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麗萍
小學生作文的內容不外乎三種類型:寫人、寫事、寫景。這其中,寫人的作文貫穿了三至六年級四年的時間。所以,學會寫人特別重要。那么,怎么來寫人呢?有的同學認為寫人的重點是把人物的外貌特征描寫詳細,有的同學則喜歡通過一兩個事例來體現人物的性格特征……這些寫法,都會讓文中的人物顯得呆板、單薄,不夠立體和鮮活。
寫人就是刻畫人物形象,進行人物描寫。在這方面,兒童文學作家冰心先生有其獨到的風格,非常值得我們學習。
冰心先生在刻畫人物形象時,從不會濃墨重彩地使用華麗辭藻,而會用質樸的語言,結合白描手法,寥寥數筆,即令人物形象躍然于紙上。
下面我們就以冰心先生的散文名篇《小橘燈》為例,來學習一下她是如何刻畫出鮮活的人物形象——制作小橘燈的小姑娘的。
寫人總離不開寫事,因為只有通過敘述具體事例才可以很好地描繪出人物形象。要注意的是,我們選擇事例時不能隨意,必須選擇那些可以凸顯我們所要表達的主題的事來寫。比如,《小橘燈》一文就具體寫了兩個事例,從而反映了小姑娘的性格特征。
第一個事例寫的是小姑娘到鄉公所樓上打電話找大夫;第二個事例寫的是“我”要走時,小姑娘送給“我”她制作的小橘燈。
作者通過外貌、動作和語言描寫,立體形象地刻畫出了一個雖身陷苦難卻勇敢、鎮定、自立、善良、樂觀的小姑娘形象。
下面我們結合文章的具體內容,來看一看冰心先生是如何將這三類描寫在事例中穿插展開的。
外貌描寫,讓讀者留下第一印象
我在她桌前坐下,隨手拿起一張報紙來看,忽然聽見外屋板門“吱”的一聲開了。過了一會兒,又聽見有人在挪動那竹凳子。我掀開簾子,看見一個小姑娘,只有八九歲光景,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頭發很短,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正登上竹凳想去摘墻上的聽話器,看見我似乎吃了一驚,把手縮了回來。
作者通過“瘦瘦的蒼白的臉”“凍得發紫的嘴唇”“穿一身很破舊的衣褲”“光腳穿一雙草鞋”等質樸的語言描繪出了小姑娘的外貌特征,向讀者展示出了一個饑寒交迫的窮苦人家小姑娘的形象。而這段外貌描寫,也為后面塑造小姑娘勇敢、鎮定、自立、善良、樂觀的特征做好了反襯鋪墊。
刻畫人物,離不開語言描寫
段落1:
我輕輕地問:“大夫來過了嗎?”她說:“來過了,給媽媽打了一針……她現在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我問:“她吃過東西嗎?這鍋里是什么?”她笑著說:“紅薯稀飯,我們的年夜飯。”
段落2:
我贊賞地接過,謝了她。她送我出到門外,我不知道說什么好,她又像安慰我似的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一定!”她用小手在面前畫一個圓圈,最后按到我的手上:“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顯然的,這“大家”也包括我在內。淚水在我眼中打轉……
小姑娘安慰似的對作者說的話,在文中出現了兩次。第一次,小姑娘說“你放心,大夫明早還要來的”,體現了小姑娘的懂事、體貼;第二次,小姑娘說“不久,我爸爸一定會回來的。那時我媽媽就會好了,一定……我們大家也都好了”,體現了小姑娘的樂觀以及她對未來生活懷有的美好憧憬。
運用動作描寫,深化人物形象
我站起來要走,她拉住我,一面極其敏捷地拿過穿著麻線的大針,把那小橘碗四周相對地穿起來,像一個小筐似的,用一根小竹棍挑著,又從窗臺上拿了一段短短的蠟頭,放在里面點起來,遞給我說:“天黑了,路滑,這盞小橘燈照你上山吧!”
文中用“拿”“穿”“挑”“點”等動詞生動地描述出了小姑娘制作小橘燈的過程。這些動作,從側面表現出了小姑娘的鎮定和自立。
不難看出,這三類描寫讓列舉出的兩個事例非常飽滿,成功地塑造出了小姑娘鮮明立體的人物形象。
當然,除了以上三類描寫方法,我們也可以通過其他類型的描寫來刻畫人物形象,比如神態描寫、心理描寫等,大家可以根據文章的具體情況適當地進行選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