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繼慧
[摘要] 運用正面管教的理念揭示欺負同學事件背后的盲點,探尋家庭教育的痛點。采用正面管教工具:聚焦解決問題、開設主題班會、進行角色扮演、使用議事本、開展頭腦風暴、用3R1H原則選擇建議等方法,發現事實背后的真相,幫助學生認識欺凌,了解欺凌的危害,懂得如何自我防護。調動每一個學生參與問題解決的意識,為建設溫暖有力量的班集體做貢獻。對相關學生進行懲戒教育時,筆者始終以立德樹人為教育根本,用和善而堅定的正面管教理念,有方法、有尺度地懲戒教育有錯誤的孩子;以有溫度、有力量的方式,守護班級中弱小的孩子,收到良好的效果。
[關鍵詞] 正向教育;正面管教;懲戒教育
2021年3月1日,教育部頒發《中小學教育懲戒規則(試行)》(下文簡稱《規則》)。我校也組織班主任老師閱讀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簡·尼爾森撰寫的《正面管教》一書,準備使用正面管教理念和正面管教工具進行班集體建設。正面管教是一種“既不懲罰也不嬌縱”的管教方式。《規則》出臺后,老師提出了困惑:《正面管教》中提出的“不懲罰”管教方式和《規則》中“懲戒教育”相悖嗎?
筆者在一線的德育實踐中發現,正面管教理念反對“懲罰”但并不反對“懲戒”,強調學生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并為自己的行為承擔后果。《規則》中明確了教育懲戒的定義:學校、教師基于教育目的,對違規違紀學生進行管理、訓導或者以規定方式予以矯治,促使學生引以為戒,認識和改正錯誤的教育行為。“懲戒”不是“懲罰”,懲戒更強調“戒”,通過有尺度的懲戒教育對學生進行警示,讓學生心存畏懼,不敢肆意妄為,突出了懲戒教育的育人屬性。下面,筆者就教育工作中的一個真實案例,從盲點、痛點出發,聚焦問題,談談教育工作中運用正面管教理念進行懲戒教育的嘗試。
一、盲點,表象背后的真相
某天上完語文課,無意間看到L同學桌前站著幾位同學,L同學的面部表情顯得嚴肅警惕。站著的幾個孩子,笑嘻嘻地聊著天。我敏銳地感受到L同學心理的壓迫感,難道L同學被這幾個同學欺負了?
我單獨找來其中的幾個同學,使用為L“畫像”的方式,了解L在他們心目中的樣子。通過他們的描述,他們覺得L同學是一個老實、不會說話的人,平時說話思維混亂、表達困難、表情怪異,還會有很多輔助的動作。在班級,大家都不喜歡他,不愿意和他交往。這幾個孩子經常會故意碰撞L同學的桌子,剪L同學書包上的掛件,拿他的文具盒玩耍,故意用手指點他的手臂,激發L同學的反抗。他們覺得很好玩,有意思。很顯然,幾個孩子都沒有認識到自己的問題。
二、痛點,家庭教育的缺失
為了了解L同學,我和班主任周日一起去L家家訪。L家住在農村,從學校坐公交車需要半個多小時,中途還要換乘一次。
L同學的家是一幢20世紀90年代自家建造的二層小樓,以前一家人和爺爺奶奶同住,主要經濟收入靠爸爸在城里打工。在L小的時候,他的媽媽離家出走,再也沒有回來。爸爸在城里已經有了新的家庭,只有周末回來。跟爸爸在一起相處的時光,對于L來說并不愉快,爸爸經常呵斥、責罵他,使L的性格越發內向,更加不敢表達,說話也更加混亂。對于L的上學,爸爸從未有過關心。L同學很想媽媽,希望長大以后去找媽媽。
L的奶奶一邊說,一邊抹眼淚,好好的一個家就這么散了。他們很為L以后的生活擔憂。爺爺在旁邊默默地抽著煙。聽到這里,我心里難過極了,忍不住流下眼淚,多么可憐的孩子!
環顧這個家,屋子里的陳設顯得過于老舊與簡陋,老人愁苦的面容隱藏在昏暗的光線中。強烈的責任感讓我不由得思考,我們如何守護這個孩子,讓他能夠在溫暖、有力量的環境中健康成長呢?
三、焦點,誰教育?教育誰?
我召集德育處及相關班主任開會,梳理事情的前因后果。時常欺負L同學的有6個孩子,時間持續有半年,這6個孩子時常用各種小手段欺負L,雖然沒有造成身體和人格尊嚴上的傷害,但是給L同學的心理造成了極大的影響。因為6名同學欺負L同學,并損壞了L同學的文具盒,班主任老師及時處理了事件,并狠狠地批評了欺負人的同學。但是這并沒有徹底地改變這一現象。考慮到這件事情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不宜定性為霸凌,適合當作欺負同學的事件處理。但是有必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讓欺負人的同學認識到自己行為的危害性,糾正他們的錯誤言行。對被欺負的同學進行幫助輔導,使其回到正常的班級生活中來。
班主任很懊惱,沒有及時把事情深挖下去,導致給L同學造成了傷害。欺負同學的行為在班級往往有隱秘性,老師在班的時候,學生很少暴露,確實很難發現。考慮到班主任年輕,處理問題經驗不足,問題持續時間又比較長,所以決定由我來處理這件事情,班主任協助。我們商定用正面管教的方式解決這個問題。
四、亮點,正向教育樹正氣
1.角色扮演,體驗被欺者的感受
為了讓幾個欺負人的同學了解被欺者的感受,我決定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在角色扮演前,我先和幾位欺負人的同學交流,讓他們認識到事情已經發生,一方面要及時停止不良的行為,另一方面需要從錯誤中學習,安慰被欺負的同學,避免此類事情再次發生。原本低著頭準備挨批的同學意識到老師的態度是平等的、尊重的,他們愿意在老師的幫助下參與問題的解決。
我建議他們進行角色扮演,每一個人輪流扮演被欺負的同學。當他們真正體驗了被欺者的角色后,都難過地低下了頭。他們說被這么多同學欺負,太難受了,好有壓力!真想和欺負人的同學狠狠打一架,指責他們憑什么要欺負人?他們感覺被欺負的時候,旁邊的同學沒有人幫忙,好傷心,很無助,像被世界拋棄了一樣。角色扮演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言行給別人帶來的傷害,他們決定承擔自己的錯誤,向L同學道歉,取得L的原諒,并賠償L的文具盒、掛件的損失。而且,他們同意編排情景劇,在班會課展示,還原事實真相,便于大家從這件事情中吸取教訓。他們希望同學們可以更好地相處,希望自己的班級是一個團結友愛、有正能量的班集體。
2.主題班會,建有正氣的班集體
我采用正面管教的班會課模式開展班會。班會課前,我把問題寫到班級的議事本里,提請班會解決。學生們開會前了解了事情經過。班會課設置三個環節:
(1)觀看情景劇,發現問題
這個環節設置三個問題:觀看情景劇,用簡潔的語言概括發生了什么事情。在現實生活中,你被欺負過嗎?如果一個班級這樣的事情經常發生,你喜歡這樣的班集體嗎?
欺負人的同學編排的情景劇,真實地再現了班級里發生的欺負同學的行為。同學們看到在教室里發生的熟悉而又讓人憤怒的一幕,他們不再冷漠,紛紛表達自己內心的憤怒、傷心、難過、自責。他們重新審視自己,關注自己的成長經歷,重新關注自己每天都身處其中的班級。這個環節讓學生對被欺負同學的狀態感同身受,為下面頭腦風暴環節做好了鋪墊。
(2)頭腦風暴,解決問題
頭腦風暴環節聚焦問題:首先,讓全班同學站在欺人者、被欺者、旁觀者或者其他角度提出解決問題的建議。發言棒依次傳遞,每一個學生依次發言。
站在不同立場提出建議,為學生提供從不同視角思考問題的技巧,看待問題可以更加全面。發言棒的傳遞,有助于學生專注于問題,讓全體學生參與到班集體的建設中來。參與的過程,讓學生感受到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感受到自己在班級的價值。
其次,采用解決問題3R1H原則(即相關的、尊重的、合理的、有幫助的)對建議進行篩選。師生討論并刪除不合理的建議。刪除的過程是讓學生理解:解決方案有很多種,我們應該學會聽取他人的建議,并對其進行理性地辨別、判斷。
再次,形成共識,用實際行動糾正學生的錯誤言行。欺負人的同學陸續當著全體同學的面向L賠禮道歉,和L握手請求原諒。幾位同學將準備好的鉛筆盒送給L作為賠償。L說他感受到了他們的誠意與真心,他愿意原諒他們。作為旁觀者的其他同學,一方面為當事雙方的和解鼓掌,另一方面他們也發現了自己的自私與冷漠。他們感覺班集體的建設需要每個人的力量,不能事不關己、高高掛起。
最后,我用啟發式提問問大家:如果你在不同的場合遇到這樣的事情,你可能是當事者或者旁觀者,你會有什么感受?你會怎么做?一系列的問題是想讓學生們明白,人總會長大,在成長的道路上,我們需要掌握解決類似問題的技能和方法,培養愛人、尊重人、平等待人的品質。啟發式提問幫助學生總結并強化解決問題的能力,幫助學生建立解決問題的信心和力量感;啟發式提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讓學生明白,錯誤是學習的機會,犯了錯,接受懲戒,糾正錯誤,是對自己和對他人負責的行為。我們每一個人的成長就是這樣不斷自我學習、自我完善的過程。
(3)凝聚信念,共建美好班級
在班主任老師的帶領下,師生齊唱班歌《相親相愛的一家人》。視頻中展現的是日常生活中孩子們互幫互助的一幕幕感人、溫馨的場景。孩子們握緊同學的手,放聲歌唱。看著孩子們重新綻放的笑顏,我想只有凝聚共同的班級愿景,擁有建設平等、尊重、友愛、有力量的班集體的共同信念,每一個孩子才能夠健康快樂地成長!
3.正向教育,形成全校的輻射點
之后的班主任沙龍,在關于“懲戒”話題的主題研討中,這個班級的班主任說,為建設更美好的班集體,她會在下一次班會課,和學生們一起商討班級制度的完善,將如何處理同學關系、如何實施懲戒的辦法寫進班級制度里,建立長效機制。更多參與聽課的班主任通過觀摩研討,厘清了正面管教的“不懲罰”與《規則》中“懲戒教育”之間的關系,認識到正向教育、和善而堅定的育人方式更有利于班集體建設,正向教育理念開始向全校推廣。
五、思點,正面懲戒的效應
按照預設,我準備再給幾個欺負人的同學開展一個“查理游戲”的活動。讓欺負人的同學深刻認識到欺負人會給別人的人生帶來什么影響,進一步強化他們與人為善、平等待人的意識。我還準備幫助被欺負的同學預約心理健康中心的咨詢。但是沒想到,班會課結束后,欺負人的同學和被欺負的同學一齊主動留下來,說說笑笑地開始打掃教室,恢復座位。他們說,他們很想為班級做一些事情,彌補自己的過錯,讓班級更溫馨、更美好。他們說,他們是男子漢,可以守護班級的每一個同學。
看著窗明幾凈的教室,我想到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說過的一句話:“我們究竟從哪里得到這么一個荒誕的觀念,認定若想要孩子做得更好,就得先讓他感覺更糟?”《規則》的第一條明確指出:“為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保障和規范學校、教師依法履行教育教學和管理職責,保護學生合法權益,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全面發展……制定本規則。”事實上,每一位教師都明白,教育的目標始終是立德樹人,懲戒只是采用不一樣的方式教育孩子,幫助他們更好地成長。
在懲戒教育時,將正面管教的理念貫穿其中——尊重學生人格,平等對待他們,溫和堅定地聚焦問題并解決問題;懲戒教育時,必須采取適切措施,讓學生及時停止犯錯并認識錯誤,通過實際行動取得對方原諒,積極賠償對方損失;懲戒教育時,要讓學生參與到事情的解決和處理中,否則置身事外,學生不需要承擔錯誤的責任和后果,他就永遠得不到學習和成長;懲戒教育時,懲戒的方式應該與所犯事情相關聯,讓學生心服口服地承擔并彌補錯誤。學生接受與之相關的懲罰,可以培養學生的規則意識、責任意識。
懲戒不是目的,育人才是根本。讓懲戒有方法、有尺度,讓教育有溫度、有力量,方能助力學生的健康成長!
[參考文獻]
[1] [美]簡·尼爾森.正面管教[M].北京聯合出版公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