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荔浦地處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桂林市南部,居柳州、桂林、梧州、賀州、來賓五市之間。漢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始置荔浦縣,是一座具有兩干多年歷史的古城,雖然縣域幾經迭變,但從未更名。2018年7月國家民政部批復同意荔浦撤縣設市,12月18日,荔浦市正式掛牌成立。


優越的地理位置、獨特的自然資源、豐富的歷史文化為荔浦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基礎。兩干年文化積淀孕育的“無中生有、敢為人先、開放包容、大眾創業”則是荔浦騰飛的精神動力。
荔浦先后榮獲了“國家第三批新型城鎮化綜合試點縣”“全國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范縣”“中國衣架出口基地”“國家外貿轉型升級專業型示范基地”“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示范縣”“中國曲藝之鄉”“‘四好農村路’全國示范縣”“全國城鄉交通運輸一體化示范縣第一批創建縣”“電子商務進農村綜合示范縣”“全國農村創業創新典型示范縣(市)”“全國法治縣創建活動先進單位”“全國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試點縣”“廣西壯族自治區文明城市”等一批國家、自治區級榮譽,2016、2017年連續兩年獲評“廣西科學發展先進縣”。


歷史在前進,社會在發展,改革在深入,勤勞勇敢、聰明智慧的荔浦人善于在困惑中變通、在困難中革新,發揚敢為人先、開放包容的荔浦精神,在工業、農業、旅游業、城鄉建設、生態保護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非凡的成就。我們將鏡頭聚焦在廣西荔浦這座干年古城,用影像記錄和謳歌美麗荔浦,這是一代代荔浦人勤勞和智慧的結晶,為時代造像,告慰前人,激勵當代,啟迪后世。(數據來源:中共荔浦市委宣傳部)




荔浦文化積淀豐厚,旅游特色鮮明。荔浦是桂林旅游圈的旅游勝地,是“廣西特色旅游名縣”,擁有4個國家4A級景區:“世界溶洞奇觀”——銀子巖、“亞洲第一洞”——豐魚巖、“桂林山水第一灣”——荔江灣、荔浦市荔水青山·荔江國家濕地公園。還有天河瀑布、馬嶺鼓寨等3個3A級景區,以及荔浦文塔、福建會館一批文化積淀豐厚的古建筑等。







荔浦還是“中國曲藝之鄉”“廣西文場之鄉”。廣西文場是一種清唱劇類型的曲藝形式,簡稱文場,又名“文玩子”“揚琴小調”等,流行于廣西桂北官話地區,尤以桂林、柳州、宜山、平樂、荔浦等地最為盛行。“文場”是與清唱桂劇的“武場”相對而命名的。清康熙年間,粵、贛、閩、湘等省商人先后到荔浦經商,江浙等地的一些說唱藝術和“明清俗曲”流傳到廣西以后,逐步與桂林一帶的方言和民間音樂相融合,到了清末,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廣西文場。
荔浦民間還有一大批心靈手巧的手工藝人,他們以傳統工藝為基礎,加以文化內涵,秉承匠心,創作出一件件或精致高雅或生動活潑的手工藝作品,其中以團扇和紙扎最為出名。(數據來源:中共荔浦市委宣傳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