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慰群
籽粒飽滿、色澤鮮亮的黃豆、黑豆、青豆及小扁豆、豌豆等豆類含有豐富的植物性優質蛋白、不飽和脂肪酸、膳食纖維、鈣、鐵及維生素B1、維生素B2、維生素E和多種有益健康的物質,如大豆異黃酮、大豆甾醇、卵磷脂、低聚糖等。有研究發現,常吃豆類可降低乳腺癌、骨質疏松、2型糖尿病及高脂血癥、高血壓的發病風險。愛吃豆類的女性乳腺癌患病率要明顯低于不吃豆類的婦女。《中國居民膳食指南》也提及,對健康人群來說,奶類豆類要天天有。自古民間流傳至今的“每天吃豆三錢,何需服藥連年”的諺語,給予豆類頗高評價。
豆制品能保護骨骼,減少鈣質經尿液流失,可降低患上骨質疏松的風險;富含可溶解性和不溶性纖維,能抑制腸道對膽固醇的吸收,并促進腸道有益菌的生長,讓血管保持彈性,有助預防動脈硬化。

每20克大豆就含有20毫克的異黃酮,這種植物雌激素能產生較弱的雌激素效應。特別在青春發育期前未成年階段,由于體內雌激素調控與反饋機制尚未健全,雌激素水平波動較大,此階段常吃些大豆制品能阻擋人體雌激素屏障,防止過高雌激素對乳腺、子宮內膜的過度刺激,對日后防范乳腺癌的發生具有積極意義。而當女性年過三十,常吃些豆制品能彌補部分人雌激素分泌不足,盡管大豆異黃酮所產生的雌激素效應較弱,仍有助于女性保持皮膚潤澤與彈性。當女性邁進絕經期門檻,卵巢分泌的雌激素銳減,潮熱等更年期癥狀會接踵而至。由于植物雌激素與人類雌激素結構類似,能夠一定程度上減輕婦女潮熱和陰道干澀的癥狀。
迄今發現大豆中至少有5種抗癌成分可對抗因雌激素介導的癌變過程,并且發現常吃大豆及制品的人有助改善血管狀況,減少心血管病、2型糖尿病及肥胖病的發生。可見在女性一生中確與豆類及制品有著不解的緣分,與豆相伴,會從中獲益,尤其小時候就適量食用大豆制品的女孩,對預防成年后乳腺癌的發生有著不可小覷的潛在作用。
大豆食品可視作健康而均衡飲食中提供植物蛋白的重要來源之一,但是,在降低膽固醇和減少患上骨質疏松癥概率方面,大豆不能代替飲食、運動及藥物。正所謂金無足赤,大豆也并非完美之品。大豆所含植酸、胰蛋白酶抑制劑、皂甙、凝集素等若不當加工及不適量攝食會給人體健康帶來不利影響。
盡管食用大豆及其制品對人體健康有不少益處,但對大豆蛋白在人生不同階段及對不同組織的作用與影響,尚有待深入研究。
年輕女性荷爾蒙分泌旺盛,其乳腺、子宮內膜等會受到過多雌激素的強烈刺激,其時常吃些豆制品,以阻遏或削弱人體高雌激素水平的刺激,可能是有益的。步入更年期,隨著卵泡分泌雌激素量顯著下降最終卵泡耗竭,卵巢不再分泌雌激素,子宮內膜也不再增殖,絕經終于到來。至于絕經期或絕經期后的女性受潮熱等困擾,短期適量吃些大豆及制品可能是有所幫助的,但盲目大量攝食大豆及制品,盡管是植物性雌激素,也有可能導致某些乳腺腫瘤的生長。
營養學權威專家———哈佛醫學院沃爾特·威利教授指出,幾乎任何一種食物都能提供蛋白質,將豆類、堅果、全谷物與蔬菜搭配起來一塊吃為好。堅果也富含優質蛋白,大豆蛋白固然是動物蛋白不錯的替代品,但是不要過量食用。豆類吃得過多,勢必會減少其他種類食物和營養素的攝入。可見食豆并非多多益善,食物多樣且均衡方才對身體有益。

臨末提醒,不要隨意吃濃縮的大豆蛋白補充劑或從大豆提取的植物雌激素保健品,這種被譽為“留住青春美麗,遠離乳腺癌”的染料木黃酮是大豆異黃酮中雌激素活性最強的,研究資料稱“該物質在高濃度時能阻止腫瘤細胞增值,減少動物乳癌風險;但在低濃度下會引發乳癌細胞的快速分裂。這種植物固醇有抑制或刺激癌癥的雙重可能性。”
國外已有長期服用引起子宮內膜癌的報道。特別是育齡期婦女,其自身有良好的性激素分泌反饋調控機能,若盲目補給含雌激素成分的保健品,會干擾自身調節,對身體有害;尤其長期或大劑量補給,其貽害久長。但因人而異地適量食用大豆及制品對身體是有益無害的。
編輯/孫蓓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