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利娟

2001年的中國經濟什么樣?貨物貿易總額為5098億美元;對外直接投資69億美元;國內生產總值(簡稱GDP)全球份額僅4%,人均GDP只有8700元……
20年后呢?2020年,中國貿易總額為46463億美元,年均增速達12.68%;對外直接投資達1329.4億美元;GDP全球占比達到了17.4%,人均GDP達到72000元,經濟總量排名世界第2位……
2001年11月10日,卡塔爾多哈喜來登酒店薩爾瓦會議大廳座無虛席。世界貿易組織(WTO)第四屆部長級會議審議并通過關于中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決定。2001年12月11日,歷經15年談判,中國正式加入WTO,成為其第143個成員。這是中國深度參與經濟全球化的里程碑。
“中國入世20年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我們為此付出了巨大犧牲,作出了重大努力。這既體現了我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制度優勢,也反映了中國人民艱苦奮斗的優良精神品質,同時表明中國是遵守規則、適應規則并善于運用規則的。”商務部研究院世界經濟研究所所長顧寶志在接受《中國報道》記者采訪時如是說。
中國加入世貿組織是當年國際舞臺一件大事,在普遍受到國際社會歡迎的同時,也有不少雜音。
當時美國出版了一本暢銷書《中國即將崩潰》,作者認為加入世貿組織意味著中國傳統的經濟體系將面臨崩潰,中國的人口紅利將吃完,整個經濟將被全球的跨國公司徹底沖垮。還有一些專家學者認為中國經濟將面臨巨大的沖擊,甚至有人提出應在中國入世10周年之際退出世貿組織。
然而,現實卻與20年前這些專家學者的判斷和擔心形成了巨大反差。2021年已經是中國加入WTO第20年,而中國早在此10年前就已經完全履行入世時作出的市場準入和規則遵守承諾,并成長為WTO的一個成熟和核心成員。
入世20年更是給中國帶來了巨大的變化。“無論是經濟總量還是貿易總量,中國均實現了20年7倍以上的增長。GDP從2001年的11.1萬億元增長至2020年的101.6萬億元,成長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目前中國是世界1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最大貿易伙伴。”顧寶志告訴《中國報道》記者,加入世貿組織后,根據加入議定書和世貿組織協定,我國大規模開展法律法規清理修訂工作,中央政府清理法律法規和部門規章2300多件,地方政府清理地方性政策法規19萬多件,覆蓋貿易、投資和知識產權保護等各個方面。營商環境大幅改善,已成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的經濟體。建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實踐讓法治、規則觀念深入人心。

2021年2月28日,山東省青州市一家汽車制造企業的沖焊車間內工人在進行生產作業。

“就中國自身改革發展來說,入世對中國在促進經濟增長、產業轉型升級、進出口等領域產生了深遠影響。如今,中國作為全球第一貿易大國地位不可撼動、中國對外投資合作大國地位持續鞏固;另外,國內生產總值持續穩步增長,經濟實力顯著提升,穩居世界第二大經濟體地位,綜合國力持續提升,中國成為世界第一大制造業大國、第二大消費市場、第一大電子商務市場。”中國貿促會研究院副院長趙萍分析道。
20年來,中國全面履行入世承諾,不斷擴大開放,以自身穩健發展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動力源”和“穩定器”。
“加入世界貿易組織20年取得的巨大成就,是我們主動抓住經濟全球化發展機遇、全面擴大對外開放、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發展成果,是堅定維護開放包容、以規則為基礎的多邊貿易體制的重要收獲,是在黨的領導下戰勝多重困難建設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成功標志。”中國世界貿易組織研究會副會長霍建國說。
加入WTO的20年,是中國秉持自由貿易理念、全方位開放的20年,也是與世界良性互動、不斷實現中國夢的20年。如習近平主席所言,加入世界貿易組織以來,中國不斷擴大開放,激活了中國發展的澎湃春潮,也激活了世界經濟的一池春水。
“入世對中國而言,意味著把握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時代趨勢,主動融入世界經濟體系,參與全球經濟產業鏈、價值鏈分工與合作,中國進入全球大市場,平等參與國際競爭,為此后經濟的快速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也意味著中國自1978年以來的改革開放有了制度保障和國際約束。中國對標世貿組織要求,對國內法律法規進行大規模清理,建立起符合世貿組織協定要求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治體系,接受世貿組織貿易政策審議,提高貿易政策透明度。”顧寶志說。
入世20年,中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那么,中國給世界帶來了哪些改變?

天津港是京津冀地區的海上門戶,是服務“一帶一路”倡議的重要節點。圖為2020年10月27日一艘貨輪停靠天津港。
“中國入世使得世貿組織的代表性得到極大提高,沒有中國的世貿組織是不完整的,也是不可想象的。”顧寶志說,中國加入世貿組織的20年,對世界經濟增長的年均貢獻率接近30%,位居世界第一,成為世界經濟增長引擎。中國入世后經濟快速發展為全球減貧事業作出積極貢獻,有力支持了聯合國2030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實現。中國入世后對外貿易的發展為全球人民提供了物美價廉的消費品,提高了全球消費者的福祉。引進外資為世界提供了分享中國經濟增長紅利的機會,對外投資則促進了東道國的經濟增長和技術進步。
在趙萍看來,中國入世對世界而言具有多方面積極意義。
“中國入世以后,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和全球產業鏈、價值鏈的穩定器。特別是在新冠肺炎疫情持續蔓延的2020年,中國更是成為全球唯一實現經濟正增長的主要經濟體,而且,中國科學統籌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為確保世界經濟的暢通、消除全球通貨膨脹壓力作出了不可替代的重要貢獻。”趙萍表示。
同時,中國從貿易投資自由化規則的踐行者轉變為貿易投資自由化的倡導者、推動者和引領者。趙萍指出,入世以來,中國踐行入世承諾,持續降低進口關稅,關稅總水平從入世前的15.3%,大幅降低到7.4%以下,遠遠低于入世時的承諾10%。在利用外資方面,制定了《外商投資法》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的管理模式,并依法逐年縮減外資準入的負面清單,還設立了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貿港。
“中國從世界貿易規則的踐行者轉變為全球經濟治理的參與者,為正在變革當中的世界貿易規則貢獻中國方案、中國智慧。中國入世后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支持世貿組織必要改革,維護世貿組織權威,反對單邊主義和貿易保護主義;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舉辦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推動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新型經濟全球化發展。”趙萍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