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晗月,曹 倩,周丹丹
(長沙醫學院護理學院,湖南 長沙 410000)
腦卒中是一組以腦部缺血及出血性損傷癥狀為主要臨床表現的疾病,主要分為出血性腦卒中和缺血性腦卒中兩大類,多發于60歲以上的老年人[1]。衰弱是指老年人生理儲備功能下降或多種功能異常導致機體易損性增加、抗應激能力減退的非特異性狀態,其發生發展是一個動態的過程[2]。伴有衰弱的老年腦卒中患者更容易發生跌倒、殘疾和再入院等不良臨床結局,嚴重的衰弱甚至可導致患者死亡[3-4]。因此,早期識別衰弱并采取針對性干預措施將有助于減少或延緩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的發生發展、避免相關不良結局[5]。國外研究發現,跌倒、抑郁、譫妄、睡眠障礙等因素均可引起衰弱,嚴重影響了老年人的生活質量[3,6-7]。目前,國內學者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的相關研究較少。本研究旨在了解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衰弱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為延緩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衰弱提供參考。
1.1 對象采用便利抽樣法,選取2019年7—10月收治于湖南省三級甲等醫院神經內科的住院老年腦卒中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①符合《中風病診斷和療效評定標準》[8]中的診斷標準;②意識清楚;③年齡≥60歲。排除標準:①有精神疾病史;②處于疾病急性期;③患有其他危重疾病或存在交流障礙無法配合完成調查者。本研究已獲得醫院倫理審批,研究對象均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
1.2 方法
1.2.1 調查工具包括一般資料問卷及老年人衰弱評估量表。①一般資料問卷:由研究者根據研究目的及內容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居住情況等。②老年人衰弱評估量表。原量表是由Gobbens等[9]開發的Tilburg衰弱指量表(Tilburg Frailty Indicator),2017年我國學者李菲等[10]將其引入并進行漢化,用于老年人衰弱的識別及狀況評估。該量表分為生理、心理、社會、認知、環境5個維度,共26個條目。評估內容涉及走路、平衡能力、肌力、體質量、口腔運動功能、聽力及視力等、認知能力下降、焦慮、抑郁等,體現了老年人的特殊性[10-11]。量表條目采用二分類計分法,以“是/能”或“否”計1或0分,包含11個反向計分條目,總分0~26分,9分及以上提示存在衰弱。得分率=維度得分/條目數[9]。報道顯示,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846,奇偶分半信度為0.871[10]。此次調查顯示,該量表的Cronbach’sα系數為0.779。
1.2.2 資料收集方法研究者在取得神經內科管理者的同意和配合下,在病房通過現場發放問卷的形式收集患者一般資料信息。對于文化程度較低、存在閱讀困難的老年人,調查者以中立語氣介紹問卷條目,仔細詢問患者并重復確認答案后代其填寫。共發放問卷334份,現場收回問卷334份,剔除漏項過多的問卷后得到有效問卷328份,有效回收率為98.2%。
1.2.3 統計學方法應用SPSS 23.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描述,非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采用中位數及四分位間距M(P25,P75)描述;計數資料采用頻數、構成比描述。影響因素分析采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檢驗水準為α=0.05。
2.1 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現狀本研究調查的328例老年腦卒中患者中,有272例存在衰弱,衰弱發生率為82.9%。患者衰弱總分和各維度得分情況見表1。
2.2 研究對象一般資料及單因素分析被調查的328例老年腦卒中患者平均年齡為70歲,其他一般資料詳見表1。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年齡、民族、婚姻狀況、居住情況、營養狀態、患病病程、入院血壓值、用藥種類、頭痛狀況、惡心嘔吐情況、眩暈情況、語言功能障礙、肢體運動障礙、并發癥及合并癥數量均對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有一定影響,不同分組患者的衰弱得分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2。

表1 328例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評估量表得分情況

表2 研究對象的一般資料及衰弱影響因素的單因素分析 (N=328)
2.3 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以衰弱總分的對數形式作為因變量,以單因素分析結果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作為自變量,進行多元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見表3。結果顯示,年齡、居住情況、頭痛狀況、肢體運動障礙、合并癥共5個變量進入回歸方程(P<0.05),見表4。

表3 自變量賦值表
3.1 被調查的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得分處于較高水平本研究顯示,328例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總分為13.00(10.00,15.00)分,衰弱發生率為82.9%,處于較高水平。該結果高于賈文文等[5]對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調查結果。分析原因可能與調查對象不同有關。腦卒中是一種對大腦組織造成突發性損傷的疾病,由于死亡的腦細胞無法再生,故疾病導致的腦損傷往往是不可逆的。且相對于其他疾病,腦卒中患者預后較差、心理負擔重、伴隨的衰弱癥狀更明顯。如表1所示,患者衰弱評估中,生理維度得分最高、心理維度次之,而環境維度得分最低。感覺和運動障礙是腦卒中患者最常見的癥狀,表現為平衡及行走能力等減退,且大部分患者均伴有不同程度的偏癱[3,5]。相關癥狀均對患者的日常活動與交流造成極大的不良影響,可降低患者的治療積極性、導致衰弱的發生。以上均可能是導致生理維度評分較高的原因。有調查顯示,50%的腦卒中患者存在抑郁癥狀[12]。而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可影響疾病康復及預后、增加心腦血管疾病的發生風險,導致衰弱程度加重[13]。這也可能是患者心理維度評分較高的原因。此外,本次調查對象為三級甲等醫院住院患者,整體治療護理環境較安全,故環境相關的衰弱評分較低。同時,老年腦卒中患者住院時間往往較長,良好的病友關系也可以影響其行為和康復狀態[14],在一定程度上對延緩衰弱有促進作用。因此,醫護人員應關注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衰弱狀態,在提高其生理功能和心理健康水平的同時,也要積極改善人文和物理環境。具體措施可包括以下幾方面:①指導患者進行生理功能鍛煉,如軀干控制訓練及放松訓練等[15-16]。②通過舉辦病友交流會、加強溝通等方式,增強患者的疾病恢復信心、延緩其衰弱進程。③通過安裝床護欄、控制病區噪音等,改善病房環境舒適度。④做好居家安全指導。指導患者通過在衛生間安裝緊急呼叫設備、去除室內門檻等措施,減少不良事件的發生。
3.2 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程度的影響因素分析
3.2.1 年齡表4顯示,年齡越大的患者發生衰弱的風險越高。該結論與既往研究結果[17]一致。隨著年齡的增長,機體不可避免地發生退行性變化。而老年腦卒中患者由于疾病影響,多器官及系統功能均發生了一定程度的減退,加之體內激素紊亂、生理儲備下降等,使得機體無法有效抵御外界的不良刺激,從而導致衰弱的發生。因此,臨床醫護人員應及時準確地評估患者的病情,并根據高齡腦卒中患者的特點進行針對性護理。加強患者及家屬的日常活動宣教,如指導患者下床活動時放慢動作,避免因頭暈等摔倒;日常鍛煉時若感覺不適,應立即坐下休息;洗澡和冬天使用熱水袋取暖時注意水溫,隨時檢查,避免燙傷。
3.2.2 頭痛狀況如表4所示,頭痛狀況也是衰弱的影響因素之一,頭痛次數越多的患者衰弱得分越高。老年腦卒中患者通常由于腦組織局部血流減少或腦內出血而發病,頭痛是其常見癥狀之一[18]。而頭痛作為一種應激源,長期作用可造成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失調,使機體的生理儲備能力降低[19],導致衰弱的發生。同時,頭痛的產生也可能是由于受到持續的壓力源作用,進而導致與壓力有關的組織系統持續激活,致使患者心理壓力增大,焦慮、抑郁等負性體驗增強,從而增加了衰弱的發生風險。因此,醫護人員應重視老年人的頭痛主訴,并遵醫囑采取藥物和非藥物治療措施積極改善頭痛癥狀。如使用丹參類制劑改善神經功能狀態[20]、采用物理磁療法等,并通過積極自我暗示、轉移注意力等方法以達到緩解頭痛的目的。

表4 老年腦卒中患者衰弱影響因素的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3.2.3 肢體運動障礙據表4顯示,肢體運動障礙對衰弱得分有正向影響。這與Solfrizzi等[21]的研究結果一致。其原因可能為:①腦卒中患者常伴有肌力減退、平衡感覺障礙等癥狀,導致其日常活動能力下降甚至喪失,從而引發衰弱。②不對稱步態是腦卒中的常見后遺癥[22],患者也會因此出現日常活動減少、心理自卑感增強等問題[23]。患者的相關狀態如得不到合理的干預,則會加速疾病進程,增加其衰弱水平。這也提示醫護人員,需在臨床治療與護理的同時盡早指導患者開展康復訓練。運動時,按照循序漸進的原則:癱瘓側肢體活動由被動到主動,運動幅度從小到大,先大關節后小關節,活動時間視肢體狀況逐漸延長。護士應指導患者掌握正確的床上活動的方法,并指導家屬鼓勵患者進行力所能及的日常活動,如穿脫衣褲、用餐等。促使患者在家人的關心與鼓勵下,不斷提高對疾病的心理接受度,增強康復信心、降低衰弱水平。
3.2.4 合并癥回歸分析表明,合并癥也是老年腦卒中患者發生衰弱的危險因素。這與賈文文等[5]的研究結果一致。有學者發現,有合并癥的老年人發生衰弱的風險是無合并癥老年人的2.84倍[24]。老年腦卒中患者常合并有高血壓、糖尿病等常見慢性疾病。這些疾病均會加速機體各器官功能的衰退,導致患者的認知及免疫功能降低、死亡率增加。同時,合并多種疾病的患者其用藥種類也較多,藥物之間的相互作用或不良反應也隨之增加,肝腎負擔也隨之加重,這均加速了患者衰弱的進程。因此,護理人員需密切關注有合并癥的老年腦卒中患者,積極預防和控制合并癥,隨時觀察其病情變化,并制訂針對性的干預措施。此外,需針對患者情況做好用藥護理,掌握藥物劑量和輸液速度,并指導患者嚴格遵醫囑用藥。
3.2.5 居住情況回歸分析顯示,相較于與配偶和子女一起居住的患者,獨居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衰弱得分更高。既往也有研究表明,獨居老年人衰弱的風險為非獨居者的1.53倍[25]。這可能是由于獨居老人因缺乏家人陪伴、在情感上失去寄托等,容易產生孤獨感,容易過度緊張且缺乏安全感,進而喪失了康復的信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衰弱的發生。而與配偶和子女一起居住的患者,可以接受家人的照顧和支持,有利于其保持積極的心態。因此,對于有家屬陪護的老年腦卒中患者,護理人員應多與其家屬進行溝通,指導家屬對其進行恰當的生活協助和心理支持。對于無家人陪伴的老年腦卒中患者,一方面應注重培養其自我護理能力,幫助其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另一方面可提醒家屬多關注陪伴老人,并根據實際情況請陪護照料等,以促進患者身心康復。
調查顯示,328例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衰弱發生率為82.9%,且患者存在較嚴重的生理和心理衰弱,一定程度的認知和社會衰弱。年齡、頭痛狀況、肢體運動障礙、合并癥、居住情況等均對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衰弱有一定影響。醫護人員應重視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衰弱狀況篩查與評估,并結合患者自身情況制訂專業、多元、安全的干預方案,以預防衰弱發生或延緩衰弱進程。由于相關因素限制,本研究的樣本僅來源于一所醫院,今后可通過開展更大范圍的調查研究,以深入了解老年腦卒中患者的衰弱水平及其照護需求,進而為有針對性地制訂多學科、全方位的干預措施,提高老年腦卒中患者的生活質量提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