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玲 劉娟 葉小慧 劉文群 葉麗芳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OHSS)主要由外、內源性促性激素導致,重度患者以腹脹、惡心嘔吐、體質量增加等為主要表現,嚴重影響患者身心健康,甚至威脅生命[1]。 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臨床以預防為主,需早期鑒別高危因素,采取有效干預措施,降低發生率[2]。預見性護理強調增強護理問題的預見性,要求護理人員全面綜合評估、分析患者,提供針對性護理服務,使護理工作由被動轉變為主動,以促進患者早日康復[3]。基于此,本研究對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患者中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分析其應用效果。
選擇2019年10月—2020年11月贛州市人民醫院收治的OHSS患者200例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條件:符合《中重度卵巢過度刺激綜合征的預防和治療的臨床指南》[4]中相關診斷;認知、溝通能力正常;患者及家屬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條件:嚴重器質性疾病;免疫功能障礙;心功能不全;內分泌紊亂。按照組間基本特征均衡可比的原則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100例。對照組年齡22~38歲,平均30.14±1.16歲;不孕時間2~10年,平均6.25±1.14年;不孕分型:原發性不孕68例,繼發性不孕32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3例,大專37例,本科及以上30例。觀察組年齡22~39歲,平均30.25±1.19歲;不孕時間2~10年,平均6.42±1.37年;不孕分型:原發性不孕70例,繼發性不孕30例;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1例,大專35例,本科及以上34例。兩組患者基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1.2.1 對照組 實施常規護理,患者入院后,護理人員對其進行心理、飲食等方面的指導;告知出院后相關注意事項,叮囑其及時復診。
1.2.2 觀察組 在對照組基礎上實施預見性護理干預。
(1)組建預見性護理小組:由1名主管護師、1名主任醫師、1名副主任醫師、1名主管技師、1名副主任技師、1名技師及2名護師組成預見性護理小組,小組成員均接受培訓且通過考核。
(2)心理預見性干預:護理人員告知患者及家屬OHSS相關知識及護理方案,使其對疾病知識形成較為清晰的認知,引導患者提出疑問并及時解答,鼓勵其以積極心態面對疾病,配合治療和護理,及時采取措施處理突發狀況,以緩解焦慮、抑郁等負性心理。
(3)飲食干預:護理人員指導患者少食多餐,緩慢進食,多食蔬菜瓜果,避免攝入糖分過高食物,同時需注重控制鹽分的攝入量,有胸水及腹水患者進食需緩慢,少攝入糖、牛奶等產氣食物,每天飲水量需大于2000 ml,至小便清澈。
(4)一般護理:護理人員要求患者保持良好作息,在翻身、起床時動作需輕緩,禁止用力按壓腹部,防止造成卵巢破裂。若患者有腹水及胸水需取舒適臥位,避免胸腹水壓迫肺部造成呼吸困難。護理人員密切監測患者臨床癥狀,每日測量胸圍及體質量,觀察雙下肢水腫、腹壁及外陰情況,若會陰水腫給予50%硫酸鎂濕熱敷,并每日清洗,保持外陰清潔。協助患者完成各項檢查、包括血常規、血電解質、肝腎功能等,并明確各項檢查的意義,預防OHSS危險情況發生。
(5)補液護理:中度OHSS患者需住院觀察,進行補液,以維持電解質、水平衡;重度OHSS患者需補充白蛋白及其他膠體,并進行擴容,以糾正血液濃縮癥狀,擴容過程中需密切關注患者不適反應,及時調整輸液速度。為預防卵巢過度刺激,實施取卵操作后立即靜脈注射人血白蛋白,密切觀察排斥反應,做好預防準備,及時處理。
(6)腹腔穿刺放出腹水護理:嚴重腹脹或腹水較多患者呼吸急促,需進行腹腔穿刺,穿刺過程中護理人員測量患者腹圍,確保引流通暢,患者穿刺過程中需于B超監視下進行,保證引流速度低于1000 ml/h,且放出的腹水量需低于3000 ml,5~7 d 1次。操作過程中需密切關注患者各項生命體征,記錄所放出腹水的顏色及量。術后護理人員需告知患者臥床休息,預防體位性低血壓的發生,放出腹水后患者會丟失較多蛋白質,故需靜脈注射白蛋白,維持電解質、水平衡。患者病情監測需貫穿于護理全過程,并進行皮膚護理。
(1)護理滿意度: 采用我院自制護理滿意度調查表評價兩組干預后護理滿意度,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852,重測效度為0.863,包括服務態度、專業技能等方面,不滿意為≤60分;部分滿意為61~89分;非常滿意為≥90分。非常滿意、部分滿意均視為滿意。
(2)心理狀態:干預前、干預后采用抑郁自評量表(SDS)、焦慮自評量表(SAS)評估患者的心理狀態[5]。SDS共計20 個項目,包括精神性、情感障礙(2個項目)、軀體性障礙(8個項目)、精神運動性障礙(2個項目)及抑郁性心理障礙(8個項目),采用 4 級評分法,評分范圍0~100分,總分乘以 1.25 取整數,即得標準分。評分越高則患者抑郁癥狀越嚴重。SAS共20個項目,采用4級評分法(1~4分),1分表示沒有或很少時間,3分表示小部分時間,2分表示較多時間,4分表示絕大部分或全部時間,得到各項總分后乘1.25換算為百分制,得到最終評分,滿分100分,評分越高則患者焦慮情緒越嚴重。
(3)不適反應:統計兩組患者護理過程中腹脹、腹痛、惡心、進食少、少尿、呼吸困難等不適反應。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數資料的比較采用χ2檢驗; 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均數比較采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觀察組護理滿意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護理滿意率比較
干預前,兩組SDS、SAS評分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干預后,觀察組SDS、SAS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干預前后兩組心理狀態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不適反應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適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OHSS為醫源性并發癥,具有較高發病率、病死率,該病依據病情嚴重程度分為輕度、中度及重度,輕度患者及時治療可在短期內自然恢復,中重度不僅會威脅患者生命安全,還會增加流產率[6-7]。目前臨床尚未明確闡述該病發病機制,因此缺乏針對性強的有效治療,關鍵在于預防。
常規護理缺乏前瞻性,護理人員僅在OHSS發生后被動實施護理工作,難以發現患者潛在的危險因素,護理效果不佳[8-9]。隨著護理領域不斷擴大及護理理論研究不斷深入,現代護理要求臨床護士能夠進行科學思維、決策及行動,進而為患者解決問題,滿足其全方位護理需求,以提高護理質量,減輕患者臨床癥狀。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相比,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較高,SDS、SAS評分較低,不適反應發生率較低,表明預見性護理干預應用于OHSS患者效果確切,可有效提高護理滿意度,改善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心理,降低不適反應發生率。預見性護理也稱超前護理,指對事物發展的前瞻性判斷,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工作前采取先預防后治療原則,提前預測患者致病的高危因素,盡早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實現被動護理至主動護理的轉變,以避免護理并發癥發生,提高護理質量[10-11]。預見性護理強調護理人員在風險事件發生前即采取有效預防措施,并在實施護理工作時持續性評估患者病情,據此制訂針對性護理干預方案,以預見性的觀念發現問題,確定護理重點方向,增強護理人員的風險意識,確保護理工作全面、規范,有利于提高患者護理滿意度[12-13]。預見性思維可使護理工作由被動變主動,不僅能夠幫助護理人員對護理工作進行綜合觀察、分析、評價及預測,并能夠使其從多角度、多方面看待問題,提出防范措施,達到提高并保障護理質量的目的[14-15]。護理人員持續性評估患者病情后提供切實可行的護理措施,能夠減輕患者不良反應。預見性護理以患者為中心,預測病情發展狀況,要求護理人員在實施護理工作前全面分析患者心理狀況、飲食生活習慣及病情狀況,預判其可能導致的風險,并采取針對性的心理干預、飲食護理,有利于改善患者負性情緒,加快恢復進程[16]。護理人員做好體位及腹腔穿刺護理,能夠減輕患者不適反應,避免胸腹水壓迫肺部造成呼吸困難,幫助患者順利渡過危險階段。
綜上所述,預見性護理干預能夠提高OHSS患者的護理滿意度,緩解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降低不適反應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