;有精神病史者;伴有先天性疾病者。本次研究開展前已獲得醫院倫理委員會的同意。對照組中,男24例,女25例;年齡25~80歲,平均51.23±6.21歲;透析時間4個月~3年,平均1.52±0.62年。觀察組中,男22例,女27例;年齡25~79歲,平均51.62±6.42歲;透析時間4個月~3年,平均1.63±0.57年。兩組的年齡、性別、透析時間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延續護理干預,出院前給予患者發放愛心聯系卡以及相關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腸梗阻健康手冊,告知患者具體的用藥方法、劑量、時間以及藥物的不良反應情況,并指導患者如何應對并發癥和不良反應;利用電話1個星期回訪1次患者的疾病情況、自我護理情況等,給予針對性指導意見,為患者解答疑惑等。
觀察組給予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干預,方法如下:
(1)成立延續護理小組:由專科醫師、專科護士長、腹膜透析護理人員組成一支專業的延續小組,定期進行奧馬哈系統、腹膜透析、腹膜炎、腸梗阻、并發癥護理等內容培訓,加強護理人員的業務技能和工作效率,并提升護理人員的護患溝通能力,培訓合格方可上崗。于出院前2 d收集患者的一般資料、自我護理能力、生活質量、疾病掌握情況等,并統一整理。
(2)根據奧馬哈系統制定護理對策:先將常見的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腸梗阻護理問題、注意事項、護理方法等進行排序于定量分析,以此為研究問題。然后抽取和確認研究對象,記錄患者的體征、臨床表現、護理內容和方法、護理結局,作為研究單元,最終作為延續護理的依據。再根據奧馬哈系統中的類目框架編碼表制定編碼和內容,并與研究單元相比,制定合適、針對性的延續護理對策。
(3)具體護理內容:給予患者發放腹膜透析并發癥監測卡、營養監測卡,告知患者如何記錄居家腹膜透析的情況,包括飲水量、每日體質量、大小便、癥狀等。定期舉辦疾病知識健康講座,要求每位患者積極參與,將腹膜透析并發癥防治對策、飲食調整、營養攝入、運動鍛煉、用藥不良反應等再具體與患者分析、講解,提高患者的疾病知識掌握水平。利用微信組建微信群,創設微信公眾號,每天在微信公眾號推送相關疾病自我護理知識,并在微信群分享護理心得,傳播正能量,調動患者的治療積極性。通過微信或電話回訪患者的自我護理情況和疾病恢復情況,根據奧馬哈系統中所提出的研究問題逐項了解、分析,并給予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增強患者的治療信心。定期舉辦“病友會”,給予更多的時間讓患者相互分享自我護理心得,傳授經驗,互相感染。護理人員還可與患者家屬溝通,加其微信,一旦發現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低或自信心不足,及時與其溝通,也讓家屬督促、鼓勵患者。每隔半個月上門訪視1次,查看患者的自我護理情況、疾病改善狀況,一對一地進行營養、飲食、心理、疾病、并發癥等指導,并認真分析腹膜炎發病機制、原因和腸梗阻誘導因素,利用圖文卡片等為患者演示居家腹膜透析的具體方法、操作要點以及注意事項。同時,指導患者自我評估護理和透析效果,給予患者一份自擬的“影響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腸梗阻潛在危險因素”表格,讓患者根據上面的因素,如個人衛生、導管保護、營養狀況、操作事項等,進行自我護理和排查,降低感染等并發癥。
比較兩組干預前后的自我護理能力量表(ESCA)評分[4]、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評分[5]、健康促進生活方式量表Ⅱ(HPLPⅡ)評分[6],并對比兩組干預后的營養狀況、治療依從性。
(1)ESCA評分:該評分有4個維度,包括自我責任、自我護理技能、自我概念、健康知識知曉程度,共43個條目,每個條目按照0~4分進行評估,總分為0~172分,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越好。
(2)SF-36評分:該表共包括8個維度,即生理機能(10項)、生理職能(4項)、疼痛(2項)、一般健康狀況(5項)、精力(4項)、社會功能(2項)、情感職能(3項)、精神健康(5項),除此之外,還包括一項“健康變化(1項)”指標,共36個條目,總分為0~145分,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質量越好。
(3)HPLPⅡ評分:該評分有6個維度,包括營養、人際關系、自我實現、運動鍛煉、健康責任,共52個條目,以“從不、有時、經常、總是”(1~4分)評價,總分52~208分,總分數越高則說明患者的健康行為水平越高。
(4)營養狀況:采用患者提供的主觀整體營養狀況評量表(PG-SGA)評分[7]進行評定,內容包括體質量丟失情況、疾病、代謝、體格等,分為營養良好(A級)、中度或可疑營養不良(B級)、嚴重營養不良(C級)。
(5)治療依從性:采用醫院自擬的問卷表調查,內容包括遵醫用藥、按時服藥、病情監測、飲食調節等,分為完全依從、部分依從、不依從。
采用SPSS 22.0統計軟件進行處理數據,等級資料的比較采用秩和檢驗;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ESCA、SF-36、HPLPⅡ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ESCA、SF-36、HPLPⅡ評分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ESCA、SF-36、HPLPⅡ評分比較(分)
干預后,觀察組營養狀況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營養狀況比較(例)
觀察組治療依從性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治療依從性比較(例)
腹膜透析對終末期腎病患者的治療有著不可取代的作用,但在透析過程中,患者出現腹膜炎致腸梗阻的概率較大,從而加重病情。由于醫院資源有限,多數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腸梗阻患者需從醫院治療轉為居家透析護理,因此,延續護理成為該病患者疾病轉歸的關鍵。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ESCA、SF-36、HPLPⅡ評分和營養良好率、治療依從性均高于對照組,這說明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干預能改善患者的生活質量、營養狀況,增強其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奧馬哈系統由3個子系統構成,包括問題分類、護理干預、結局評價,將其應用于延續護理中,能讓延續護理更具系統性、針對性[8]。在患者出院前,延續小組便根據奧馬哈系統提出一系列研究問題,構建研究單元,從而制定個性化的延續護理對策,能讓延續護理措施的開展有據可依[9]。在奧馬哈系統的監管下,護理人員能為患者開展具有組織性、計劃性的飲食調整方案、并發癥處理、疾病宣教、疾病監測、心理輔導、危險因素篩查等,提升患者的自我護理能力,保證營養充足的攝入,降低住院頻次,最終也能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促使疾病快速轉歸[10]。同時,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更注重患者的營養狀況、心理狀況改善,在針對性飲食指導、心理疏導、家庭成員監管下,患者能形成健康的心理,激發其責任感,進而有效提升患者的健康行為水平和自我護理能力,保證居家康復效果[11]。在護理模式的不斷發展下,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內容能更加完善和豐富,此次研究中除了進行上門訪視、電話回訪、健康講座、病友會之外,還利用微信進行微信群管理,通過微信公眾號為患者發送更多健康護理知識,這不但能拉近與患者、家屬之間的距離,還能及時為患者解決問題,從而保證護理的質量和效果。除此之外,在相關研究中指出[12-13],針對腸梗阻患者,加強健康教育與營養護理也尤為重要,但由于受多種因素限制,本次研究尚不能全面開展各項護理,因此未來仍需大樣本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在腹膜透析腹膜炎致腸梗阻患者中實施基于奧馬哈系統的延續護理干預,改善了患者的生活質量,增強其疾病知識掌握程度,提高其治療依從性和自我護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