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汽車行業來看,我是一個互聯網人,因為我2000年就創辦了易車網站,但互聯網行業可能覺得我是汽車行業的。最初有這個想法,創辦一家(新能源汽車)公司是2012年,當時有兩個很重要的原因,一是我覺得都到2012年了,汽車行業服務用戶的方式還停留在幾十年前的理念,這個方式肯定不對;另一個是,2012年是中國霧霾最嚴重的時候,我覺得應該做一些事情。
——蔚來董事長兼CEO李斌
企業界普遍存在放大競爭意識的做法,經常對內鼓舞或者對外宣揚行業競爭很激烈。這其實是因為人的動物性,天天在防備別人搶飯碗,所以才老盯著對手,我認為這是錯誤的。更正確的方法論其實是真正地“以用戶為中心”,首先想到的應該是這碗飯是誰給的。對于一個企業,尤其是消費品牌來講,這碗飯是用戶給我的,所以我需要時刻想著用戶多給我一碗飯,別人搶走一點就搶走一點吧,其實也不重要。
——江小白酒業董事長陶石泉
在我看來,智能交通時代的拐點已經到來。我非常慶幸,當我們國家有領先的科技人才紅利,當我們有這么多的人工智能的應用場景,當我們有“先行先試”“敢為天下先”這樣的政策理念的時候,在其他地方沒有的場景,在我們這里會有;在其他地方沒有解決過的問題和困難,我們有機會首先去解決。
——百度董事長兼CEO李彥宏
當下的智能汽車,我們認為還不是智能汽車,只是智能汽車的初級階段。2023年下半年之后可能進入智能汽車1.0,在2025年下半年進入智能汽車的2.0,屆時的智能汽車硬件和軟件將有巨大的變化。我們認為在2024年以后的汽車會有少部分飛到天空,在2030年會更大范圍地占領天空。
——小鵬汽車董事長何小鵬
毛利率對于一個企業能否大量地投入到技術研發中是非常關鍵的,如果一個企業只有個位數的毛利率,它只能做產品方面的研發,并不能在更深入的技術層面投入更多的研發費用。我們將保持一個不過高也不過低的毛利率,以保證我們持續地、長期地投入10%以上的研發費用,來進行產品以外、技術方面的投入。這是我們這一代科技硬件企業的使命和責任。
——理想汽車CEO李想
隨著出行行業的發展,用戶的需求和痛點慢慢從幾年前能否叫到一輛車把我從A點送到B點,變成了我是否可以打到一輛高性價比、有安全保障、有服務保障的車。這里面體現了一個趨勢:出行行業在供應短缺時代形成的以效率和通達為首要目標的出行需求,正慢慢向高品質出行服務需求轉變。
——如祺出行COO韓鋒
數字化轉型、智能化升級、包容性發展是實體流通業走出低谷、全面振興的必由之路。傳統企業要想完成數字化轉型,必須借助有效賦能者的支持。多點的創立就是為了幫助傳統零售業進行數字化轉型。比如,多點幫助7-Eleven這家在全世界具有影響力的零售企業,迅速提高了其數字化水平和能力。廣東7-Eleven旗下1500家便利店在幾個月之內就完成了系統切換,這在過去的IT時代是不可想象的。
——物美董事長張文中
要讓用戶接受折疊屏,就要給他們不同的價值體驗,這個時候他們才可能接受一個新東西,畢竟折疊屏的價位擺在那里。當我和團隊碰撞時發現,折疊屏擁有了不同的形態之后,能帶來很多種直板機從未有過的體驗,比如自拍的時候懸停,能夠讓被拍者看到自己的畫面,比如聽音樂、做運動,體驗完全不一樣。
——OPPO高級副總裁劉作虎
不懂的東西就要用專業的態度去面對,所以從創業的第一天開始,就要在財務、法務、股權期權等方面找專業的機構去做好設計。在勞動合同、期權協議、老股回購、員工離職等敏感點上做好前置準備,填好漏洞,避免踩坑。哪怕是最核心的合伙人出現跟不上進度或其他撕扯的情況,也要能在規則內解決。同時,在給了人選擇以后,不要做價值判斷。
——經緯中國創始管理合伙人張穎
元宇宙的確是一個非常火的概念,但是老實說,目前誰也沒有接觸到元宇宙。在技術和規劃各個層面上,網易已經做好了準備,我們懂得怎么去做規則的設計和技術的儲備。所以,當元宇宙降臨的那一天,我們不會沒有準備,我們可能是槍一響跑得比誰都快。

——網易CEO丁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