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樂昕 張璐 江西農業大學經濟管理學院 賴娟 江西農業大學“三農”問題研究中心
2006年,為了鼓勵企業增加研發投資,中國實施了新的“無形資產”會計準則,新準則引入了處理研發投資的新方式,研發階段的相關費用計入當期損益,開發階段的相關費用有條件資本化。新會計準則規定,企業內部研究開發項目的開發階段,在能夠證明滿足5項條件時,應確認為無形資產。然而,這五個條件之間缺乏嚴格的界限,導致不同公司對類似項目的驗證標準不同。雖然準則規定了費用化和資本化的時間點,但發展階段資本化的確認條件缺乏嚴格的界限,資本化的確認在一定程度上是基于管理層的主觀判斷。企業可以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和資本化條件,選擇R&D投資的資本化或費用會計處理。一方面,研發投資的資本化可以起到信號傳遞的作用,從而幫助投資者了解企業的創新能力。另一方面,研發支出資本化可能被管理層“操縱”,成為盈余管理的一種手段。因此,研究R&D投資資本化率與企業市場價值的相關性,可以幫助會計信息使用者正確評估企業的投資價值,為判斷企業未來市場價值提供依據,為政府和外部投資者提供更客觀真實的信息。政府和外部投資者可以深入了解企業的研發活動及其成功的可能性,這將提高外部投資者的信心,促進企業業績的增長。此外,國務院于2014年5月發布了新的“九項國家規定”,明確規定“鼓勵上市公司建立市場價值管理體系”。研究研發資本化率對企業市場價值的影響,可以幫助企業在權力范圍內努力使公司價值服務于公司整體戰略目標的實現,更好地實施企業價值管理,對于企業的投資決策和市場價值判斷對企業也具有重要的參考價值和現實意義?,F有關于研發投入的資本化對企業價值的影響的實證研究大多是從研發投資的視角,少有從研發投入資本化率的視角進行切入。而在僅有的研發投入會計政策選擇的研究中,都是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要研究對象,還沒有學者對農業上市企業的研發投入與企業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進行研究。對于農業企業而言,其特有的研發投入周期長,收益慢等特征是否會對研發投入資本化率與企業市場價值之間的相關性產生影響?農業類企業市場價值與研發投入資本化之間的關系與高新技術產業類又會有何不同?這些問題尚未得到解答。因此,本文選取2007-2020年我國農業類上市公司為樣本,實證探究研發投入的資本化率與企業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以期為農業類上市公司在研發投入費用化或資本化過程中提供合理建議,同時為政府鼓勵農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行為的會計準則修訂與稅收政策制定提供理論與實證依據,也為投資者判斷農業類上市公司的未來市場價值提供理論依據。
國外相關實證研究認為,研發投入資本化的會計處理可以向外界傳遞成功的研發項目能夠為企業創造收益的積極信號,研發投入資本化的會計處理影響企業市場價值。James B E,Mcguire J B(2016)發現很多因素會對研發投入與企業價值的關系產生影響,其中最為主要的是研發投入處理方法的選擇,再進一步發現資本化研發支出能更好地提升企業的收益[1]。國內學者也對資本化研發投入進行了研究,同樣也發現資本化研發投入對企業價值有著積極作用。王燕妮和劉艷妮(2015)首先研究發現R&D會計政策選擇與企業財務價值呈負相關,與市場價值呈正相關[2]。潘晶晶和趙武陽(2015)同樣證實,研發支出資本化后,會計信息的估值作用提升[3]。而后王燕妮等(2020)又進一步發現政府補助正向調節R&D會計政策選擇與企業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同時也正向調節資本化R&D投入及費用化R&D投入與企業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4]。大量的實證研究證實研發投入的資本化能夠提升企業的價值,且這種促進作用在企業未來的經營期間更為明顯。但是仍有學者持不同的觀點,張倩倩、周銘山等(2017)王妹禧(2018)指出研發支出資本化處理同時存在價值折損效應和價值增值效應。從現金流角度考慮,發現資本化降低了公司的當期價值。資本化處理增加了企業盈余操控的風險[5]。鑒于我國上市公司在是否選用“資本化”會計處理方面存在很大差異,現有會計準則并未給企業提供明確的操作規范和細則,在具體的會計處理上企業仍具有自主性。目前國內外學者就研發投入資本化對企業價值影響的相關結論仍有不同觀點,尚未有針對農業類企業研發投入會計處理方式的研究。但基于會計處理方法的信號顯示理論分析,本文提出第一個假設:
H1:研發投入的資本化率與農業上市公司企業市場價值正相關。
在以往的文獻中,吳云端(2014)發現高新技術研究開發支出會計處理方式對企業績效均具有滯后效應,并且資本化會計處理對企業績效的提升速度快于費用化會計處理[6]。黃潔莉等(2014)提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尚未對業績產生正面影響,反而呈現出微弱的負面影響效應,現階段因稅收優惠政策所導致的稅負減免對于農業企業研發投入的激勵仍未達到預期效果等結論。李曉婷等(2021)研究發現,農業上市公司的研發投入強度與其成長性之間存在負相關的關系,且當期研發投入對其成長性具有滯后的效果[7]。由于研究開發活動具有高風險、成功不確定、時間長、收益滯后的特性。一般來說,研發項目的時間超過1年,項目產生的收益往往要1年以后甚至更長的時間之后才會產生。綜上所述,提出本文的第二個假設:
H2:農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資本化率與企業市場價值的關系存在滯后效應。
根據行業分類標準,本文選取了2007-2020年滬深A股上市公司中所有農業類公司,包含農、林、牧、漁業和農、林、牧、漁服務業,以及農業產業化相關的農副產品加工、銷售等公司同時剔除ST*股。最終得到59家農業上市公司數據,共643個樣本觀測值。本文所用到的數據,均來自于CSMAR數據庫數據中2007年到2020年年報數據。數據統計過程使用Microsoft Excel 2010和SPSS.26完成。
1.被解釋變量
被解釋變量為農業上市公司的企業價值,現有的文獻中關于企業價值的度量不統一。主要有以下兩類:一是主要反映企業的財務價值,有主營業務資產收益率(CROA)、總資產收益率(ROA)、凈資產收益率(ROE),二是主要反映企業的市場價值,有股票價格、股票收益、托賓Q值等財務指標[8]。由于本研究關注的是研發投入資本化處理對企業市場價值的影響,因此本文將使用托賓Q值來代表公司價值。
2.解釋變量
根據本文的研究需要,選擇資本化率,即資本化研發投入占研發投入的比例(CAPR&D)。
3.控制變量
企業價值的影響因素有很多,現有文獻中提到的有資本結構、經營業績、經營戰略、公司治理結構等。本文從企業規模、資本結構、成長能力三個方面選擇控制變量分別用總資產的對數(SIZE)、資產負債率(LEV)、主營業務收入增長率(GROWTH)來表示(見表1)。

表1 變量定義
4.模型選擇
基于以上研究目的、變量設計及數據性質,本文構建了如下4個模型:

以上各式中:a0為截距;β1-β5為各變量系數;i為上市公司序號,i=1,2,…,59; t為年份,t=2007, 2008…, 2020; CAPR&Dit表示i公司t年研發投入資本化率;DIFFCAPR&Dit表示i公司t年滯后一期的資本化率;R&Dit表示i公司t年的研發投入 強 度;DIFFR&Dit表 示i公 司t年 滯 后一期的研發投入強度;SIZEit; GROWTHit; LEVit分別表示i公司t年的企業規模、成長能力、資本結構;εit為隨機誤差項。
本文采用線性多元回歸法來驗證相關假設,模型(1)用來檢驗不受其它因素的干擾下,資本化率CAPR&D對企業價值Q的影響,模型(2)在模型(1)的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企業規模,成長能力,資本結構,以考察在加入控制變量后CAPR&D與Q之間的關系是否還保持穩定性,對假設1進行檢驗;模型(3)在模型(2)的基礎上將自變量CAPR&D滯后一期,探究滯后一期的CAPR&D對Q的影響,模型(4)在模型(3)的基礎上加入控制變量,考察滯后的CAPR&D對Q的影響是否保持穩定,對假設2進行檢驗。
從表2中可以看出R&D的均值為2.398,而所有上市公司研發強度的均值為1.41,相比之下農業上市公司的研發強度還是高于普遍水平。這反映出越來越多的農業公司從事了研發活動,增加了研發投入。樣本中資本化率的均值為5.109可以看出我國農業上市公司絕大部分使用的還是費用化的會計處理方式,雖然資本化的會計處理方式有很多的優勢,但是目前費用化依舊是我國農業上市公司主要的會計處理方式。資本化金額的均值也明顯要少于費用化的金額,也同樣說明了上述結論。

表2 變量描述統計
表3列示了農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資本化率對企業市場價值的影響。其中模型1直接探究資本化率CAP-R&D與農業上市公司企業市場價值Q之間的關系,得到CAPR&D與Q在10%的水平下正相關,即初步驗證了假設1成立。在模型2中加入研發投入強度、企業規模、成長性、資本結構等控制變量后,CAP-R&D與Q之間的關系失去了顯著性。由于研發活動存在時間長,收益滯后等特點,為了驗證假設2,我們選擇將CAP-R&D滯后一期。模型3中顯示,CAP-R&D與Q之間在5%的水平下正相關。相比模型1,將CAP-R&D滯后一期之后,CAP-R&D與Q的顯著性由原來的10%水平下顯著上升到了5%水平下顯著。除了顯著性有所提高以外,CAP-R&D與Q之間的關系系數也隨之變大,這說明CAPR&D與Q之間的相關性變得更大。初步驗證假設2成立。為了進一步驗證假設2,在將CAP-R&D滯后的同時,將研發投入強度滯后,同時加入企業規模、成長性、資本結構等控制變量。結果發現CAP-R&D與Q之間的正相關關系沒有改變,并且相關系數由原來的0.101上升到了0.119,說明在加入了控制變量后,CAP-R&D與Q之間的正相關關系變得更加緊密。說明企業研發投入的資本化率越高,企業未來一年市場價值也隨之提高。同時驗證假設1和假設2。

表3 研發投入會計核算與企業價值回歸結果
本文以農業上市公司為研究對象,從研發投入會計核算的視角,分析研究了研發投入資本化率與企業市場價值之間的關系。通過研究得出以下結論:(1)研發投入的資本化率與農業上市公司企業市場價值正相關,也就是說研發投入的資本化率越高,越有利于企業價值的提升。根據2007-2020年農業上市公司是整數據顯示,研發投入的資本化率越高,企業的市場價值越高。企業研發投入的資本化能夠向社會傳遞出良好的信號,降低企業內外信息的不對稱性,能夠幫助企業獲得更多的外部融資,進一步的推進研發項目的進程,更能夠提高企業的競爭力。(2)農業上市公司研發投入的資本化率與企業市場價值的關系存在滯后效應。研發活動具有時間長,高風險,收益慢等特點。投入的研發項目一般會在第二年甚至更長時間后產生收益,因此企業第一年的資本化投入將影響第二年的市場價值。
以上研究結論為相關政府部門、管理層和投資者進行研發投資提供了實證證據和決策支持。在政府層面,政府部門要加大對研發的支持力度,鼓勵和支持企業開展更多的自主創新。除了財政補貼外,我們還應該在很多方面幫助中國農業上市公司,比如積極制定有利于促進農業人才培養和農業技術人才引進的相關政策,從而提高我國農業發展的自主創新能力。同時,完善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明確相關法律法規,對上市公司研發費用信息披露作出更嚴格、更詳細的規定。避免企業將會計準則作為“盈余管理”的手段。
管理層如果注重企業的長期發展,可以選擇有利于企業價值提升的資本化會計核算。管理層可以盡可能多的披露企業研發投入的會計核算方式及結果,向資本市場的投資者、分析師等信息使用者傳遞更多研發投入及研發項目進展的好消息,從而提高市場信息透明度、降低信息不對稱、引導市場對企業的合理估值以及減少資本市場的融資成本、增加融資機會等。
對投資者而言,在選擇農業類上市公司投資時,不僅要關注公司的研發投入絕對數量,還要關注其研發投入資本化率。在研發投入強度相同條件下應該選擇研發投入資本化率高的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