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宇婷
“咚咚咚!鏘鏘鏘!”整個村子都被震耳欲聾的鑼鼓聲和嗩吶聲籠罩了,其間偶爾還夾雜著幾串嘶吼和號哭。
“愣著干什么?快去換衣服!”穿著一身喪服的外婆催促我。
我的外曾祖父在前幾天離世了,享年八十七歲。按照老家的風俗,得舉辦一場體面的葬禮才行。所以,媽媽特意帶著我回到老家參加葬禮。
屋外臨時搭起了一個黃色的高臺,大得能擋住一條走廊。高臺上擺放著一扎細長的香,紫紅紫紅的,還有塊黑色的牌子橫掛在上方,上面有白色的字,寫的內容大概是“沉痛哀悼某公”之類的。
外曾祖父是我媽媽的爺爺,以前每次回老家我都會去看望他。看著眼前的一切,我的內心涌起了一陣哀傷——那個曾經對我微笑、塞糖給我吃的老老爺爺已經不在人世了!
正感傷時,大人塞給我一件長袖喪服。一個我不知該喚什么的親戚,還非要我在喪服外面再套一塊熒光綠的麻布。我悄悄地四下張望,只見外婆身上披的是深褐色麻布,舅媽的是米白色麻布,媽媽的是天藍色的……整個屋子里五顏六色,像是一個光怪陸離的大花園。媽媽一臉悲戚,湊到我耳邊小聲說:“今天要送外曾祖父上山……”
什么是“上山”我并不懂,只知道跟著隊伍向前走。在陽光的炙烤下,我感覺全身都在燃燒。抬頭看了看天,只見那明晃晃的一只獨眼又高又遠地看著我們,仿佛在觀看一場人間鬧劇!
走過一條巷子后,鑼鼓聲、嗩吶聲、嘶吼聲和號哭聲又開始了。我的兩只耳朵在震耳欲聾的聲響中備受煎熬。
就這樣吹吹打打、吵吵鬧鬧地度過了一個清晨和一個上午,中午剛過,外婆宣布大家可以散了。聽了這句話,我的眼睛瞬間亮了起來——終于可以脫掉這身衣服休息一會兒了!
可我剛要脫衣服,卻發現周圍人的反應和我不太一樣,特別是被媽媽喚作大姑、小姑的那群婦人,她們扯著頭上的白布,嘴里發出凄厲的喊叫聲:“爹啊爹啊——阿爹啊阿爹——”嗩吶和鑼鼓繼續不知疲倦地吹打起來,和一陣又一陣的哀號相互應和,聽得我特別難受。
我知道,這種難受的感覺并非源于外曾祖父的離世,而是因為對喧鬧的反感。因著這份反感,我的內心不由得掠過一絲愧疚,似乎自己對外曾祖父有些不敬。但我真的希望周圍可以安靜一些、肅穆一些。如果可以,我更愿默默地、靜靜地送逝去的親人一程,不要這么吵,這么鬧……
晚上,我陪媽媽站在大廳的火爐前,她說要燒點東西給外曾祖父。火苗跳躍,煙霧升騰,空氣很快變得渾濁難聞,我的心又是一陣緊縮:我們對一個人的哀思,真的需要用這些方式來寄托嗎?
也許,我的年齡太小了,還沒法明白成人世界的規矩和風俗。我只能在心底默默祈愿:仁厚慈愛的大地啊,請您永安我外曾祖父的魂靈!
(指導老師:曉西)
點評
本文以一串鑼鼓聲開篇,很新穎,吸引了讀者的注意力,激發了好奇心。全文以孩子的視角來審視舊俗中的葬禮,在表達對親人哀思的同時也有自己獨特的思考。
小作者對語言的把握十分精準,人物的服飾色彩、冗雜的儀式、語言動作,就連天空中的陽光都被刻畫得十分傳神。氛圍描寫充分表達了作者的內心祈愿,想要打破舊俗,真正給逝者寧靜永安。全文將情感與理性相融合,引發讀者思考。
(李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