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四五”開局之年,在全國上下的共同努力下,“豬”事交出了令人滿意的成績單,滿上了市民的“肉盤子”、托住了養殖戶的“錢袋子”、穩住了對國內CPI 的影響,為穩定經濟社會發展大局作出了重要貢獻。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顯示,2020 年最后一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34.80元/千克,全國豬肉平均價格51.65元/千克。截至2021年12月第1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18.33 元/千克,同比下降38.3%;全國豬肉平均價格28.91元/千克,同比下降36.9%。
價格下降,最主要的原因是國內生產供給增加。2019 年底,農業農村部制定了《加快生豬生產恢復發展三年行動方案》,其中確定2021 年的生產目標是恢復正常。到2021年二季度,生豬產能已完全恢復,提前半年完成目標。
農業農村部數據顯示,10月末能繁母豬存欄4 348萬頭,同比增加6.6%;前三季度全國豬肉產量為3 917 萬噸,同比增長38%;1~10 月規模以上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屠宰總量20 940萬頭,同比增加66.6%。
“產能恢復目標提前完成得益于從中央到地方的綜合施策。”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局長楊振海介紹。2021年,農業農村部多次開展生豬生產形勢專題調研,客觀研判形勢;發揮部門協調機制作用,推動養殖用地、環評審批、抵押貸款等政策落地;加強技術指導與服務,督促地方加快生豬新建改擴建養殖場項目進度,盡快完工投產。
各地也不斷落實扶持政策,上下聯動使生豬生產恢復較快。四川省要求在重點保障鄉村產業發展的新增建設用地中,優先保障生豬產業用地需求。
不少省份都拿出真金白銀,出實招硬招,突破性地解決了養豬業多年面臨的土地、環保、資金等“老大難”問題,有力促進生豬產業穩定健康發展。
伴隨著生豬產能全面恢復,生豬價格進入下行通道,生豬養殖出現虧損,養殖戶發展生產積極性受挫。
“生豬價格波動本身也是市場配置資源的一種表現,但是大起大落對行業發展、群眾生活、穩定物價都會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所以,抑制和緩解豬周期,避免‘豬貴傷民、豬賤傷農’,對我們來說是一個重大課題,也是我們工作的目標。”楊振海表示。
為此,農業農村部研究制定生豬產能儲備方案,建立生豬全產業鏈信息采集、分析與發布制度,以能繁母豬存欄為核心調控指標,以產銷大省、養殖大縣和大規模養殖企業為抓手,探索完善逆周期調控措施。
2021 年8 月初,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生態環境部、商務部、銀保監會等6部門聯合印發《關于促進生豬產業持續健康發展的意見》。9 月,農業農村部印發《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
能繁母豬是生豬生產和市場供應的“總開關”,只要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動不大,仔豬生產就有保障,生豬市場供應和豬肉價格就能保持相對穩定。目前,農業農村部正在根據方案,密切跟蹤能繁母豬保有量變化情況,在能繁母豬存欄接近正常保有量時及時發布預警,引導養殖場戶及時調整生產。
“從前移了調控關口、明確了調控邊界、壓實了各地責任、穩定了市場預期這4 個方面來說,《生豬產能調控實施方案(暫行)》的出臺意義很大。”農業農村部生豬產業監測預警首席專家、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副研究員王祖力認為。
首先是前移了調控關口,讓調控更及時、科學。以前的調控都是以豬糧比價作為調控指標,通常是豬糧比價已經低到一定程度,生豬養殖已出現明顯虧損時政府才動手調控。這一次以能繁母豬存欄量變化率作為調控指標,調控時間節點得以提前。養殖環節還沒虧損或豬價還沒大幅上漲時,就能發現產能過高或過低,這時政府可及時出手調控市場,避免后期市場的大幅波動。其次,明確了調控邊界。與以往不同,明確提出要保證全國能繁母豬4 100萬頭的正常保有量和3 700 萬頭的最低保有量。再次,壓實了各地責任。方案明確提出要建立產能分級調控機制,全國有總的調控目標,各地也有明確的能繁母豬正常保有量和最低保有量目標。最后,穩定了市場預期。明確提出在生豬養殖環節連續3個月虧損比較嚴重的時候,各地可以統籌資金對規模養殖場、種豬場等給予一次性的臨時救助補貼,有利于穩定養殖主體預期。
截至目前,四川、河北、遼寧、山東、河南、湖北、云南等26省份已制定出臺產能調控方案,各自明確了“十四五”期間本省能繁母豬存欄量和最低保有量。
與此同時,全國規模豬場實現了全覆蓋月度監測。農業農村部會同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海關總署、國家統計局,建立了生豬全產業鏈信息權威發布制度,數據覆蓋生產、價格、消費、進出口、成本收益等領域,立足通過信息發布引導市場主體合理預期。
除了提升生產水平,各地還新建、改擴建了一批設計合理、管理科學、具備較高生物安全水平,符合環保排放要求的高標準現代規模化養豬場,生豬產業整體素質更高了。2021年的畜禽養殖標準化示范創建活動中,共有113 家生豬養殖場符合標準。
農業農村部監測數據表明,預計2021年生豬養殖規模化率首次達到60%,全國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76%。生豬產業集中度進一步提升,一大批中小養豬場(戶)與龍頭企業形成緊密型經營聯合體,實現了向標準化規模養殖的提檔升級。除了養殖場標準化示范創建,生豬屠宰企業標準化示范創建也在開展,全國合法合規生豬屠宰企業穩定在5 500家左右。
同時,非洲豬瘟疫情報告數和撲殺生豬數均大幅下降,疫情總體平穩可控。截至目前,2021年共報告發生非洲豬瘟疫情14起,累計撲殺生豬0.36萬頭。
據介紹,農業農村部做好新修訂動物防疫法配套規章的制修訂工作,建立健全動物疫病防控長效機制。制定落實重大動物疫病監測調查計劃,修訂發布新版《非洲豬瘟疫情應急實施方案》,完善動物疫情報告和處置制度,堅持獎懲結合和科學精準防控,及時規范應對突發疫情。同時,創新機制,將全國分為5個大區,建立健全聯席會議制度,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推進非洲豬瘟等重大動物疫病分區防控。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和養殖場戶開展動物疫病凈化,建設無疫區和無疫小區,目前全國已建成62個高水平的非洲豬瘟無疫小區。
楊振海表示,良好開局只是第一步,下一步將保持長效性支持政策穩定,構建現代化生豬養殖體系、現代化動物疫病防控體系、現代化畜產品加工流通體系,促進生豬產業綠色、高質量、持續健康發展,為國人端穩“肉盤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