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發輝
(四川省達州市達川區畜牧發展服務中心,四川 達州 635000)
近年來,隨著國家強農惠農政策及畜牧業發展項目的實施,四川達州市達川區畜牧業呈現出加快發展勢頭,生產方式發生了積極轉變,畜牧業規?;?、標準化、產業化和區域化步伐加快,畜禽產品數量大幅增加,畜禽產品質量不斷提高,為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和社會穩定做出了積極貢獻。
為優化調整城市新區和產業發展布局,2021年8 月達州市人民政府出臺了《關于調整城市新區和產業發展布局的實施方案》,調整了區劃,達川區鄉鎮減少9個,幅員面積縮小,畜牧業區域優勢發生了變化。據統計,全區現有畜禽規模養殖場171個,比區劃調整前減少56個。
2.1 畜禽良種繁育體系不健全,良種生產能力不足 區內良種生豬繁育能力下降,各畜種間發展不平衡,特別是草食家畜良種不能滿足發展需要。
2.2 畜產品質量存在安全隱患 散養戶養殖方式落后,違規使用飼料添加劑、獸藥等現象時有發生,食品安全監管任重道遠。
2.3 財政投入不足 畜牧業發展主要依靠中央和省財政投入,區級財政缺口大,投入嚴重不足。而規模養殖戶和養殖企業存在資金短缺困難,流動資金不足,金融機構放貸門檻高,貸款、融資難,畜牧業發展后勁不足。

2.4 養殖成本增加,養殖效益降低 飼料資源短缺,飼料原料持續漲價,畜禽市場價格波動大,導致養殖效益不高。
2.5 環保壓力持續加大 種養不能有效結合或不配套,養殖業產生的畜禽糞污、廢棄物等對環境造成污染,導致生態環境惡化。
2.6 動物疫病防控形勢依然嚴峻 鄉鎮農業系統改革,畜牧獸醫站撤銷后,畜牧獸醫工作人員匱乏,實施必要的產地檢疫、監管等人員落實不到位,動物疫病防控難度不斷加大,嚴重制約全區畜牧業健康發展。
“十四五”期間,達川區畜牧業應以“優質、高效、安全、生態”為目標,以提高“畜牧業綜合生產能力和競爭力”為核心,以“農民增收鄉村振興”為統領,以“綠色可持續發展”為基調,以“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為抓手,以“打造全產業鏈”為導向,著力提高畜禽養殖規模化、標準化、現代化、產業化、效益化水平,縱深推進畜牧產業轉型升級,實現畜牧大區向畜牧強區邁進。
4.1 制定產業發展規劃 健全畜禽良繁體系,以現代農業生產園區為抓手建設畜牧生產基地鄉(鎮)。東部和南部發展以生豬和家禽為主,西部發展以生豬和草食牲畜為主。
4.2 推行畜禽健康養殖 政府出臺鼓勵發展畜牧生態健康養殖的優惠政策,對符合標準化的養殖企業予以資金、技術、政策等方面的扶持。
4.3 切實做好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 繼續堅持春秋兩季集中免疫和日常補免相結合的防疫制度,堅持綜合防控原則,提高基層防疫員的技術水平和工作責任心,不斷完善疫病診斷監測、疫苗保存貯運冷鏈、防疫監督、動物檢疫、動物免疫等系統。堅持不懈地抓好豬??谔阋?、豬瘟、豬鏈球菌、高致病性禽流感、雞新城疫等重大疫病的防治工作,確保重大動物疫病免疫密度常年保持100%,免疫抗體合格率全年保持90%以上。
4.4 強化畜產品質量安全 嚴格依據《動物防疫法》《飼料獸藥管理條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等有關法律法規,切實加強飼料獸藥市場和動物類食品質量安全監管,建立畜產口質量安全追溯和市場準入制度,規范動物產地、運輸、屠宰檢疫,提高畜產品檢疫、檢驗技術水平,實施畜產品安全可追溯制度。
4.5 全面推行糞污資源化利用 堅持農牧結合、種養平衡,按照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的原則,對源頭減量、過程控制和末端利用各環節進行全程監督管理,提高糞污綜合利用率和設施裝備配套率。推廣“以地定養、以養肥地、種養對接”“畜-糞-林(糧、果、菜)”畜-沼-果(菜、茶)的良性循環發展模式,實現生態、經濟效益雙豐收。

4.6 加強畜牧產業基礎設施建設 加大技術裝備投入,完善動物防疫、農(畜)產品質量檢測檢驗的設備和設施,提高動物防疫和產品質量檢測檢驗水平。
4.7 加強業務技術培訓 一是對畜牧獸醫專業技術人員和執法人員的技術與法律知識更新培訓,提升畜牧發展科學規劃、畜禽養殖技術指導、行業依法管理等能力。二是加強對畜牧養殖企業(公司、場、戶)業主的行業管理、守法生產經營等規矩培訓,遵守職業道德、服從行業管理、健康養殖,生產優質畜禽及產品。
4.8 提高畜牧業組織化程度 充分發揮龍頭企業、養殖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作用,完善龍頭企業+公司+基地(合作組織)+農戶及訂單畜牧業等發展模式,提高畜牧業組織化程度。以“互聯網+畜牧業”、電商平臺等拓展畜牧業產品銷售渠道,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畜禽及產品品牌,增加養殖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