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 安 劉兆鵬 于海昆 王 亮 馬光皎 王翔東
(青島鋼研納克檢測防護技術有限公司,山東 青島 266071)
油氣管道途徑鐵路、高速公路、大中型江河等復雜地況時,經常采用水平定向鉆機將穿越管段按照設計軌跡通過障礙物的水平定向鉆穿越(HDD)敷設。地下障礙物如碎石、礫巖難免會磨損和刮傷管道防腐層,甚至造成貫穿性損傷,暴露管道本體,從而導致外涂層防腐性能的降低或失效,增加管道腐蝕風險和安全隱患。
受常規防腐層檢測方法應用條件的限制,國內外對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外涂層評價主要通過電流-電位法、電流密度法等饋電試驗方法。GB 50254-2015《油氣輸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規范》6.3.6規定:穿越施工完成后需要對穿越段外涂層電導率進行測試,測試宜在穿越完成15d后且穿越段管道與主管線連接前進行;新建管線穿越段外涂層標稱電導率不應大于200μS/m2或外涂層絕緣電阻率不應小于5000Ω·m2,同時應加強陰極保護并在兩端追加必要的陰極保護措施[1]。
當穿越段管道兩端連頭之后,保護面積增大,管線整體達到保護電位所需的饋電電流遠大于穿越段管道陰極極化電流。通過電壓降法可以計算管道穿越點、出土點管中電流的大小,變化值為穿越段管道達到陰極保護電位需要的極化電流。
電流-電位法又稱饋電試驗法,即在穿越管段一端設置臨時陰極保護系統,給管道施加饋電電流并控制穿越兩端斷電電位在-0.85~-1.05V之間,通過測試兩端電流的衰減和電位的變化來計算管道穿越段外涂層的絕緣電阻率。
電流-電位法測試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外涂層絕緣電阻率接線如圖1所示,測試步驟分為以下五步:
(1)饋電位置選擇。饋電點距測試點應大于300m,斷開所有與穿越管道電連接的犧牲陽極、接地體,測試穿越兩端的自腐蝕電位和土壤電阻率;
(2)測試設施安裝。每處測試點設置極化探頭或便攜參比電極1支,若無可用的測試閥井,管道上另需焊接測試線;
(3)臨時陰極保護系統安裝。輔助陽極距離管道不小于100米,接地電阻盡量小,必要時采取降阻措施。電源正極接陽極地床,負極接管道,臨時電源采用2支12V蓄電池或汽油發電機,根據實際電流大小安裝電阻調節器;
(4)管道電位極化。接通臨時陰極保護電源并調節輸出電流,確保電流輸出穩定,管道充分極化,通電點沒有過保護,Ua,b off 控制在-0.85~ -1.05V之間;
(5)饋電參數記錄。記錄電源輸出電流、測試點通斷電電位,重復3次。
(1)依據圖1,測試點a和b的電位變化按下公式計算:

圖1 電流-電位法測試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外涂層絕緣電阻率接線示意圖

(2)電位變化比按下式計算:

1)當電位變化比k在0.625~1.6之間時,采用通用法計算評價。兩端電位變化的算術平均值認為是管道穿越段的平均電位變化,按下式計算:


2)當電位變化比k不在0.625~1.6之間時,采用電位或者電流衰減方法評價,計算式如下:
電位衰減法:

電流衰減法:

式中:L為測試點a和b之間的距離(m);α為所測管段的衰減系數。
管段穿越段的電導按下式計算:
式中:r為單位長度管段的縱向電阻(Ω);g為所測管段漏失電導(S);α為所測管段的衰減 系數;
(3)平均電導按下式計算:

式中:G為穿越段管道涂層的平均電導(S/m2);A為穿越段管道的表面積πdL(m2),L為管道穿越長度(m);
(4)穿越段管底深度的平均土壤電阻率按下式計算:

(5)標稱電導率的計算
在1000Ω·cm特定土壤電阻率中的涂層電導率,為標稱電導率,計算式如下:

式中:Gn為標稱電導率(μS/m2);G為穿越段涂層的單位平均電導(S/m2);
(6)外涂層絕緣電阻率R1000的計算

式中:R1000為外涂層絕緣電阻率(Ω·m2)。
依據標準NACE TM 0102-2002《Measurement of Protective Coating Electrical Conductance on Underground Pipelines》和GB 50424-2015《油氣輸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規范》規定,外涂層質量評估分級如表1 所示。

表1 標稱電導率/絕緣電阻率與外涂層質量比照表
被保護結構物單位面積上流入的電流,稱為保護電流密度;達到最小保護電位-0.85V(CSE)所需的陰極極化電流密度稱之為最小保護電流密度[3]。外涂層絕緣電阻率越大,所需要的保護電流越少,電流密度越小。反之當管道存在金屬搭接、絕緣法蘭(接頭)失效、防腐層破損、外涂層劣化等腐蝕問題時,達到保護電位需要較多的極化電流,電流密度越大。電流密度法測試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外涂層絕緣電阻率接線如圖2所示。

圖2 電流密度法測試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外涂層絕緣電阻率接線示意圖
(1)保護電流密度計算公式為:

(2)極化電位偏移100mV時,保護電流密度計算公式為:

式中:J為電流密度(μA/m2);J100mV為極化電位偏移100mV電流密度μA/(m2·mV);I為極化電流(μA);L為穿越距離(m);D為管道直徑(m);Uoff為斷電電位(mV);U自為自腐蝕電位(mV)。
HDD管道最小保護電流密度(斷電-0.85V/CSE)與外涂層質量評級如表2所示。
電流沿管道縱向傳輸過程中呈不斷衰減趨勢。管道縱向電阻越小、外涂層對地散流電阻越大,所需的保護電流越少,陰極保護范圍越廣。完全絕緣的外涂層是不存在的,電流在涂層材料中流動會產生電壓降,ab段回路電阻為該管段電壓降與管內電流的比值。由于埋地陽極地床接地電阻較小,回路電阻大致為ab管段的外涂層電阻。電壓降法測量接線如圖3所示。

圖3 電壓降法測量接線示意圖
電壓降法適用于具有良好外涂層的管道,被測管段ab之間不得有法蘭盤、接地體、犧牲陽極、分流支管,并且已知管徑、壁厚、長度、管材電阻 率[4]。穿越端Lab、出土端Lcd間距不小于30m,測試點之間的電位差不小于50μV。
管內電流計算公式為:

式中:Iab為ab段管內電流(A);Uab為ab段電壓降(V);D為管道外徑(mm);δ為管道壁厚(mm);ρ為管材電阻率(Ω·mm2/m);Lab—ab段管道長度(m);
IHDD為HDD管內電流(A);I穿越為ab段管內電流(A);I出土為cd段管內電流(A)。
對測量區間有影響的保護電源應安裝同步斷續器,給管道提供一個通12s、斷3s的保護電流,可采用“瞬間斷電法”測量各測試點的通斷電電位。否則需要在測試點處安裝極化探頭,采用“極化探頭法”測試。電壓降法測試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管內電流接線如圖4所示。

圖4 電壓降法測試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管內電流接線示意圖
某高壓天然氣管道材質為L360螺旋埋弧焊鋼管,規格為Φ323×8mm,三層聚乙烯(3LPE)結構加強級防腐層,管道敷設已有9年,水平定向鉆穿越黃河。穿越管段長1.8km,管道埋深18m,深度超過儀器的檢測范圍,常規的檢測方法無法評估管道外涂層的防腐性能。
在黃河北岸(N)安裝臨時外加電流陰極保護系統進行饋電試驗,按照1.1步驟對黃河穿越段的外涂層絕緣電阻率測試評估,測試點設置如圖5所示。

圖5 黃河穿越管段外涂層絕緣電阻率測試點分布圖
通過深坑開挖測定電流分流大小,測試結果如下,管道參數如表3所示。

表3 (續)

表3 黃河水平定向鉆穿越段管道外涂層參數表
黃河北岸開挖點的間距d1-2長30m,測試點的電位差Ua為0.4mV;黃河南岸開挖點的間距d3-4長38m,測試點的電位差Ub為0.5mV。
穿越點電流大小:

出土點電流大小:

管內電流變化:

電位變化比:

平均電位變化:

平均電導:

平均土壤電阻率:

標稱電導率:

外涂層絕緣電阻率:

保護電流密度:

(1)軸向電位
電壓降法應用的前提條件是極化電流在單一土壤層中以管道為中心軸向分布,均勻衰減。但由于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途徑河流、砂土層、巖石層等多種介質層環境,這就導致低電阻率土壤中的管道優先極化甚至過度極化,而高電阻率巖石層中的管道極化較慢或部分極化[5]。介質層環境的急劇變化導致極化電流分布不再遵循均勻衰減的規律,穿越段管道水平軸向電位差異較大;
(2)電流屏蔽
水平定向鉆穿越高電阻率片巖時,絕緣屏障層會導致部分管道出現電流屏蔽效應。絕緣屏障層與涂層管道之間即使具備水、土壤等電解質環境,測試電流卻不能完全通過屏障層到達涂層缺陷位置。電屏蔽導致饋入管道的極化電流值往往比真實值要小,外涂層絕緣電阻率測試值偏大;
(3)土壤電阻率
表征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外涂層絕緣性能優劣的主要因素是缺陷點的大小和數量[6]。但鹽度較高的介質層土壤電阻率極低,換算成標稱外涂層絕緣電阻率R1000數值往往幾十倍甚至近百倍的增加,成為影響評價結果的關鍵性因素。另外穿越管道敷設環境通常是泥漿,泥漿的土壤電阻率與地表測試結果偏差很大;
(4)動態雜散電流
動態雜散電流大小和方向隨時變化,當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受其影響時,出入土兩端可能是雜散電流流入點(陰極區)、流出點(陽極區)或既有流入又有流出(交變區)。即使同時測試兩端的管內電流和管地電位也不能完全消除動態雜散電流的干擾影響,測試值非真實值。
(1)通過饋電試驗聯合電壓降法計算可知:黃河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標稱電導20.91μS·m-2,絕緣電阻率47824.01Ω·m2,保護電流密度5.6246μA/m2,外涂層質量評級為“優”,滿足GB 50254-2015的要求;
(2)水平定向鉆連頭之前需要在出土端回拖2個完整管節進行目視檢查和電火花檢測,外涂層應平滑、無漏點、無貫穿性損傷。水平定向鉆穿越管道施工過程中難免存在防腐層損傷,受限于管道埋深較深,外涂層缺陷普遍無法修復,此時應加強區域陰極保護并在兩端追加必要的陰極保護措施;
(3)電壓降法基于電流-電位饋電試驗法,評價影響因素較多,應對測試參數加權處理,保證評價結果的真實、準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