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凱鋒,黃 臻,鐘 陶,楊 文,韓佩潔
1.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廣東 廣州 511400;2.廣州市番禺區第二人民醫院,廣東 廣州 511430
腦卒中具有高發病率、高致殘率的特點。腦卒中后患者常遺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礙,其中較常見的有因肺功能下降而導致的運動功能減弱。肺功能下降,主要影響患者運動耐力及有氧運動能力,阻礙康復進程及日常生活活動[1]。等速肌力訓練作為提高肌肉強度的最佳方法之一,對改善患者步行功能、運動功能及平衡功能有明顯作用[2]。我國傳統醫學中的針刺療法,在改善腦卒中肺功能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但目前研究多局限于改善呼吸肌的康復,至于針刺療法增強肢體肌力與肺功能改善的關系仍需進一步探討[3-4]。因此,本研究初次將等速肌力訓練與針刺治療相結合,重點加強雙下肢肌肉力量及整體機能,探討兩者聯合干預下腦卒中患者肺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改變情況,為臨床腦卒中患者的肺功能康復中西醫結合治療提供依據,報告如下。
選取廣州市番禺區中心醫院2019年6月—2020年3月收治的60例腦卒中患者為研究對象。采用計算機軟件隨機分為對照組和治療組,每組各3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一般資料
1.2.1 中醫診斷標準 參照1996年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制定的《中風病診斷療效評定標準》(試行)[5]。
1.2.2 西醫診斷標準 參照中華醫學會1995年制定的《各類腦血管疾病診斷要點》[6]。
納入標準:均符合上述中醫和西醫診斷標準,年齡50~70歲,初次發病,病程在12個月以內,Brunnstrom分級在4級或以上,一側肢體發生偏癱的腦梗死或腦出血,同意并簽署知情書。排除標準:合并有精神失常、嚴重意識障礙等,嚴重的言語、認知或智力障礙無法配合治療。
兩組患者均都接受常規康復治療,治療參照《中國腦卒中早期康復治療指南》[7]進行,主要為綜合采用神經發育治療技術(Bobath、Brunnstrom、PNF)和運動再學習療法等,30 min/次,1次/d,5次/周,連續治療8周。
對照組:除常規康復治療之外,增加雙側膝關節屈伸肌群等速肌力訓練。采用等速儀器(德國D&R公司,型號為Isomed 2000型)進行膝關節屈伸肌力訓練,設置90°/s、60°/s、30°/s三個角速度,每個角速度訓練2~3組,每組10~15次。先訓練健側,再訓練患側,治療總時間30 min。1次/d,5次/周,連續治療8周。治療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增加針刺治療。常規選取偏癱側肢體外關、合谷、手三里、臂臑、足三里、伏兔、風市穴,并加刺肺三針(大杼、風門、肺俞),天突,膻中穴。采用毫針進針,待進針后行平補、平瀉手法。針刺時,務必得氣,以患者穴下有麻、脹感覺,得氣為準,得氣后留針30 min,每間隔10 min行針1次,1次/d,5次/周,連續治療8周。
所有患者在治療前及治療8周后,由同一醫師評估患者肺功能、下肢肌力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情況。(1)肺功能評定[4]。采用德國CORTEX心肺功能測試系統測定患者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氣量(the first second force expiratory volume,FEV1)、峰值流速(peak expiratory flow,PEF)。(2)下肢肌力[8]。采用上述等速儀器對患者雙下肢膝關節屈曲峰力矩(peak torque,PT)和伸展峰力矩進行評定。(3)日常生活能力。按改良的Barthel指數(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進行評定,共有10個小項目,滿分100分。
采用SPSS 19.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治療前,兩組患者FVC、FEV1、PEF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FVC、FEV1、PEF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提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且治療組FVC、FEV1、PEF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VC、FEV1、PEF等指標結果(±s)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FVC、FEV1、PEF等指標結果(±s)
注:a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b表示與對照組8周后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治療前(n=30)治療8周(n=30)治療組治療前(n=30)治療8周(n=30)FVC(L)FEV1(L)PEF(L/min)1.81±0.27 2.39±0.28a 1.68±0.18 2.32±0.22a 5.10±0.22 5.59±0.21a 1.96±0.15 2.72±0.21ab 1.65±0.20 2.63±0.16ab 5.07±0.26 5.99±0.27ab
治療前,兩組患者屈PT、伸PT、MBI等指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兩組患者屈PT、伸PT、MBI較治療前均有明顯提高,且治療組屈PT、伸PT、MBI評分均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屈PT、伸PT、MBI等指標結果(±s)

表3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屈PT、伸PT、MBI等指標結果(±s)
注:a表示與治療前比較,P<0.05;b表示與對照組8周后比較,P<0.05。
組別對照組治療前(n=30)治療8周(n=30)治療組治療前(n=30)治療8周(n=30)屈PT(N·m)伸PT(N·m)MBI(分)10.53±6.58 20.28±5.91a 40.51±10.05 52.13±8.37a 48.59±13.21 66.70±11.51a 11.04±5.89 29.11±5.53ab 39.99±8.50 61.05±10.02ab 50.07±13.75 79.48±12.17ab
腦卒中患者由于中樞神經損傷,控制呼吸的下行傳導通路受損,中樞呼吸驅動下降或者驅動儲備降低,再加上臥床時間增多、主動運動減少等因素,患者肺順應性下降,呼吸肌群力量明顯減弱。肺功能主要受呼吸中樞、呼吸肌、肢體肌力三者綜合影響。有學者提出,腦卒中后肌力下降可能是造成肺通氣功能減弱的主要因素之一,加強患側肢體肌力和呼吸肌鍛煉,有助于肺通氣功能的恢復[9]。另有研究發現腦卒中患者上下肢的Brunnstrom功能分期與平均最大吸氣壓關系密切,提出腦卒中患側肢體肌力的恢復間接影響呼吸肌運動功能恢復[10]。這些觀點均提示,腦卒中患者肺功能恢復,與運動功能改善,尤其是肢體肌力恢復息息相關。
等速技術作為肌力測試與訓練的有效方法,廣泛用于腦卒中下肢膝關節康復研究,諸如運動功能(下肢肌力、肌張力、本體感覺)、步行功能和平衡功能等研究,而對于肺功能的研究則較少[2]。有學者對腦卒中患者進行4周單一膝關節等速肌力訓練,結果發現患者肺通氣功能改善不明顯,考慮可能與干預時間過短,而且研究過程只針對患側肢體進行等速訓練有關[11]。另有學者提出腦卒中患者雙側肌力均較健康同齡人下降,建議應增強健側下肢肌肉力量。雙側膝關節等速肌力訓練較單側訓練更能改善患者肌力、步行能力及平衡功能[12]。因此,本研究所有患者均采取雙下肢等速肌力訓練。通過8周治療,發現對照組FVC、FEV1、PEF、屈PT、伸PT、MBI與治療前相比均有明顯提高,這些結果表明雙下肢等速肌力訓練能夠促進患者肺功能、下肢肌力以及日常生活能力的改善。分析原因,可能是本研究重點訓練以股四頭肌為主的下肢肌肉,增強下肢肌力和耐力,提升患者運動功能,患者臥床時間減少,活動范圍和日常生活活動增多,這些均有利于改善心肺功能。另外,患者通過持續的下肢運動,加快四肢及肺部血液循環,促進肢體運動功能的恢復,帶動軀干肌及呼吸肌運動功能的恢復,達到增強肺功能的作用。
我國傳統醫學中的針刺療法,在改善腦卒中肺功能方面發揮了良好的作用。有報道指出,中風后氣管切開患者行針刺背俞穴治療,呼吸系統癥狀得到改善,總有效率高達90%[3]。另有研究采用針刺拮抗肌聯合強迫療法治療腦卒中患者,發現患者上肢肌張力和運動功能均明顯改善。針刺治療不僅能改善腦卒中肺功能,而且能促進患者運動功能、平衡功能與日常生活活動能力的恢復[13]。本研究中,治療組除常規選穴之外,加刺肺三針(大杼、風門、肺俞),天突,膻中穴。經過8周治療,治療組FVC、FEV1、PEF與治療前FVC、FEV1、PEF相比有顯著差異,證明針刺能夠有效改善患者肺功能。中醫認為,五臟之中只有肺與外界直接相通,易導致外邪侵襲。針刺大杼、風門、肺俞、膻中穴能通過機體經絡系統調節臟腑功能,調和氣血陰陽,使人體各項機能維持動態平衡狀態。上述諸穴聯合使用,共奏振奮陽氣、祛風散寒、調和氣血之功,進一步調節機體臟腑功能、平衡氣血陰陽,得到滿意療效。
本研究結果表明,等速肌力訓練與針刺治療具有協同作用,兩者聯合能夠更好改善患者肺功能,進一步提升患者下肢肌力及日常生活能力,達到整體功能的康復。分析原因,雙下肢等速肌力訓練聯合針刺治療具有以下幾個優點:(1)針刺屬于相對安全的治療手段,經濟易行,通過機體經絡系統調節臟腑功能,調和氣血陰陽,對腦卒中肺功能改善明顯,具有確切臨床療效。(2)等速肌力訓練能夠快速、有效的改善患者雙下肢肌力,提供客觀、精確評估數據反映患者肌力改善情況。與單側等速肌力訓練比較,雙側訓練能更有效地改善卒屮患者運動功能以及生活質量,患者日常活動增加,促進肺功能整體恢復。(3)針刺著重調理經絡、平衡陰陽,等速肌力強化肌力,提高運動功能,兩種療法可相互促進,訓練充分利用和調動機體的多種感覺反饋,誘發最大主動活動,降低并弱化因主動活動減少引起的肺順應性下降、呼吸肌力量減弱等情況,整體促進肺功能恢復。
綜上所述,雙下肢等速肌力訓練結合針刺治療不僅能夠改善腦卒中患者的肺功能,而且能促進患者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復,值得臨床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