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女兒高中時的幾個閨蜜常常聯系。一次她們在我們家聊天,那時她們大學剛畢業不久找工作,談了很多有關薪水的事。
作為老牌的教學醫院,齊魯醫院有自己的胸懷和擔當。陳玉國表示,在齊魯醫院的文化氛圍中,學生會在住培過程中被熏陶出良好的行為和素養,將來無論在哪里,都會攜帶齊魯醫院優秀的文化和基因。
有一位華裔女孩抱怨媽媽不斷逼問她的薪水,她不想說,跟媽媽解釋在公司簽有“資薪保密協議”,是個人隱私。她媽媽不以為然,說:“連對媽媽說薪水也是隱私?那為什么你光著身子讓媽媽生出來?好歹穿件褲衩。”
其實她不在乎對媽媽說,只是若她對媽媽說了,等于對所有的親戚公開。小時候父母拿她和許多親戚攀比,比成績、比長相,樣樣不能比人家差,長大后就比薪水。“一樣薪水三樣說法”,一是實際拿到手的錢數,二是朋友認為你賺的,三是媽媽向親戚炫耀的數字,三者相差很多。
平時總會遇到愛打聽別人薪水的人,這不只被視為不禮貌,可能還涉及“違法”。如果完全不肯透露,問的人會生氣。說出來后,若太高會被忌妒,太低會被嘲笑,該如何回答才好?
有人模擬各種可能的回答:“餓不死就好。”“你猜啊。”“要問可以,先報自己的來。”“夠吃飯啦。”或含糊地說:“跟大家差不多。”“跟別人比還是很低。”或顧左右而言他:“如果我薪水低你補貼我嗎?”“問這個做什么?”“你為什么想知道?”“賺多賺少跟你沒有關系。”“收起你的好奇心,把這個八卦心改改。”“對不起,無可奉告。”“我上班領的不是薪水,是精神賠償金。”
有人不知道薪水許多層面涉及法律,例如公司密薪制,發工資時采用保密制度,薪水單不可公開展示,員工不得相互詢問。有一位老板叮嚀某新進人員不要把薪水多少說出去,員工回答:“這么少的薪水我才不好意思說呢!”也聽過一位公司會計是新移民,不懂這法律,別人問同事薪水,她都照實說,3個月就沒了工作。以前換工作時面談,新公司會問原來的薪水,再往上加,如今這也變成法律所禁止的,只問新公司愿意出多少錢雇這人,不得追究過往。有一位朋友換工作時因此得利,新公司給的薪水竟然是原來的兩倍。
泵站灌溉地塊高程范圍為540.0~583.5 m,揚程范圍較大,為節約電能,提高抽水效率,水泵設變頻電機。
有的菜以酸甜為主,有的以鮮香為主,還有的菜上口甜收口咸,或上口咸收口甜等,這種一菜數味、變化多端的奧妙,皆在于調味技巧。
但有些人就是想知道別人賺多少,似乎想通過薪水數字來衡量這個人的價值,當然也有沒人問而自己卻講出來炫耀的。
想問別人的薪水,有人是怕自己的工作價值被低估,不希望被當成公司省錢的犧牲者。現在搜索引擎非常方便,問什么都有答案,但根據報導:“希望所有人上網搜尋一切,除了它們公司付給員工的薪水。”只能搜得一般的給薪標準,搜不到個別資料,只有職業運動員的年薪是公開的,為的是達到激勵效果。
所謂幸運,其實是努力埋下的伏筆。與其打聽比較別人的薪水,越比心里越不平衡,還不如花時間投資自己,成為公司不可或缺的人才,增加自身的籌碼。
若要輕松自在快樂,就打理好自己的事,少管別人閑事。俗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命比命氣成病,將薪比薪自找不開心。”不管你掙得有多么多,總有掙得比你多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