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 俊(上海隧道工程股份有限公司,上海 200232)
隨著國內城市基礎建設的不斷發展,地下空間的不斷開拓,盾構法施工區域也不斷擴展。盾構法隧道施工將不可避免的遇到不同地層、不同埋深和不同施工環境;為適應不同各類復雜多變的工況,控制盾構法隧道施工對周邊環境的影響,需現場技術人員針對現狀及時作出合理的施工參數,如根據不同地層情況,調整合適的注漿位置、注漿量和相應的注漿壓力等,因此,對某一關鍵施工工藝進行標準化研究十分有必要。
盾構法隧道同步注漿施工是盾構工法中必不可少的工序,是控制地面沉降和隧道穩定的關鍵[1]。盾構法隧道同步注漿工藝是在盾構掘進的同時,通過注漿泵的泵壓作用,把具備一定工作性能和強度的漿液注入盾尾管片環外空隙之中,達到填充盾尾建筑空隙、減小地面沉降、提高整體隧道穩定、輔助隧道防水等目的,盾構同步注漿示意圖如圖 1 所示。

圖1 盾構法隧道同步注漿示意圖
以軟土地層盾構法隧道施工為例,同步注漿工藝標準化關鍵技術及難點。
(1)適應盾構工法的同步注漿工藝;針對不同盾構工法(如地鐵單圓盾構隧道、雙圓盾構隧道、超大直徑盾構隧道、矩形盾構隧道、地面出入式盾構隧道等)選擇與工法相適應的同步注漿工藝(可硬性砂漿、抗剪型砂漿、雙液漿等)極其重要。
(2)適應同步注漿工藝的標準漿液配合比;針對同步注漿漿液性能指標設計,對同步注漿漿液的配置尤為重要,包括漿液的標準配合比、拌漿原材料的選取標準等。
(3)適應漿液材料的配套施工設備;針對漿液材料的性能特點,選取相應的拌漿、輸漿、注漿等配套設備,對保證漿液質量及輸送效率,從而達到注漿效果意義重大。
(4)適應工況條件的注漿參數控制;針對不同工況條件下的施工控制要求,對注漿量、注漿壓力、注漿空位布置及比例分配等,是確保同步注漿施工效果的最關鍵因素。
軟土地層盾構法隧道施工,先后經歷了惰性漿、可硬性單液砂漿、雙液漿、抗剪型單液漿,惰性漿因其施工控制效果差,已被淘汰,對可硬性單液砂漿、雙液漿、抗剪型單液漿同步注漿工藝適用范圍進行比選分析,如表 1 所示。

表1 各同步注漿工藝適用范圍
對不同同步注漿漿液材料進行了比選分析,如表 2 所示。

表2 主要漿液類型比選表
對不同同步注漿工藝進行了比選分析,如表 3 所示。

表3 主要施工工藝比選表
可硬性單液砂漿、雙液漿、抗剪型單液砂漿材料的標準配合比及性能指標如表 4、5、6 所示。

表4 盾構可硬型砂漿(KY漿)標準配合比及性能指標

表5 盾構雙液漿標準配合比及性能指標

表6 盾構抗剪型砂漿標準配合比及性能指標單位:kg/m3
抗剪型單液砂漿能夠適應不同盾構工法,并取得良好施工效果的原因,可從以上漿液材料的配合比及性能指標分析如下。
(1)較低的稠度;不同于以往惰性漿及可硬性砂漿,抗剪型砂漿采用與混凝土標準相同的“坍落度”作為性能控制指標,能顯著降低漿液注入量,降低對周圍水土的擾動;
(2)較大的密度;由于漿液配比中含砂量高,避免了漿液注入地層后受地下水的稀釋而導致漿液流失;
(3)較高的抗剪強度;依靠其早期抗剪強度,能夠快速達到控制周圍土體變形與隧道結構穩定的作用,相比較可硬性砂漿,同步注漿工藝對漿液的要求,更需要體現“及時、充分”,若漿液在早期無法具備抵御周圍土體變形的能力,后期無論漿液固結體強度再高,周圍土體及隧道結構已然發生變形,則無法達到同步注漿最佳效果[2]。
盾構法隧道施工是一項機械化程度較高的工法,同步注漿工藝施工過程中配套設備的選型對于漿液施工質量、施工效率至關重要,通過以往施工案例總結分析,同步注漿施工質量控制差的原因,往往是因配套設備選型不當,導致漿液性能指標無法保障,嚴重影響了施工質量,對漿液拌制、輸送、注漿三個工序過程的配套設備配置標準如下。
(1)漿液拌制。采用抗剪型砂漿同步注漿工藝,施工現場或專業攪拌站的拌漿系統均應采用自動化砂漿攪拌樓系統,拌漿系統設備標準如表 7所示。

表7 拌漿系統設備標準
(2)漿液輸送。同步注漿輸漿與存儲系統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①各輸漿管路直徑應滿足漿液輸送要求,≥120 mm;②輸漿泵應適應施工漿液的輸送,流量須>20 m3/h;③盾構儲漿槽容量應大于盾構每環掘進最低注漿量;④各儲漿槽必須具備攪拌功能,宜采用橫軸滾輪式攪拌。輸漿系統設備如圖 2 所示。

圖2 輸漿系統示意圖
(3)注漿施工。盾構注漿系統應滿足以下基本要求:①最大理論輸出 ≥12 m3/h;②各注漿管路注漿壓力與注漿量可獨立調節控制;③注漿壓力與注漿量能正確顯示且數據可儲存、讀取;④在設定注漿壓力要求范圍內,可自動開啟或停止注漿泵。
盾構掘進過程中,應采用同步、多點、均勻注漿,注入流量應同掘進速度相適應,使之既能達到有效填充建筑空隙,又不會對管片成環質量產生影響,盾構注漿系統通過多個(4~6 點)注漿點對盾尾管片外部建筑空隙實施同步注漿。
以軟土地層地鐵隧道施工為例,不同地層參數條件下的同步注漿施工注漿率參數可參照表 8。

表8 不同地層參數條件下的注漿率參數對應表
以軟土地層地鐵隧道施工為例,特殊工況條件下的同步注漿施工注漿率參數可參照表 9。

表9 特殊工況條件下的注漿率參數對應表
本文對盾構法隧道同步注漿標準化進行了比選分析與研究,主要結論如下。
(1)漿液材料標準化;抗剪型單液砂漿經過應用實踐,已廣泛應用于地鐵盾構隧道、超大直徑盾構隧道、異形盾構隧道等同步注漿工藝中,取得了良好施工控制效果,其取材廣泛、經濟性好,施工配置簡易,施工可操作性高,目前已基本取代惰性漿、可硬性單液砂漿、雙液漿;在施工標準化中需重點控制配合比及性能指標標準化,以性能指標質量控制為核心,根據原材料特性可通過室內實驗對配合比進行調整。
(2)配套設備標準化;配套設備的選型需嚴格依照漿液性能指標,在施工標準化中根據漿液材料和易性、初凝時間、泌水率等指標,選取適應漿液材料及施工效率的配套設備。
(3)施工參數標準化;在控制漿液性能指標的基礎上,施工參數標準化的重點,是要根據土層物理力學性能、盾構線性、軸線等工況條件,對注漿率、注漿量等關鍵參數進行針對性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