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春杰
新鄉盧氏骨科醫院關節外科,河南 新鄉 453500
Colles骨折即柯力氏骨折,是橈骨遠端骨折較常見的一種骨折分型,骨折是發生在橈骨下端2~3 cm處骨松質部位,多發于成年人群,特征為骨折遠端背伸、橈偏向掌側成角等[1]。以往對于該骨折疾病的治療,臨床上常采用的是正骨手法閉合復位配合外固定,雖然臨床效果良好,但由于長期的外固定,使大部分患者失去了活動的基本功能,導致殘疾。為了能夠快速恢復腕關節功能,早期給予患者功能鍛煉尤其重要,但單一實施仍存在不足,如疼痛劇烈[2-3]。洗舒筋湯熏洗具有清熱涼血、通絡止血之效,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該臨床中,但洗舒筋湯熏洗結合功能鍛煉對于Colles骨折方面相關研究較少。為此,本研究就Colles骨折病例進行總結與分析,旨在探討洗舒筋湯熏洗結合功能鍛煉的臨床應用價值?,F將結果報告如下。
按照隨機數表法將新鄉盧氏骨科醫院2018年12月—2019年12月接收的83例Colles骨折患者分為兩組。對照組41例,男23例,女18例;年齡23~60歲,平均年齡(41.53±3.17)歲;夾板時間35~58 d,平均夾板時間(46.57±4.41)d;右側骨折20例,左側骨折21例;粉碎性骨折17例,不涉及關節面骨折11例,損傷程度涉及關節面骨折13例。研究組42例,男20例,女22例;年齡24~59歲,平均年齡(41.59±3.12)歲;夾板時間34~59 d,平均夾板時間(46.50±4.50)d;右側骨折23例,左側骨折19例;粉碎性骨折15例,不涉及關節面骨折10例,損傷程度涉及關節面骨折17例。兩組一般資料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所在單位醫學倫理協會審核同意。
(1)均符合《骨科臨床療效標準》[4]相關臨床診斷。經X線檢查顯示遠端骨折塊背側短縮、橈骨下段骨折、向掌側成角、嵌插;因暴力所致明顯外傷史;橈偏畸形、腕關節周圍疼痛、壓痛、前臂下端背伸及腕關節旋轉功能障礙。(2)中醫筋脈淤阻證標準。參考《中醫病證診斷療效標準》[5],主癥,腕明顯疼痛、關節僵硬、腕關節活動障礙,且夜間加重;次癥,手腕腫脹;舌脈,苔薄白、舌紫暗有瘀斑脈細弦等。
(1)納入標準:均符合上述診斷標準;單側骨折,無其他嚴重疾?。魂P節面異位<2 mm;均對本研究目的表示知情,并自愿簽署同意書。(2)排除標準:合并心肝腎不全者及原發性疾病;存有開放傷口、皮膚病等影響腕關節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對本研究中藥過敏;精神異常、意識障礙;拒絕參與研究者。
1.4.1 對照組 對照組行功能鍛煉治療:指導患者進行掌指之間關節活動,待腫脹有所消退之后進行肩、肘關節、腕關節及主動運動周圍的肌肉收縮訓練。在功能鍛煉期間,需定期接受X射線片檢查,及時調整夾板位置,在證實骨折臨床愈合后的情況下將夾板拆除,最后進行腕關節活動及前臂旋轉等方面訓練。
1.4.2 研究組 拆除夾板后,研究組在對照組基礎上結合洗舒筋湯熏洗進行治療,功能鍛煉與上述一致。洗舒筋湯熏洗藥物組成成分為芍藥15 g、沒藥15 g、桂枝15 g、乳香15 g、當歸15 g、三棱15 g、海桐皮30 g、川斷15 g、伸筋草30 g、莪術15 g、紅花15 g、透骨草30 g、羌活15 g、花椒15 g、防風15 g。上述中藥由我院中藥房統一提供。方法:上述藥物混合加水煎煮約20 min,取藥液加入開水約1 200 mL將其攪勻,使患腕暴露在熱水上方,并調整關節及患腕位置,在熏蒸的過程中應避免溫度過高,防止燙傷皮膚。當熱水的溫度降至約40℃,可將患腕置于湯藥內熏洗,直到熱水涼后抹于患腕處,1次/d,維持6周治療。
(1)腕關節綜合功能。參考Fernan-dez標準擬定。優:無疼痛及畸形,手握力>健側80%;良:偶爾疼痛,在劇烈活動情況下,手握力達健側70%~80%,活動度至少70%;一般:經常疼痛,活動度達健側40%~70%;差:疼痛劇烈,握力<健側40%,手活動度<健側40%。(2)比較分析兩組不同時間段(拆夾板時、6周后)腕關節活動度情況,包括掌屈角度、背伸角度、尺偏角度、橈偏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等。
數據采用SPSS 24.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例數和百分比(%)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研究組優良率(92.86%)高于對照組(65.8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腕關節綜合功能評定情況 例(%)
兩組拆夾板時腕關節活動度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6周后,兩組掌屈角度、背伸角度、尺偏角度、橈偏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等腕關節活動度均較拆夾板時升高,且研究組比對照組高,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腕關節活動度情況(±s) °

表2 兩組患者腕關節活動度情況(±s) °
注:與本組拆夾板時相比,a表示P<0.05。
時間拆夾板時對照組(n=41)研究組(n=42)掌屈角度背伸角度尺偏角度橈偏角度旋前角度旋后角度t P 41.25±9.47 41.20±9.51 0.024 0.981 29.18±10.35 29.26±11.91 0.033 0.974 14.23±6.27 14.12±6.47 0.079 0.938 9.90±5.74 9.92±5.42 0.016 0.987 43.14±5.42 42.95±6.32 0.147 0.884 37.54±7.25 37.82±6.81 0.181 0.857 6周后對照組(n=41)研究組(n=42)t P 53.19±9.34a 57.38±9.58a 2.017 0.047 45.45±10.36a 49.98±10.02a 2.025 0.046 20.79±6.45a 24.19±6.11a 2.660 0.016 14.26±6.01a 18.25±5.61a 3.128 0.002 64.78±9.60a 70.18±10.46a 2.449 0.017 57.65±10.63a 64.05±11.83a 2.963 0.004
橈骨遠端位于皮質骨與松質骨的交界處,是骨科臨床的力學薄弱點,當手掌接觸地面時,其作用力會通過腕骨轉至橈骨遠端背側,導致嵌壓或塌陷,加之掌側皮質在超負荷的拉伸力作用下發生斷裂,最終導致Colles骨折的形成。骨折后的關節是出于僵硬的狀態,病機較為復雜且尚未被闡明。手法復位夾板固定是近年來公認的有效方案,有學者表明[6-7],當骨折端有效復位后,對受損關節的固定對于預后具有決定性作用,當長期外固定易阻礙關節活動度,最終殘疾。因此,如何找尋科學有效的治療方案一直是該臨床研究的重點。
祖國傳統醫學認為,Colles骨折屬于“痹癥”范疇,重要病機為經脈損傷、氣血受損及跌撲損傷,不利于氣機運行。洗舒筋湯熏洗目前已在Colles骨折后期腕關節功能鍛煉中廣泛應用,其藥物成分中,莪術具有調和氣血之效,與紅花、三棱共奏,具有破血逐瘀之效;虧虛肝血,淤血日久,肝主筋脈,風寒濕邪入侵,則阻礙關節運動,故給予當歸、白芍共奏,具有柔肝止痛,養血補血之效;沒藥、乳香共奏具有止痛消腫之效;防風、羌活共奏,具有止痛散寒之效;久病入絡,故給予透骨草、伸筋草及海桐皮共奏,具有通絡祛濕、止痛消腫之效;白芍、桂枝共奏,具有調和營衛之效;淤血遇熱則行,遇寒則凝,故給予川椒,可發揮止痛驅寒之效;桂枝具有驅寒溫陽之效,若聯合活血化瘀等藥物使用,可加倍化瘀。經藥理有關研究指出,紅花富含黃色素,對血黏度具有顯著的改善作用,還可促進纖維蛋白溶解;伸筋草的提取物具有較強的鎮痛效果;莪術、三棱、當歸等活血化瘀藥物,具有鎮痛、鎮靜、改善血液微循環等作用,對血小板聚集及炎癥滲出均具有顯著的抑制作用;對于醋酸引起的疼痛,給予川椒、防風及海桐皮,可有效鎮痛;川椒富含稀醇,其局部麻醉效果較佳,比普羅卡因作用還強;伸筋草、透骨草中富含阿魏酸,其主要功效在于抗炎,可有效抑制恢復期肉芽組織生長,降低炎性滲出及毛細血管通透性[8-9]。本研究結果顯示,研究組優良率比對照組高,且研究組治療6周后掌屈、背伸、尺偏、橈偏、旋前、旋后等角度的腕關節活動度均比對照組高,說明給予洗舒筋湯熏洗結合功能鍛煉,有助于提高腕關節活動度。通過熏洗降溫后的藥液浸泡患處,有助于快速消腫,促進關節部位的淋巴與血液循環,增強了患者自主行功能鍛煉的意愿,進而提高了關節功能的康復力度,因此更加符合該類患者臨床的需求,值得日后深入研究。
綜上所述,Colles骨折患者給予洗舒筋湯熏洗結合功能鍛煉的臨床效果顯著,有助于提高腕關節活動度及綜合功能,加快康復進程,值得借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