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學政府管理學院教授沈體雁

VOL.472 2021.12中
占珠江經濟帶和粵港澳大灣區之鰲頭,開國人睜眼看世界之先風,得國家改革開放之先機,廣州黃埔骨子里就擁有了開放創新、敢為天下先的文化基因。同時,在改革開放時期,這里也得國家政策之先機。廣州開發區是全國最早成立的開發區之一。
從過去開眼看世界時的“從黃埔走”,到改革開放吸引企業投資生產的“到黃埔來”,再到現在引入高精尖項目的“在黃埔干”,黃埔的發展一直都很蓬勃。
總的來說,黃埔在汽車、電子、能源產業領域形成了三大千億級產業集群。而近年來新興產業也發展勢頭迅猛。這些產業包括新型顯示產業集群、集成電路產業集群、人工智能產業集群、生物醫藥產業集群等。這些方面都在《小康》雜志2021年12月中旬刊有所體現。
歷史選擇黃埔,黃埔也抓住了歷史機遇。黃埔是國內少有的“五區合一”的區域。廣州開發區實施廣州經濟技術開發區、廣州高新區、廣州出口加工區、廣州保稅區和中新廣州知識城“五區合一”。如今,黃埔還有精準的產業政策、知識產權政策和人才政策等。
但是,在布局世界級的大型關鍵創新基礎設施、構建世界級的本土創新生態、鍛造世界級的原創核心科技和原創科技頭牌企業、吸引世界級的創新團隊、營造世界級的城市生活品質方面,黃埔仍有上升空間。
因此,黃埔應該探索中國特色、黃埔特質、世界標準的創新驅動發展道路,打造世界級創新城區。該區應打造世界級創新城區和全球IAB創新網絡核心節點;建設世界級的大型關鍵創新基礎設施,例如算力、算法、數據、知識等方面;培育世界級的IAB創新型產業集群和創新生態,包括世界級的大學和科研院所、原創科技頭牌企業、風投和交易所;掌握世界級的原創核心科技;打造世界級的創新團隊“科技創新、產業創新的黃埔軍校”和世界級的城市生活品質。
@中國小康網:#山東農民工35年修復25處古建筑#?山東濟南,63歲的陳京堂原是一名木工,偶然接觸到古建筑文物修復后,35年來共參與修復古建筑25處。2015年,陳京堂還獲得了“全國優秀農民工”的稱號。他表示,修復好文物很有成就感,想繼續干下去。
@雯雯:行行出狀元!陳京堂用自己的專注和技術做有益于社會的事情,幾十年如一日,非常值得稱贊修繕古文物,是一個大工程,特別需要像陳京堂這樣熱愛專注的人,因為這需要給歷史做好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