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永利
關于高校校園網IPv6升級部署的研究
高永利
(唐山師范學院 財務處,河北 唐山 063000)
考慮到目前高校網絡建設存在諸多問題,從IPv4網絡向IPv6網絡的過渡需要制定一個系統的、科學的、可行的IPv6建設方案,進行有步驟、分層次的建設。本文通過分析IPv6與IPv4特性上的優勢差異,通過實例給出可行的規劃設計方案。
校園網;IPv6;升級改造
根據教育部發布的《推進互聯網協議第六版(IPv6)規模部署行動計劃》,高校校園網IPv6升級部署勢在必行。考慮到現今高校網絡建設存在資金投入不足、運營模式多樣、校區擴建、新舊設備共存等諸多問題,從IPv4網絡向IPv6網絡的過渡需要制定一個系統的、科學的、可行的IPv6建設方案,進行有步驟、分層次的建設[1]。
與IPv4的32位地址長度相比,IPv6使用128位的地址長度,可以提供海量的IP地址,能夠徹底解決IPv4網絡地址數量不足的問題,滿足未來移動互聯網、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對IP地址的需求[2]。
IPv4報頭長度(不包括選項字段)為20字節,IPv6報頭固定長度(基本)為40字節。IPv6報頭格式的設計把一些不重要的字段和擴展字段移到了IPv6頭部之后的擴展頭部,簡化了IPv6的頭部信息,提高路由處理信息的效率[3]。
IPSec是由IETF開發的,可以進行端到端的加密,以保證安全性。在IPv4協議中IPSec是協議的可選(非必須)部分,而在IPv6協議中是必須具備的。同時IPv6在數據報頭中增加了流標識,改進了對QoS的支持,提高了傳輸的可靠性。
IPv4頭部可選字段為40字節,而IPv6可以在頭部后面添加單個或多個擴展頭部進行擴展,可擴展規模只受限于IPv6數據包的字節多少。
當前網絡環境以IPv4為主導地位,要實現向IPv6的轉變,必須先經過過渡階段,使用過渡技術。目前主流的過渡技術主要有三種:雙協議棧(雙棧)技術、隧道技術和地址轉換技術。
“雙棧技術”是指在網絡環境中的節點上同時支持IPv4協議和IPv6協議,當使用IPv4網絡地址相互通信時,啟用IPv4協議,在IPv4網絡中傳輸;當使用IPv6網絡地址相互通信時,啟用IPv6協議,在IPv6網絡中傳輸。雙棧技術無法實現IPv4與IPv6網絡之間的互通,只能在各自的網絡中通信。所以,采用雙棧技術要求網絡中的所有節點都同時支持IPv4和IPv6協議。
“隧道技術”本質上是一種封裝技術,也就是將一種協議封裝在另一種協議中。IPv6 over IPv4的隧道技術,是為了解決IPv4為主干網絡的IPv6網絡間的互聯互通問題,將IPv6數據分組作為IPv4協議的“數據部分”字段在隧道入口處封裝到IPv4分組中,并通過IPv4網絡進行傳輸,在隧道終點進行解封裝,將IPv6分組轉發給目的節點,從而實現IPv6節點間的通信。隨著IPv6技術的不斷發展,當IPv6網絡成為主干網絡時,將出現IPv4 over IPv6的隧道技術,實現IPv4孤島之間的通信。
地址轉換技術是在IPv4和IPv6網絡之間增加轉換器,用于修改IP數據報文頭部信息,完成IPv4到IPv6(或者IPv6到IPv4)的協議轉化,從而實現IPv4和IPv6網絡之間的互通。地址轉換技術一般用在邊界網關,能夠在不改變原有IPv4和IPv6節點的情況下,實現IPv4和IPv6網絡節點之間的直接通信。
某高校園網采用傳統的三層網絡拓撲架構。出口使用鏈路負載均衡設備實現多條鏈路的接入,通過不同的權重實現負載分擔。下連防火墻、認證計費設備和上網行為管理設備,實現對出口的多層安全防護以及日志審計。之后連接核心層交換機,完成數據的高速轉發。下一層是多個匯聚交換機,分別作為各個樓宇的匯聚節點,主要實現vlan的劃分,配置各個vlan接口ip地址做終端接入的網關,使用ospf路由協議來發布路由信息,來實現路由可達。各匯聚交換機下聯接入層交換機,接入層交換機直連設備終端[5]。
已有數據表明,所有的核心交換機、匯聚交換機、接入交換機和所有的終端用戶PC都能同時支持IPv4和IPv6協議,出口的負載均衡設備僅支持IPv4協議,防火墻、認證審計設備和上網行為管理設備能同時支持IPv4和IPv6協議,DHCP和DNS服務器能同時支持IPv4和IPv6協議,有部分業務應用僅支持IPv4協議。
結合網絡現狀,整個校園網的IPv6升級改造可分為三步來完成:第一步,采用雙棧技術對校園網內部進行升級改造,實現部分業務應用的IPv6訪問;第二步,逐步更換不能同時支持IPv4和IPv6協議的設備,尤其是出口干路上的設備,通過地址轉換技術實現校園網內部與外部的IPv4/ IPv6之間的資源訪問;第三步,徹底取消IPv4配置,實現全網IPv6單棧使用。
3.3.1 IPv6的編址設計
該校在中國教育和科研計算機網絡的分配的IPv6地址資源為:####:250:829::/48,網絡前綴48位,可容納的主機數最多達280個。根據目前網絡結構,可以對分配到的IPv6地址進行子網規劃,IPv6子網規劃表如表1所示。
二進制位第49位到第52位表示區域,0000表示數據中心,0001表示A校區,0010表示B校區,0011表示C校區。二進制位第53位到第56位表示樓宇編號,0001表示1號行政樓,0010表示2號教學樓,0011表示3號教學樓,0100表示4號實驗樓,……。二進制位第57位到第64位表示樓層,00000001表示1層,00000010表示2層,……。二進制位第65位到第68位表示業務應用,0001表示辦公,0010表示教學多媒體,0011表示教學機房,0100表示監控,……。二進制位第69位到第80位表示業務VLAN,最后剩下48位分配給接入網絡的主機位[6]。

表1 IPv6子網規劃表
在核心交換機、匯聚交換機、接入交換機上原有IPv4的配置基礎上開啟IPv6功能,在相應的vlan接口上配置IPv6地址,使用DHCP服務器為接入用戶自動分配IPv6地址以及DNS信息。同時,在核心交換機和匯聚交換機上啟動ospfv3路由協議,保證IPv6路由可達。以H3C交換機為例,在全局模式下開啟IPv6功能,然后在相應的vlan接口進行雙棧配置,配置命令如下:
內網的大部分終端設備都具有公用的IPv4地址,因此在過渡階段采用雙棧技術能夠實現用戶對IPv6資源的瀏覽訪問。終端只需要開啟IPv6協議即可。
針對業務應用服務器,單獨規劃配置靜態IPv6地址。
DHCPv6(IPv6中的動態主機配置協議)屬于有狀態IPv6地址自動配置協議,可以更好地實現地址管理。在原有IPv4配置的基礎上,DHCP服務器按照IPv6的編址規劃進行地址段配置,以保證終端用戶能夠自動獲取IPv6地址及相關信息。
在IPv4中,DNS用來實現域名到地址以及地址到域名的映射。在IPv6中,由于IPv6地址長度的增加,要記憶一個IPv6地址更加困難,所以DNS在IPv6中顯得更加重要。在IPv4/IPv6并存的環境中,DNS服務器上需要為雙棧主機至少保留兩條DNS記錄,分別記錄域名到IPv4地址的映射和域名到IPv6地址的映射[7]。目前該校使用的DNS服務器支持IPv4和IPv6的域名解析,在原有IPv4的A記錄基礎上,需要在DNS服務器上添加IPv6的AAAA記錄,以保證雙棧主機的正常解析。
在Web服務器的IPv6建設方面,許多門戶網站還沒有全面支持使用IPv6地址來提供資源,所以,當用戶訪問資源時,如果被引用的鏈接不支持IPv6訪問,即使使用雙棧技術訪問這個外鏈,也會出現內容無法顯示的故障。為了解決此問題,可在網絡出口處部署翻譯設備或者購買翻譯云服務,利用翻譯設備將IPv6地址翻譯成IPv4地址,從而找到相應的資源。
IPv6的升級建設需要網絡節點設備的支持,還要保證現有IPv4業務應用能夠正常訪問。因此,要充分調研所有網絡設備對IPv6的支持情況,做好規劃方案。我們建議采用雙棧技術實現校園網內部IPv4向IPv6的過渡方式,跨出校園網IPv6升級改造的第一步,實現校內IPv6地址之間的相互訪問以及對DHCP、DNS、WEB等業務應用的雙棧訪問。
[1] 周凱,褚寧琳.基于IPv4/IPv6雙棧機制的高校網絡改造研究[J].無線互聯科技,2019,16(17):26-28.
[2] 周軍宏.關于校園網IPv6升級的思考[J].電腦編程技巧與維護,2019,26(12):67-69.
[3] 李國彬.新一代網絡協議IPv6與IPv4的比較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交流),2007,14(11):1243-1244.
[4] 孫曉林,張新剛.基于校園網的IPv6過渡技術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2017,13(23):10-11.
[5] 周強.高校IPv6網絡升級改造探討[J].網絡安全技術與應用,2020,20(4):107-109.
[6] 杜紅林.IPv6雙棧技術在校園網中過渡設計與實現——以貴州師范大學校園網為例[J].信息技術與信息化,2019, 43(5):97-100.
[7] 杭州華三通信科技有限公司.IPv6技術[M].北京:清華大學出版社,2010:71-72.
Research on the IPv6 Upgrade of Campus Network in Universities
GAO Yong-li
(Financial Department,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Tangshan 063000, China)
Consider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construction of university network at present, the transition from IPv4 network to IPv6 network is a long process and a systematic, scientific and feasible construction scheme of IPv6 is needed. By analyzing the advantage between IPv6 and IPv4, a feasible plan and design scheme was proposed taking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campus network of Tangshan Normal University as an example.
campus network; IPv6; upgrade and transform
TP393
A
1009-9115(2021)06-0050-03
10.3969/j.issn.1009-9115.2021.06.013
唐山師范學院科學研究基金項目(2021B25)
2021-05-06
2021-09-11
高永利(1989-),男,河北唐山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計算機技術。
(責任編輯、校對:田敬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