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蔣夢茜
《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指出:“每個幼兒的心里都有一顆美的種子。幼兒藝術領域學習的關鍵在于充分創造條件與機會,在大自然和社會文化生活中萌發幼兒對美的感受和體驗,豐富其想象力和創造力,引導幼兒學會用心靈去發現和感受美,用自己的方式去表現和創造美。”對幼兒來說,思維隨著年齡的增長而豐富,但想象的內容較淺顯,有非常強的可塑性。培養幼兒的想象力,是幼兒教育的一項重要內容。
在繪畫《各種各樣的房子》中,幼兒根據想象,畫出各種奇妙的圖畫,如糖果做的房子、飄在空中的氣球房子、用車輪拼的房子。幼兒在游戲、繪畫、語言等方面,都需要展開想象的翅膀。
陳鶴琴先生認為:“大自然,大社會是我們的活教材。”開拓幼兒視野,豐富幼兒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讓幼兒多接觸大自然、接觸生活,都可以引發幼兒無窮的想象,激發幼兒的好奇心。
想象的內容是否新穎,想象的發展水平如何,取決于原有的記憶表象是否豐富,而表象豐富與否取決于感性知識和生活經驗的多寡。
教師要指導幼兒在生活中感知客觀世界,多讓幼兒去看、去聽、去想,豐富生活經驗,增加表象內容,為幼兒的想象增添素材。
一次,我帶著幼兒去春游。在一座紀念館門口,我隱約聽見一名幼兒說:“這個門好大,里面有那么多人,就算妖怪來了,也打不過他們。”幼兒把游客當成住在里面的人。這時,我舉起手中的旗子說:“你們看,旗子上寫著小(二)班,你們看看里面的人是不是也舉著旗子?他們跟我們一樣,也是來參觀的。”教師不能直接否定或拒絕回答幼兒提出的問題,否則會打消幼兒的積極性和好奇心。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指出:“藝術是幼兒表達自己的認識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在游戲過程中,幼兒可以通過扮演各種角色,發展游戲情節,展開想象。例如,在區域活動中,幼兒走進超市,會把自己當成收銀員,把其他幼兒看作客人。
美術活動能為幼兒的想象插上翅膀,創作出奇特、新穎的作品。晨間活動時,幼兒在班級里畫畫。有的家長會說:“你怎么能亂畫?旁邊的小朋友畫得多好!”幼兒最想聽到來自家長的鼓勵,而不是被批評,家長這樣做會挫傷幼兒的自信心。
有一次,我去鄉下聽課,任課教師直接把范畫貼在黑板上。之后,幼兒開始照著教師的范畫畫起來。幼兒的畫作大同小異,缺乏想象力。
我在手工活動中為幼兒準備橡皮泥、小方紙、剪刀、固體膠等工具,讓幼兒用橡皮泥捏出喜歡的物品,用剪刀、固體膠等工具創作手工作品。這些操作可以激發幼兒的想象力。
在語言活動中,故事、詩歌等可以豐富幼兒的再造性想象,激發幼兒廣泛的聯想。
例如,在學習故事《城市里的貓》時,教師提問幼兒:“城市里有什么?”幼兒發揮想象力,會說出見過的甚至生活中并不存在的各種物品。我每次講故事,幼兒都非常積極地提出各種問題。我在班里的“圖書角”區域中創辦了圖書加工廠,幼兒可以發揮想象力,創編故事,并利用廢舊圖書、報紙等制作圖書,不但激發了幼兒興趣,而且提升了幼兒的想象力、動手能力、邏輯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比知識更重要,知識是有限的,想象是無限的,想象是知識的來源。”想象力是創造發明的基礎,有了大膽的創想,社會才能不斷發展;時代擁有豐富的想象,才能不斷進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