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慧芳
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產科,河北邢臺 054000
妊娠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指母體因首次妊娠而發生糖代謝功能障礙的一種常見、高發妊娠期合并癥,其具體發病機制仍未明確[1]。GDM 通常無明顯癥狀,極易漏診,而過高的血糖水平如不及時加以治療干預,可導致產婦產后出血、胎膜早破等,新生兒早產、呼吸窘迫等不良圍生結局[2]。目前臨床多采用胰島素替代、口服降糖藥物等療法以控制患者血糖水平[1]。通常GDM 患者糖代謝水平在產后可恢復正常,然而患2 型糖尿病的風險仍舊高于普通人群[3]。此外,GDM 的發生與產婦飲食習慣密切聯系,因此藥物治療的同時,對其進行合理的飲食干預極為重要[4]。且有研究學者認為,炎癥因子C-反應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在GDM 發展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5]。因此,在GDM 護理干預過程中,還需注意炎癥因子控制[6]。由于患者個體存在差異,飲食結構和習慣也不盡相同,常規的飲食指導并不適用于所有孕婦[7]。故本研究在遵循患者飲食習慣的基礎上,為患者制訂個體化醫學營養飲食干預,擬探討其對GDM 患者血糖水平和炎癥反應控制效果。
本研究經院內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研究對象選取邢臺醫學高等專科學校第二附屬醫院產科2019 年1 月至12 月收治的GDM 患者120 例,采用隨機數字表法將其分為研究組和對照組,每組各60 例。納入標準:①符合《妊娠合并糖尿病診治指南(2014)》[8]中關于GDM 的診斷標準,且經血糖檢測鑒定確診;②單胎妊娠;③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①有過敏現象或自身免疫疾病;②合并有糖尿病急性并發癥、急性代謝紊亂;③合并有嚴重心、腦、肝等基礎疾病;④依從性較差,近期使用過降糖藥物。兩組年齡、孕次、產次、孕齡、孕前體重指數(body mass index,BMI)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表1 兩組一般資料比較()
注:BMI:體重指數
對照組給予常規飲食指導。在此基礎上,研究組采用個體化營養干預,兩組均干預至分娩先兆停止。具體操作如下:
1.2.1 常規飲食指導 正確指導患者進食富含纖維素的綠色蔬菜,減少米飯、面條、面粉等精加工或淀粉含量較高的食物。定期舉辦健康知識講座,提升疾病認識,提倡合理飲食,指導患者自我檢測血糖情況,對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再次進行指導以控制血糖[9]。
1.2.2 個體化營養干預 ①首先由專業的營養師對于GDM 患者近期血糖控制情況、營養狀況和飲食習慣進行初步評估和了解,根據患者的需求、日常飲食習慣,在原有的飲食習慣上,按照患者的需求,以控制血糖水平為目的進行飲食調整[10]。②護理人員需每天評估患者血糖指標、體重等,營養師以此為依據制訂營養方案,并對患者每天需要量進行分配,估算每天所需的蛋白質、碳水化合物、脂肪的攝入量,以熱量攝入為例,每天每公斤體重應攝取熱量約為25 kcal,早餐、午餐、晚餐分別為30%、40%、30%為宜[11];并根據其個人偏好制訂個體化食物攝取種類,以粗糧為主要方向,包括玉米、小麥、豆制品等,以含糖量低的新鮮蔬菜水果為主導,針對患者腹脹、便秘等,適當添加膳食纖維、益生菌等[12]。③每天監測血糖情況,定期由營養師對患者進行隨訪,如血糖控制不理想,分析其原因,適時進行對癥的飲食調整,同時讓患者參與制訂飲食計劃中,以提高其依從性,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13]。④同時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及用藥和睡眠方面的自我管理指導,如每天對患者的用藥情況進行檢查,排除患者對睡眠障礙的恐懼感,并向患者介紹適當運動、沐浴、播放舒緩音樂等改善睡眠的方法,供其自我選擇,自我調節睡眠。
①血糖水平及血清CRP:血糖水平包括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餐后兩小時血糖(2 hours fasting blood glucose,2hFBG),分別于干預前及干預結束后抽取患者清晨肘靜脈血5 ml、餐后2 h 肘靜脈血5 ml,采用氧化酶法檢測FBG、2hFBG;抽取患者清晨空腹肘靜脈血5 ml,采用免疫比濁法測定CRP,試劑盒由北京四正柏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操作方法參考說明書。②母體圍產期并發癥及新生兒不良妊娠結局:包括母體產后出血、妊娠高血壓、羊水過多、胎膜早破的總發生率,新生兒胎兒宮內窘迫、巨大兒、早產、新生兒窒息等總發生率。總發生率=不良妊娠例數/總例數×100%。③生活質量:于干預結束后采用生活質量評價量表(short form 36-item health survey,SF-36)[14]評價,項目包括患者健康感覺、軀體感覺、睡眠狀態、生活滿足感和認知功能,各部分評分為0~100 分,得分越高其生活質量越好。④護理滿意度:于患者出院前以護理滿意度問卷調查[15]方式評價。非常滿意:對護理工作高度認可與肯定;滿意:對護理工作給予了認可與肯定;不滿意:對護理工作不認可。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 21.0 軟件對所得數據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或百分比表示,采用χ2檢驗。以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各項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干預后,兩組FBG、2hFBG、CRP 低于干預前,且研究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指標及炎癥因子比較()

表2 兩組干預前后血糖指標及炎癥因子比較()
注:FBG:空腹血糖;2hFBG:餐后2 小時血糖;CRP:C-反應蛋白
研究組圍產期并發癥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圍產期并發癥發生率比較(例)
研究組不良妊娠結局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4。

表4 兩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比較(例)
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中健康感覺、軀體感覺、睡眠狀態、生活滿足感及認知功能得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5。
表5 兩組生活質量得分比較(分,)

表5 兩組生活質量得分比較(分,)
研究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6。

表6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例(%)]
GDM 在我國的發生率為1%~5%,且近些年有逐年增高趨勢,患者通常在妊娠期由不同程度糖耐量異常而引起疾病發生,且多無糖尿病“三多一少”的典型癥狀,但干預的目的仍為控制血糖水平[16]。本病易容易造成母嬰不良妊娠結局,尤其是血糖控制不佳者,其后代發生糖尿病、肥胖的概率明顯高于健康人群[17]。GDM 患者因處于妊娠這一特殊生理時期,其血糖水平主要通過積極控制飲食,合理控制總熱能,適當攝入膳食纖維,并輔以降糖藥物等方式進行[18]。以往,臨床所采取的常規飲食指導,通常因個體差異或患者自我管理性較低,導致效果不佳。解丹丹等[19]在研究中指出,個體化營養干預療法可在滿足母體機體及胎兒生長需求上,改善GDM 患者血糖水平;學者馬綺麗[20]研究報告同樣顯示,個性化飲食指導可調節GDM 患者血糖水平,還可獲得較好妊娠結局。
故本研究采用個性化營養干預對GDM 患者進行干預,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血糖控制水平、血清CRP在干預后低于對照組,這與涂飛容等[21]研究結果一致,分析原因如下:首先個體化營養干預根據患者自身習慣,參照不同孕齡營養需要,進行合理飲食搭配,指導患者對血糖進行密切監測,定期針對血糖監測變化情況再次調整飲食結構等,可最大限度控制患者高糖高熱量食物的攝入,又能保證其日常所需營養,利于患者血糖和炎癥控制[22];其次以健康教育的形式對GDM 患者進行科普,提升妊娠期婦女對疾病的認知水平,使其認識到控制血糖、預防并發癥的重要性,同時輔以睡眠管理,保證患者良好的生活習慣,最終達到血糖控制的目的[23-25]。本研究結果還顯示,研究組母體圍生期并發癥總發生率及新生兒不良妊娠結局總發生率低于對照組,提示個體化營養干預能幫助患者更好地控制血糖,減少不良妊娠結局。這也得益于個體化營養干預保證了孕婦圍產期能量的攝取,足以使血糖保持穩定,母體穩定的血糖可減弱利尿作用,減少胎兒胎尿量,從而控制羊水生成量及糖含量,避免早產發生。而科學合理的膳食可維持機體平衡,保護母體健康,還可阻止胎兒細胞攝取氨基酸,抑制組織蛋白合成,防止脂肪沉積形成巨大兒[26-27]。此外,研究組生活質量評分和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提示個體化飲食干預在實現患者血糖控制的基礎上,改善了母嬰妊娠結局,繼而促進患者生活質量提高,護患關系更和諧。本研究的創新之處在于,凸顯了個體化飲食干預對GDM 患者血糖控制的綜合效果,但受限于樣本量不足和個體差異性,研究組仍有母嬰不良妊娠結局發生,后期可考慮飲食配合抗阻運動,再探討其應用效果,盡可能降低其發生率。
綜上所述,個體化營養干預可有效調節GDM 患者的血糖水平,減輕患者炎癥反應,改善其營養狀況和母嬰圍生結局,值得臨床推廣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