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方 張慶英

晚婚晚育的大齡青年小陳(化名)滿懷期待地準備迎接她的牛寶寶,前期產檢的重要項目如早孕NT(頸后透明帶掃描)、無創DNA、畸形篩查、O克TT (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都在正常范圍內,雖然有前置胎盤,不過進入晚孕期沒有異常陰道出血,讓她安心了不少。胎兒超聲檢查顯示生長徑線也在正常范圍內,一切都很順利。然而到了34周,第一次做胎心監護出現了胎心減速,休息后復查胎心監護正常。復查胎兒超聲卻發現,羊水比5天前少了很多(羊水指數53毫米),寶寶估計體重反而輕了200克左右,有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的可能。
復旦大學附屬婦產科醫院程海東主任馬上建議小陳住院,用藥物促進胎肺成熟,做好早產準備。小陳感到很突然,百思不得其解,怎么好好的寶寶就變“輕”了。住院第3天復查B超,寶寶估計體重和3天前差不多,羊水指數51毫米,做胎心監護又出現了胎心減速,胎心基線變異差,張慶英主任當機立斷建議行急診剖宮產。
得益于平時的急救演練,產科、麻醉科、新兒科配合默契,寶寶很快就出生了。術中發現臍帶螺旋,胎盤略小,羊水確實很少。寶寶大小和估計體重一致,1600克,證實了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的診斷,好在寶寶在NICU(新生兒重癥監護病房)住院治療后,順利出院。
然而小陳仍然想不明白,為什么最后一周寶寶在子宮里突然就不長了,反而餓瘦了呢?
經過了一個月的等待,病理結果揭曉了胎兒宮內生長受限的原因,胎盤病理提示胎兒異常血流灌注:無血管絨毛,多灶性,絨毛間隙狹窄,絨毛粘連。
什么是胎兒血管灌注不良呢?是胎兒—胎盤循環的血流受到慢性阻塞而形成的一系列胎盤血栓性病變。簡而言之,就是胎盤循環血流阻塞,導致胎盤形成血栓,胎兒血液供應減少。
胎兒血液供應受限,意味著胎兒———胎盤物質交換受限,其臨床表現包括:胎兒生長受限、胎心異常、羊水糞染、低阿普加評分、新生兒窒息、早發現癲癇、腦卒中、永久性神經功能損傷、有核紅細胞增多癥、難治性低血糖癥、新生兒血小板減少癥、死胎等。
如病變輕微,可能沒有臨床表現。如病變嚴重或持續時間長,可導致死胎風險,即使胎兒存活,也可能發生各種類型的神經功能障礙(包括腦卒中即腦血栓)和其他內臟器官血栓。級別越高越嚴重,發生胎兒及新生兒不良臨床結局的可能性越大。
胎兒血管灌注不良病因有很多,大體包括以下幾個方面:
●母體宮內因素:羊水過少、羊水過多、糖尿病、子宮畸形、前置血管、多胎妊娠、高血壓和自身免疫性疾病相關的母體血流灌注不良。
●胎兒因素:胎兒自身器質性疾病所致動脈血輸出量減少,導致胎兒血液黏度增高的疾病,先天性心臟發育缺陷、尿量減少、白細胞增多癥、紅細胞增多癥、高血糖癥、遺傳性高凝狀態。
●臍帶因素:各種情況物理性壓迫造成臍血流量下降、臍帶附著異常、臍帶螺旋、真結、臍帶繞頸或繞身、臍帶過長、臍帶過細、單臍動脈、臍帶水腫。

知道了病因,如何預防不良臨床結局的發生呢?遺憾的是,我們無法在出生前檢測到胎盤血管病變,目前的超聲檢查也不一定能發現如臍帶螺旋、臍帶真結等問題。
但這也不代表束手無策。
定期產檢可以檢測胎兒生長情況,及時發現胎兒宮內生長受限和羊水量異常。
胎心監護也可以間接了解胎盤功能,預測胎兒宮內窘迫發生的風險。
數好胎動也同樣重要,如果出現胎動減少一定要及時就診,不要想著過兩天就產檢了再去看,一定不能忽視寶寶給你傳遞的信號。
當出現羊水減少、胎心監護異常等臨床表現,要聽取醫生的專業意見,必要時需住院密切觀察或針對病因治療。
編輯/胡軼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