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黎敏
我是一名土生土長的佘山人,于2017年當選為佘山鎮第五屆人大代表,在去年換屆選舉時繼續得到廣大選民的支持和認可,得以連任。這讓我既感到十分榮幸,也深感責任重大,絲毫不敢有所懈怠。
履職期間,我依照人大代表職責,認真開展了各項工作。在這里,與大家分享自己的一些體會。
要提高認識學習,加強自身履職水平
當選為一名人大代表,我感到責任高于榮譽。同時我也意識到提高認識不斷學習的重要性。學習是個長期的過程,是不斷豐富和自我提升的過程。作為一名社區工作者,我身在社區即是與群眾打交道,社區干部和人大代表的雙重身份相輔相成。工作中我積極學習各類業務知識、法律法規,當選代表后更不斷學習新知識,從實踐中深刻理解憲法、代表法等,堅持一切從人民利益出發,作為代表要“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牢固樹立群眾觀念和責任意識。通過學習,我增強了代表意識,熟悉了履職程序,明確了自己的權利和義務。
要深入群眾之中,積極聽取群眾聲音
2018年初,我因工作調整來到了新的工作轄區。佘山北大型居住區(佘北大居)當時已有28個小區,包括從市區動遷安置的居民和流動人口共4萬多人入住。為了掌握民情,初來乍到的我用腳步一步步走進小區,走進居民家中,運用社區工作的經驗和方法,主動自我介紹、拉拉家常,拉近與居民的關系,用心聽、細心記、耐心說、留心議。由于時常行走在各個小區中,我發現很多老人總是三三兩兩“窩”在樓道口聊天,上前攀談后發現他們大多因為新搬來后待在家中悶,又對周遭環境不熟悉很少外出才聚集在樓道口。通過普查走訪、密集收集問題和梳理意見,我提交了落實大居各居民區老年活動室建設的建議,得到了黨委政府的肯定答復。老人們老有所樂,十分滿意。
要分清輕重緩急,傳達急難愁盼需求
隨著人口的大量快速導入,大型居住社區各類訴求和意見建議也逐漸增多,其中“買菜難” “購物難”最為緊迫。偌大范圍的大居區域內彼時僅有一個臨時菜場,居民買菜購物并不便利,同時社區中因此衍生的“居改非”超市便利店也帶來了人員進出復雜、環境臟亂差等問題。我將問題和需求收集后,認真思考、梳理歸納,提出了《建議完善佘北大居15分鐘生活圈建設》的建議。鎮黨委政府積極聯動區相關部門,大力推進居民區商鋪招商和營業,滿足了人民群眾開門七件事需求,也緩解了社區內“居改非”問題。應15分鐘生活圈的概念,大居內先后完善了社會保障中心佘北分中心、水電煤繳費窗口等社區服務窗口的設置,切實改善了人民群眾生活辦事的便利性。還有居民們反映比較強烈的“交通線路少” “看病難”等問題,我們一方面積極提交提案和建議,一方面在代表進社區等活動中組織安排居民共同參加,通過政府、區鎮兩級代表的整合力量共同解決問題。終于在多方努力下,與鄰區相關部門多方協調之下,大居的公交線路逐漸增設和縮短了班次間隔,緩解了社區居民出行難問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也逐漸完善并開放,方便了居民看診、配藥,提升了社區居民的幸福感、滿意度。
要做好上傳下達,架起溝通橋梁
閉會期間也總有居民來跟我反映大大小小各種情況。為了回應居民們對我的信任,他們提出的問題和建議我都一一做好記錄,積極溝通及時反饋,做到“民有所呼、我有所應”。比如各個小區門口沒有人行橫道線,我積極向上反映,很快便施劃了橫道線。又比如部分商鋪油煙擾民,我除了積極向上反映,還協調多個相關部門聯合整治,同時及時掌握社區居民的動態,防止矛盾激化。鎮人大對此也非常重視,現場了解情況,傾聽居民呼聲,并組織安排居民與居委會、鎮相關部門一起向區相關部門反映情況,最終妥善解決了問題。同時我還積極參加創全視察檢查、垃圾分類檢查、河道整治情況參觀、集中聯系社區活動等代表視察活動,多方位了解社情民意。通過不斷地多聽、多看、多走,學習視察檢查中的優秀經驗。在社區工作中,我也會將政府工作進展與理念傳達給居民,面對一些提了又提的問題,我也做好情緒安撫和政策宣傳,既讓群眾安心,又能將政府實事傳達給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