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麗麗 李旭 曲寧寧 商麗
有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我國40歲以上骨質疏松患者有1.4億,發病率為24.62%[1],中老年群體是骨質疏松發病的高危群體,隨著人口老齡化加劇,骨質疏松患者也不斷增多。脊柱壓縮性骨折是骨質疏松的常見并發癥,多發生于胸腰段,輕微外傷可引發骨折,造成患者頑固性腰背部疼痛、脊柱后凸畸形,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由于患病人群多為中老年人,文化水平相對較低,記憶力退化,身體機能下降,對健康教育內容的理解和接受能力均有所下降,依從性較差,健康教育的難度較大[2],且目前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的健康教育缺乏針對性,護理效果不佳。家屬賦能教育模式是指在醫務人員的指導下,使家屬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治療及護理要點,參與護理健康教育計劃的制定和實施,從而促進患者的康復[3]。因此,本研究對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進行家庭賦能教育模式干預,探討此方法對患者康復的影響。
選取2020年6—12月某醫院收治的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116例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①行經皮穿刺椎體成形術(PVP)患者;②年齡≤85歲;③神志清楚,無溝通障礙;④臨床資料完整。排除條件:①保守治療患者;②合并惡性腫瘤病理性骨折患者;③腦血管病后肢體活動障礙患者;④脊柱骨折并發脊髓損傷患者;⑤合并精神疾病,不配合研究患者。
按照組間基線資料匹配的原則將患者分為干預組和對照組,每組58例。干預組中男18例,女40例;平均年齡73.83 ±6.87歲;脊柱骨折部位:腰椎37例,胸椎21例。對照組中男15例,女43例;平均年齡72.67±5.51歲;脊柱骨折部位:腰椎33例,胸椎25例。兩組年齡、性別和脊柱骨折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 本研究經醫院倫理委員會審核同意。
對照組采用常規健康教育,對患者進行入院、術前、術后及出院指導。干預組在對照組常規健康教育基礎上加入家屬賦能教育模式干預,具體措施:①向家屬講解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的病因、臨床表現、預防方法、治療、護理及手術基本過程等[4]。②向患者及家屬介紹病房環境,床頭鈴、床檔的使用方法及預防跌倒的措施,教會家屬協助患者床上洗漱、進食、使用便器、軸線翻身等。③功能鍛煉指導。術前1 d,使用病房移動護理車為患者及家屬播放預防下肢深靜脈形成及“下床三部曲”功能鍛煉視頻,對患者及家屬進行預鍛煉教育,觀看視頻后護士行床旁指導,首先家屬學會,護士和家屬共同指導患者,使其掌握踝泵運動、股四頭肌舒縮練習、直腿抬高練習、屈膝屈髖運動引體向上練習的方法,同時協助患者進行俯臥位練習,使患者能耐受手術。術日,護士及家屬共同督促患者進行踝泵運動、股四頭肌舒縮練習、直腿抬高練習,預防下肢深靜脈血栓形成;屈膝屈髖引起向上運動,以鍛煉腰背肌功能,促進腰腹部血液循環、清除炎性致痛物質[5]。術后1 d,護士播放佩戴腰圍視頻供患者及家屬觀看學習,護士和家屬共同為患者佩戴腰圍,協助患者下床,并向患者及家屬講解“下床三部曲”的注意事項。④飲食指導。告知患者禁煙,戒除咖啡、可樂、濃茶等可能影響鈣質吸收的食物,每日飲水量2000 ml左右,多食富含優質蛋白質及維生素的食物,以清淡飲食為主;遵醫囑補充維生素D及鈣片[6],同時,注意鈣磷搭配比例和攝入對鈣磷比例有促進作用的微量元素[7];向家屬行飲食宣教,使其掌握飲食注意事項,配合患者飲食,制定個性化的食譜。⑤用藥指導。由護士一對一為家屬講解治療骨質疏松藥物的知識,包括用法、用量、副作用及注意事項,強調按時服藥的重要性,建議家屬購買標識醒目的擺藥分裝盒,防止患者多服、漏服。⑥出院指導。囑患者積極參加戶外有氧體育鍛煉,如散步、慢跑、太極拳、廣場舞等,增加骨骼和關節的應力性,有助于增強骨密度;多曬太陽,促進皮膚維生素D的合成和鈣磷的吸收,增加骨骼礦物質的含量。出院后家屬陪同患者進行適量運動,每日至少30 min,合理安排運動量,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避免劇烈運動,防止發生跌倒事件[8]。出院指導采用互動式宣教方式,鼓勵家屬提出心中疑惑,傾聽其遇到的問題及困難,及時給予疏導,面對面進行專業指導,提供人文關懷[9],邀請患者及家屬填寫住院滿意度調查表,鼓勵其提出寶貴意見,以便我們改進工作,改善護理質量。
(1)日常生活能力:兩組入院時、出院前日常生活能力(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采用Barthel指數[10]判斷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情況,總分100分,分數越高提示日常生活能力越高。
(2)健康教育知曉率:采用自制骨質疏松健康教育知曉率查檢表,總項數13項,健康教育知曉率(%)=知曉項數÷總項數×100%。
(3)遵醫行為:從合理飲食、功能鍛煉、自我心理調節3方面評價干預前后兩組患者的遵醫行為。遵醫行為指患者及家屬遵照醫護人員指示完成各項措施。
(4)滿意度:以醫院自制的護理滿意度調查問卷為工具,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3個選項,對兩組所享受的護理服務滿意度進行評價。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整理與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組間率的比較采用χ2檢驗;等級資料采用秩和檢驗。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入院時,兩組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出院前,干預組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兩組入院時、出院前Barthel指數評分比較(分)
干預前,兩組健康教育知曉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健康教育知曉率高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 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健康教育知曉率比較(%)
干預前,兩組合理飲食、功能鍛煉和自我心理調節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干預組合理飲食、功能鍛煉和自我心理調節優于對照組,組間比較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干預前后遵醫行為比較
干預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4。

表4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是中老年人最常見的骨骼疾病,具有發病率高、病癥特殊多樣、并發癥多、護理難度大等特點[11],嚴重影響了我國中老年人群的身體健康和生活質量,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具有單調性,缺乏針對性,家庭成員對患者照護指導不足,而且中老年群體普遍存在認知能力不足和依從性差等問題,使得護理效果與患者的期望值存在較大差距。隨著我國醫療水平的提升和居民健康需求的不斷提高,傳統的健康教育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患者的高質量護理需求,健康教育模式急需創新和改革。
家屬賦能教育模式是在傳統健康教育基礎上,充分調動家屬護理積極性和參與度的一種醫患雙方共同參與的護理模式[12-13],研究結果顯示,干預組實施干預后的Barthel指數評分高于對照組,說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提高,與家屬賦能教育模式使家屬對疾病認知能力提高,進而更好地照料患者有關,有效彌補了傳統健康教育存在的針對性不強、護理人力資源不足等缺陷,充分調動家屬護理積極性和護理水平,進而促進患者康復。同時,干預組的健康教育知曉率、遵醫行為和護理滿意度也均高于對照組,說明家屬賦能教育模式能夠提高護理質量和患者滿意度,提升患者的依從性,有助于患者的治療和康復,也表明家屬參與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護理過程的重要性。
總之,家屬賦能教育模式對骨質疏松脊柱壓縮性骨折患者健康教育具有促進作用,可以改善患者的日常生活能力、遵醫行為和護理滿意度,提高護理質量,促進患者身體康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