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


吉林人萬興富經營過磚廠,做過廚師,開過留學中介,58歲那年突然對攝影著了迷,一下買來20多萬元的攝影器材,招來幾個年輕人開起了公司。如今,65歲的他癡迷追拍野生動物及生態環境保護,他說:“夢想與年齡無關,我還要再拍15年!”
58歲跨行學攝影
老萬本名萬興富,今年65歲,家在吉林延吉。老萬人生履歷可謂豐富,他經營過磚廠,遠赴法國打工,50歲回國后開起了留學中介。58歲那年,留學中介生意做得不錯的萬興富,卻出人意料地決定改行做攝影。
改行的沖動來自一次偶然事件。那次,老萬看搞攝影的同學拍荷花,同學舉著相機等了三個多小時總是不按快門,老萬催他,同學說他就想拍寒風將殘荷吹落脫離的那一瞬間。老萬這才恍然:原來攝影還可以這么拍。那時,短視頻剛剛興起,老萬覺得手機短視頻里蘊含著商機,決定投身其中。
老萬是個敢想敢干說干就干的人,他將留學中介生意轉手,全心投入攝影事業。憑著一腔豪情,他獨自到北京采購攝影器材,一口氣買了全套的設備,他把這些器材帶回吉林,隨后招了4名年輕人成立傳媒公司,準備甩開膀子大干一場。
老萬攝影方面一竅不通,他帶著員工邊學習、邊拍攝家鄉的素材,民俗、歌舞、美景、美食,什么好看就拍什么。
老萬歲數大,思想卻一點不落伍。當時航拍興起不久,私人公司很少使用無人機。老萬出資購買了無人機,陸續拍了幾個記錄延吉當地生態、民俗的宣傳片,都被當地宣傳部門選用。幾次下來,老萬公司作品得到了政府認可,直接和他簽了合同,老萬拿下轉行以來的第一個70萬元大單。
接下來,老萬的目光又投向自然生態。2015年春天,老萬花費半個多月時間拍攝了《生態琿春 候鳥天堂》的專題片,請人配音做字幕,制作出漢語、英語、俄語、韓語、日語五個版本。2016年俄羅斯濱海國際電影節上播放了老萬這部傾心之作,當作品在大會閉幕式上放完時,全場掌聲雷動。電影節組委會還給老萬頒發了“燈塔獎”,并獲得了在俄羅斯電視臺播放的機會。
接下來,老萬帶領團隊拍攝了《上帝視角看延吉》的航拍宣傳片。最終,這部宣傳片得以在延吉、重慶、香港等地播出,既為家鄉延吉做了宣傳,也提升了老萬團隊的知名度。隨后老萬團隊推出的佳作越來越多,公司發展越來越紅火。第一年創業時老萬投入六七十萬元,幾乎沒有任何收入。現在,老萬公司每年收入達到六百萬元。
雪窩里趴三天,只為拍紫貂
無數次的外拍練習中,老萬發現了野生動物特有之美。公司正常運轉之后,他把拍宣傳片的工作交給公司年輕人去做,自己專心去拍野生動物,在長白山附近的山林和濕地找素材。老萬專門注冊了短視頻賬號,發布有關野生動物呆萌可愛的小視頻。
每次拍攝,老萬都是凌晨3點鐘出發,驅車一個半小時,天亮前趕到琿春,一兩個小時內完成拍攝,再開車回來上班, 60歲的他精力一點不輸年輕人。
秋冬兩季是拍攝野生動物的最佳時節,春夏季節枝葉繁茂,阻礙視線和鏡頭,基本什么都拍不到,放一次空回來,老萬心里會很失落。秋天到了,山林里樹葉落了,各種鳥和動物出來覓食,沒有樹葉遮擋,便于拍攝。10月底,長白山結冰上凍,老萬穿上皮衣、皮褲,去山里蹲守小動物。天氣雖冷,但只要能拍到滿意的視頻,再冷老萬也開心。
紫貂生活在高寒山區,行動敏捷,冬季食物短缺時,會遷移到低山地帶,待天氣轉暖時再返回。2017年剛入冬,聽朋友說長白山紫貂下山了,老萬第一時間趕了過去。紫貂出沒的地方雪有1米多深,老萬趴在雪窩里“守株待貂”。遠遠地,他看到紫貂探頭探腦爬了出來,心中暗喜。可由于對焦沒對好,設備也不給力,拍出來的畫面都是虛的。
為了拍到清晰的紫貂特寫,老萬犟勁兒上來了,一連4年都去拍紫貂,卻一直沒拍到特別滿意的鏡頭。2021年1月,老萬再次來到長白山,提前搭好偽裝帳篷,在雪地里擺好榛子開始“蹲守”。第一天,老萬從上午蹲到下午1點,紫貂出現了,跑來跑去找吃的,但老萬沒拍到大特寫;第二天,老萬整整守了一天,也沒有守來紫貂出鏡;第三天,老萬從上午8點多一直等到下午3點,紫貂一直沒有出現。當時老萬心里默念,再等20分鐘,等不到就撤,恰好到20分鐘的時候,紫貂出現了。老萬激動得心怦怦直跳,馬上進入拍攝狀態:體型嬌小的紫貂在雪地里來回跑,鉆到樹洞里再出來,時不時望向鏡頭的方向,舔舔嘴巴……一系列呆萌的動作都被老萬清晰地攝錄了下來。
老萬把這段蹲守三天拍來的珍貴視頻放到短視頻平臺上,靈動可愛的野生紫貂引來網友們的喜愛,收獲了300多萬點贊。經過一段時間的積累,老萬的抖音賬號發布了124個作品,其中跟拍小貓頭鷹成長過程已更新到第24集,擁有了1.4億播放量。“國家一級保護動物”合集更新到了第14集,視頻包括野生紫貂、東北虎、虎頭海雕、榛雞等各種珍稀動物,播放量高達3.2億。如今,老萬的賬號已有342萬粉絲,獲贊超3800萬。
誰說65歲就得養老
老萬拍攝野生動物,很多時候都是在惡劣天氣和嚴酷自然環境下進行的,遭遇危險是經常的事。
2019年冬天,老萬和朋友到長白山拍紫貂,當時積雪很厚,平時的大坑被積雪填平,陷進去很難爬出來。一次,老萬扛著攝影器材正走著,突然陷進了一個近兩米深的雪坑,當時朋友離他一百多米,老萬先嘗試自救。
因為提前了解過戶外知識,老萬不敢做劇烈的動作,旁邊有棵樺樹,他借助樹的力量,慢慢往外蹭,最終成功脫險。以前老萬多次單槍匹馬去拍攝,有了那次歷險后,老萬每次去都要帶個助手,相互有個照應。但人太多也不行,小動物就被嚇跑了。
長期戶外拍攝,山上的小狐貍都跟老萬混熟了。他開車上山,狐貍見了他不但不躲,反而在道邊等著,希望獲得老朋友的投喂。老萬和山上的護林員相互熟識,他囑咐護林員,冬天狐貍和紫貂都吃不飽,要是有吃剩的雞骨頭,就喂給它們。
連續拍了幾年,老萬在拍攝野生動物方面積累了很多經驗,長白山一帶什么季節、去哪里、拍什么,他都如數家珍。比如,雪貂因為食物不足,1月開始下山,此時是拍攝的好時候。國家一級保護動物虎頭海雕,以及白尾海雕等,每年2月25日左右開始進入密集拍攝期。3月8日丹頂鶴會準時抵達敬信濕地,開春后,貓頭鷹出來了,秋沙鴨也會找到樹洞筑巢孵蛋。4月至5月,孵化出來的小秋沙鴨就會陸續從樹上往下跳。7月到8月,鳥類是最主要的拍攝對象,如魚鷹、鸕鶿、海鷗和翠鳥等。
剛開始拍攝野生動物時,老萬對保護生態的概念并不熟悉,隨著拍攝的深入,他漸漸發現,生態環境變好了。原來,老萬在琿春敬信濕地一年只能拍到六七次虎頭海雕,現在龍山湖冰面上有100多只這樣的海雕,還有白尾海雕、金雕、黑禿鷲。現在游客去,不用帶專業攝影“大炮”,用手機都能拍到。
體會到保護生態的重要,老萬變成了一個生態環境保護主義者。有人留言讓他放拍攝坐標,他考慮到這些都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一旦有人使壞,禍害野生動物太容易了,就只說大致范圍,決不透露詳細地點。
因為在拍攝野生動物方面的出色表現,以及對當地環境保護宣傳方面的貢獻,老萬獲得了抖音等幾家短視頻平臺評出的幾項大獎,還被當地政府頒獎予以表揚。老萬覺得自己的事業得到了肯定,干勁更足了。
馬上邁入66歲的老萬,看上去只有40多歲的模樣。有的粉絲留言稱他“萬爺爺”,他回復稱自己最喜歡“長白山老萬”這個稱呼。老萬給自己定下小目標,至少還有15年干事業的時光。80歲之前,他不想停下來,既然走上這條路,就應該做點什么,才對得起自己的一生。
許多朋友勸老萬,都65歲了,也該退休享受生活了。老萬這樣回應他們:“夢想與年齡無關,誰說65歲就必須開始養老,我偏要做一輩子的攝影師。生命的意義,在于不斷折騰,在夢想面前我不服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