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方舟



大愛
1958年,當世界衛生組織提出續簽的聘請時,深愛國家的李桓英卻選擇離開家人,放棄優渥的生活條件,回到祖國。輾轉回國后,因目睹無數人被麻風病折磨,心存大愛的李桓英把畢生精力投入到抗擊麻風病研究中,上下求索。功夫不負有心人,由她獨創的療法成功治愈麻風病人的病痛,幫助他們擺脫歧視,讓麻風病徹底在中國大地上消失。如今,已是百歲老人的李桓英,在生日當天許下了最質樸的愿望:“愿人類早日消滅麻風病,愿天下再無麻風病!”為了實現這一愿望,她的腳步仍未停下。
蛻變
一襲紅衣,齊肩黑色短發,手持話筒,臉上掛著甜美的笑容——她就是今年火爆全網的央視“收視密碼”王冰冰。走紅前的王冰冰花了8年時間沉淀自己,用行動詮釋蛻變。在報社實習期間,她曾赴吉林琿春中俄邊境報道俄方境內森林火災,也曾直播報道吉林莫莫格濕地候鳥遷徙。厚積方能薄發。現在,王冰冰已成為獨當一面的央視主持人。她又因治愈的甜美笑容迅速為大眾所熟知,迎來了事業的高峰。
頑強
2021年4月,池江璃花子獲得東京奧運會的入場券。當初她頂著日本泳壇“天才少女”的頭銜橫空出世,在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上勇奪六枚金牌,而后卻不幸患上白血病。經歷3年的治療,她最終戰勝病痛,重返泳壇。上天不會辜負頑強奮斗的人,池江璃花子將繼續在泳池的賽道上書寫蛻變傳奇。
專注
著名翻譯家葉廷芳在2021年9月27日離世。他在漫長的歲月里,專注于翻譯和研究體量巨大的德語文學著作,孜孜不倦,筆耕不輟。他是最早把卡夫卡帶到中國讀者視野的翻譯者,曾主持編譯《卡夫卡全集》。經由他的譯介,卡夫卡作品一時風靡全國,影響了當時的文學風格。因為熱愛,所以專注;因為專注,所以成功。葉廷芳為翻譯事業奉獻一生,照亮一代人的文學夢。
創意
B站UP主“老師好我叫何同學”憑借一條《5G到底有多快》的科普短視頻被《人民日報》、共青團中央和新華社三大官媒提名表揚,視頻播放量一夜之間逼近1200萬。何同學曾在《我拍了一張600萬人的合影……》中,合成出一張7億像素的照片,將自己和粉絲的合影放置其中;而在《我做了蘋果放棄的產品……》中,他焊接了超過20個線圈,“復活”了蘋果曾想推出的AirPower。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何同學仍然能以頻頻吸睛的創意成為當代年輕人的典范。
初心
“加油,歡迎來到北京大學,我也不會說別的?!辈稍L視頻中略顯靦腆的男子頭發蓬亂,穿著簡樸。他一手拎著剛接滿水的大號礦泉水桶,一手拿著幾個白饅頭,這便是北大校園里的數學天才“韋神”——韋東奕。韋東奕從中學開始頻頻斬獲國際頂尖數學競賽金獎,僅用8年時間就修完了本碩博的全部課程,就連哈佛大學也打破百年校規向他拋出橄欖枝,但韋東奕仍然選擇留在北大潛心鉆研,堅守那份初心。
無私
這是一支為愛奔赴四川涼山的隊伍。音樂老師張華教盲童彈琴、上音樂示范課,將音樂之美帶往大山;王慧芳、王麗俊等語文老師集聚各方力量,向當地捐贈圖書5萬余冊,以期培養孩子們的閱讀興趣……他們扎根大涼山教育扶貧一線,用教育改變孩子們的未來,塑造著新時代教師最美麗的形象,并于2021年獲得中宣部、教育部聯合表彰——“最美教師團隊”。
文化傳播
“歪果仁研究協會”成員之一的以色列人高佑思,從13歲起便在中國生活,說得一口流利的普通話。從火鍋串串到豆漿油條,從掃碼支付到線上點餐,他用視頻向國內外傳播著中國的特色生活。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中國文化,高佑思輾轉多地拜訪不同的職業群體,想“讓更多維度、更多內涵的中國形象為世界所熟知”。深愛中國傳統文化的他始終致力于發揚中國傳統文化,將中華文化引向世界舞臺,成為外國人了解中國的“最佳窗口”。
信仰
彭士祿一生只做兩件事,其中一件是造核潛艇。身為烈士后代的他,4歲淪為孤兒,依仗黨和人民的資助成長。從蘇聯留學歸來的彭士祿義無反顧地投身于核潛艇研制中,只因祖國需要,只因為了讓中國人民能挺直腰板。從零開始,從無到有,彭士祿領導團隊僅用6年,便成功研制出第一代核潛艇,用超人的努力和集體的智慧縮短了中國與外國的差距。他一生隱姓埋名,在核動力道路上默默耕耘,在他身上迸發出動人有力的信仰力量。2021年3月,彭士祿先生溘然長逝,遵循他的遺愿,他的骨灰被撒向大海,永遠守護祖國的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