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云南交通職業技術學院 楊濤
高速公路沿線施設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融入當地民族元素與風格的沿線施設,如收費站、服務用房等,為出行者提供服務的同時也提供了美的享受。云南大理至麗江高速公路、思茅至小勐養高速公路沿線設施在建設過程中,均融入了白族、納西族、藏族元素和生態環保理念的實踐。
作為云南旅游高速公路代表——大理至麗江高速公路,是云南公路建設里程較長、投資規模較大的高速公路之一,路線全長259 公里,主線上有特大橋7座、大橋158座、長隧道4座,并在鳳儀、深長村、龍山、華營、海東等地設置15處互通式立交。路線沿洱海東經華營、海東、雙廊、鄧川、下山口、洱源、劍川、白漢場、拉市海到達麗江。建筑設施總用地64.82萬平方米,總建筑面積11.07萬平方米。
大麗高速沿線途經著名的歷史文化名城(村鎮)和有代表性的民族文化旅游區,如大理、雙廊、鄧川、洱源、劍川、白漢場、拉市海、麗江等,同時還經過洱海、劍湖、拉市海3個高原湖泊。大麗高速公路像一條絲帶串起了明珠般的沿途歷史文化和少數民族文化。根據這條“絲帶”的途經地域,可將大麗高速劃分為白族聚居區域和納西族聚居區域兩段,另外白漢場至松園橋連接線成為至藏族區香格里拉地域的另一景觀文化空間。

小勐養服務區 圖 云南省交通投資建設集團有限公司
思茅至小勐養高速公路是我國第一條穿越國家級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的高速公路,起于普洱市思茅區南郊,止于西雙版納州景洪市的小勐養,全長97.7公里,擁有橋梁351座、隧道15座。思小高速沿途有國家級森林公園、傣家村落、萬畝茶園、熱帶雨林自然保護區。它是漢傣文化聯系的紐帶,是熱帶雨林的觀光大道,是通向南亞、東南亞的國門生態路,更是一條集旅游、生態、環保于一體的旅游公路。
思小高速大渡崗立交距西雙版納大渡崗萬畝茶園2公里,是中國古代茶馬古道上一段重要的必經之地,思小高速公路隧道洞門一洞一景,融入了許多當地民族文化元素,各具特色,傣族公主帽的設計是提煉傣家文化的一個縮影,使隧道洞門與周邊環境很好地融為一體。另有位于勐養自然保護區東西兩片區接合部的野象谷觀景臺,該路段森林茂密、鳥獸眾多,是各種動物游走的通道,區內河谷縱橫,溪水清澈,野象到這里活動較為頻繁,使該處成為唯一可觀賞到野象的地方。
高速公路主線上的服務區、收費站等沿線建筑設施,往往成為人們認知高速公路和獲取當地民風民俗的直觀載體,是最直接、最有效反映沿途城鎮文化的標志物。因此,沿線建筑在滿足自身功能的同時,還應體現公路所處地的人文環境、自然特點和民族文化的特征,公路沿線建筑已成為展現一個地區和民族特色的重要窗口。
高速公路沿線建筑設施伴隨著公路建設而成型,隨著公路發展得到不斷的規范和完善,云南省經過多年發展也逐漸形成和完善了高速公路沿線建筑設施設計體系和理念。其中,最鮮明的一個特征就是沿線建筑設施必須融入當地民族元素。
沿線房屋建筑是高速公路的重要組成部分,它集管理、收費、監控、養護、服務的功能和特點于一體,要求其既是服務功能的體現,也是民族風情的藝術表達。比如,大麗高速的沿線房屋建筑設計均提取白族民居的白墻青瓦、四合天井、照壁對房等元素;納西民居的山墻木構、東巴古韻等建筑特點。又如,思小高速建筑特點是傣族民居風格,傣族建筑受氣候、海拔、地形、建筑材料和經濟、宗教、政治、科技、思想意識等社會環境的影響,多是干欄式建筑,優雅靈秀,這種風格緣于元江、紅河一線厚重結實的傣族民居平頂土掌房與佛寺典雅富麗的建筑。
傣族居民的“干欄”(俗稱竹樓)多是上下兩層,木、竹做樁;樓板、墻壁、房頂覆以茅草、瓦塊。上層住人,下養家畜、堆放農作物,建筑還加入了小乘佛教佛寺元素,佛寺建筑由大殿、僧舍和鼓房組成,主殿外觀一般是單檐或重檐歇山式屋頂,或懸山式頂、多角或亞字形重檐歇山式頂。坡面進行一次至二次跌落后有兩層或上中下三層的單面坡或三面坡、五面坡,中間最高,坡面的數量和佛寺的級別有關。建筑龐大威嚴,屋面呈現出優美起伏的折曲線。
高速公路服務區為駕乘人員提供休息、加油、修理、購物、衛生間、住宿等服務,服務區的建造可充分利用地形高差特點,坡地中錯落有致的地塊分布,生態環保的綠化景觀設計,充分利用現狀地形地貌特征和植被、水域等自然條件,整合原有生態環境、水系,使建筑與環境有機融合。大麗高速還選擇風光優美的3處臨湖地設置停靠站,別具匠心,即雙廊、劍湖和拉市海服務區。服務區是駕乘旅客停留最多的地方,在這3處風景宜人的湖邊設計服務區并配套上服務設施,使服務區成為了休閑小歇、放松心靈的觀景圣地。這樣的設計也做到了保護生態與和諧發展建設兩不誤,服務區成為融入自然、綠色開放、生態環保,低碳節能的服務區和功能區典范。
大麗高速在云南省首次采用了上跨主線的天橋設計,連接左右兩邊服務區,為旅客跨主線提供方便安全的通道。細部設計中著力解決無障礙設計、防撞設計、防墜落影響、主線景觀效果考慮等,建筑充分考慮了地形與建筑功能的關系,把握了規范與美學空間的尺度等多種因素,建筑風格融合了大理白族和麗江納西族元素。
思小高速上的小勐養服務區,距景洪市區中心約20公里,總占地面積約9.09萬平方米。服務區建筑融入了傣族民居元素,紅瓦尖頂,優美靈動,頗有具當地特有的干欄式建筑韻味。服務區設立旅游服務集散中心,“同飲一江水”玉石大賣場更是融合了中緬玉石貿易特色,體現了集“旅游+休閑+邊貿”等多功能于一體的服務區綜合體。
收費管理工作是高速公路管理的一項重要工作,是交通部門直接對外展示文明形象的窗口,更是最醒目的建筑標志。大麗高速在收費站設計中匠心選取代表地域來凸顯民族風格,理州境內采用白族石牌坊造型提煉簡化、演變出收費站的基本造型;而麗江境內選用納西族典型色彩;香格里拉境內則通過曬架變形作為建筑造型要素;白漢場收費站系以藏族民居的碉樓為藍本,強調梯形墻、藏文彩繪等特點作為通往香格里拉的前序門庭。
云南旅游高速公路,近些年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如何運用高速公路帶動和連接沿途多姿多彩的旅游地和民族文化資源,構建安全、快捷、富饒地域特色的交通文化走廊,使這些散落在祖國西南高原的明珠煥發出更璀璨的光芒,是今后云南旅游高速公路沿線建筑設計與建設的重要課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