繆玉


來菲律賓后發現自己變年輕了,不是用了什么高級化妝品,也不是因為做過美容,是心態,讓我如此年輕。
“長生不老”的伙伴
我先生由于工作原因,經常要與僑界人士打交道,而后會給我看他們的合影??傆X得他們都是一些年事已高的人,便問了這些人的年齡,答案讓我大吃一驚,居然許多人在75歲甚至80歲以上,最年輕的也有70歲了。我先生說,別看他們年齡大,卻精力旺盛,思維清晰,聲音洪亮,腿腳靈便,懂政治、懂經濟,還經常會暢想20年后的計劃呢。后來我參加的幾次僑團活動,印證了他的說法。老人們論資歷都是社團的會長或名譽會長,論年齡要大我幾十歲,卻毫無架子,或西裝革履,或身著白色的菲律賓巴隆國服,掛著慈祥的笑臉,手腳靈便地為大家倒酒、倒茶、遞東西,期間還不斷跟人打招呼。這般年齡的人為我服務,我頗感不好意思,他們卻淡然地說:“不妨事,喝茶喝茶。”再看他們牙口好,飯量大,不像我所認識的國內老年人,這個菜不能吃,對糖尿病不行;那個肉不能吃,對血壓不好,他們無論海鮮、肉類、蔬菜、甜點,來者不拒,通通光盤。天啊,難道他們真會長生不老嗎?
這些老華僑華人以閩南人居多,從小打拼,吃苦耐勞,一步步建立家業,鑄造起自己的商業王國。現在雖然年齡大了,已把家族產業傳給下一代經營,但他們無論從精神到身體從沒退休過,堅持鍛煉,并依然活躍在社團活動中。
不老是一種精神
我們都是凡體,但不同的是精神追求。馬來西亞前總理馬哈蒂爾可以在92歲贏得選舉,再顛覆人生,如他所說:“我的確蠻老的,不,應該說是很老了,但我還有用?!蔽铱吹竭^這樣一則話,頗為感慨:“原以為自己會很享受退休生活,但發現并不是這樣子。幫忙養孫子也好,去一些國家旅游也罷,當真正過上不工作的日子,感覺生活空虛、精神無所寄托?!边@樣說來,人需要工作,而不需要無限期的休息,只有從工作中才能找到被社會承認的存在價值。
我在到達菲律賓半年后便開始在兩份華報寫專欄。在第一次與同專欄的文友聚會上我被震驚了,才知道自己真的是個晚輩。見到平日里只知其名的同版面作者竟都是一些老年人:70歲、80歲,甚至有90多歲的。他們說,他們的文字陪同華報一起成長,一起見證菲律賓的發展和各種變遷,一起守望和守護著華文在菲律賓的延續。他們盡管在海外生活了一輩子,但始終保持華文寫作,用華語交流,在異國的語境中弘揚中華文化,搭建友誼的橋梁,以華美文字承載時光的記憶。在他們中最具有傳奇色彩的是一位叫王文漢的作家,他已經96歲了,可是你無論如何都無法把這個年齡與他外觀體態和面容聯系起來。他會打五祖拳、太極拳,還是書法家、作家,肩負中華文化傳播者等多重身份。在他從家族企業退休后,仍堅持早上6點起床,或翻開報紙,或打開電腦,關心中菲兩國大事;7點半開始到公園教別人打太極拳,然后練習書法。他堅持為菲律賓《商報》寫專欄,每周至少3至6篇,甚至更多。他還出版了自傳《風塵五十年》和專欄作品集《綠園文集》。他的96歲生日宴,我先生代表大使館受邀前去參加,耳聽老人家口齒清晰的祝酒詞,眼見他輕盈流轉的舞步,我先生不禁感嘆:“至今筆耕不輟,能跳能喝,還是太極高手。王文漢先生真的是顛覆了我對年齡的看法。還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活著,享受生命呢?”
退休并不代表停止工作
每個國家都有退休年齡限制,這是誰也逃不掉的。但努力生活是不受年齡限制的,這需要我們在心態上、重心上做調整,退休并不代表停止工作。工作的延續會帶來生命的延續,會讓畢生所得再次放出異彩,這是年輕時做不到的。李嘉誠被采訪時說過這樣一段話:“我看重一樣東西,就是讓自己的大腦可以一直保持活躍,保持‘工作狀態,不斷地迎接挑戰和啟發”。我想,他正是秉承著這種狀態,讓自己在90歲才真正的退休。
“老驥伏櫪,志在千里”,與之相比,我輩人生不過半程,何談休息,“長生不老”或許真的不是神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