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海兵,王煥平,王麗梅,周泰華,張群生
(中建六局土木工程有限公司,天津 300457)
橋梁通常采用鋼箱梁結構,鋼箱梁也稱鋼板箱型梁,具備自重較小、強度較高等特點,且跨越能力良好[1-3]。鋼箱梁可通過多種方法完成施工[4],如何在不影響橋下交通的同時,以最少的施工成本完成鋼箱梁施工是重難點。頂推法施工過程中無須使用支架及大型機械設備,因此,可在施工場地較小的情況下完成鋼箱梁施工。程少東等[5-6]針對分別展開相關研究,提出的拼裝和吊裝技術可較好完成鋼箱梁施工,但消耗較大物力。本文以最小物力消耗為前提,在占地最小的情況下施工鋼箱梁,研究基于頂推法的高架鋼箱梁橋施工技術。
某高架鋼箱梁橋為等高連續鋼箱梁,長170m,為單箱雙室閉合截面,橋梁頂板寬15m,底板寬9.5m,懸臂長2m,橋梁中心線高出鋼箱梁外輪廓2.2m,鋼箱梁采用Q345,Q370鋼材質,工程平面結構如圖1所示,施工現場如圖2所示。

圖1 高架鋼箱梁橋結構平面(單位:m)

圖2 工程施工現場
步履式頂推施工技術由智能控制、基座、液壓油缸(頂升、側移、頂推)、驅動系統等組成。智能控制通過計算機程序控制千斤頂移動,完成頂升、側移、頂推等操作。通過千斤頂縱向頂升鋼梁后,推動鋼箱梁向前移動[7],控制千斤頂回落,使鋼箱梁降落在墊塊位置上,控制水平千斤頂歸位。循環上述操作,將鋼箱梁推移至理想位置。頂推控制如圖3所示,共確定6組(對應2個點為1組)頂推點,各頂推點推力如表1所示。

圖3 頂推控制施工示意
采用MIDAS Civil軟件構建高架鋼箱梁橋有限元模型,如圖4所示。

圖4 有限元模型
鋼箱梁主梁模擬采用190個梁單元,鋼箱梁分為12個施工節段,依據鋼箱梁結構,修正模型容重[8]。頂推過程中,通過激活強制位移進行模擬,由于混凝土橋面和鋼箱梁間存在共同耦合受力的情況,因此,該模擬采用剛性連接。成橋時,墩頂和支座下節點間的自由度為全部約束,采用彈性連接完成支座模擬后,將剛度數值輸入其中。
頂推法施工過程中,由于軸線偏移、支點縱橫向間距及風荷載等因素均影響橋梁傾覆穩定性[9],因此,需計算鋼箱梁在穩定情況下的傾覆穩定性。
設橋梁總荷載為F總,包含橋梁自重和施工荷載,穩定狀態下,橋梁傾覆扭矩和穩定扭矩相等,公式如下:
F總e+F內e內=F外e外
(1)
式中:e表示偏心距,對應總荷載;F內,F外分別表示內側支座和外側支座的支反力;e內表示內側支座和梁體間距,e外表示外側支座和梁體間距。
F總=F內+F外
(2)
(3)
如果橋梁橫向傾覆處于臨界點,則F內=0,且e=e外;如果梁體處于穩定狀態,則e
(4)
式中:k>2.5時,表示橋梁穩定性滿足規范標準。
為分析采用頂推法的施工質量,可通過模糊分析法定量分析施工后橋梁的風險概率[10]。
設Ω表示風險空間,對應鋼箱梁存在的任意風險事件A,Ω用B1,B2,...,Bn進行劃分,鋼箱梁質量風險全概率計算如下:
(5)
對于A(P(A)>0)來說,發生質量風險的概率如下:
(6)
式中:Ai表示引發鋼箱梁質量風險A的因素;Bi表示引發鋼箱梁質量風險B的因素,對應各種風險。基于貝葉斯理論即可完成鋼箱梁質量風險源的先驗、后驗及似然3種概率,利用式(5)可獲取全部風險源的風險概率,取值范圍為(0.001,1.0),將其劃分成3個階段,分別為(0.001,0.009),(0.01,0.09),(0.1,1.0),即沒有風險、可能存在風險、存在風險。
計算風險概率后,需判斷該風險造成的損失,基于模糊分析構建模糊風險損失綜合評價模型,首先構建風險因素集和風險損失責備集,分別用U={UCij}和V={v1,v2,v3,v4}表示,Ci,j表示風險因素,V中的4個因素分別表示風險損失等級,即較低、一般、較大、嚴重,依次用等級1~4表示,依據隸屬函數得出如下模糊評價模型:
Gi=Wij·Rij
(7)
式中:Gi,Wij,Rij分別表示判斷結果向量、權向量及判斷矩陣。以此確定基于頂推法完成鋼箱梁施工過程中,各風險源造成的質量風險等級。
通過MIDAS模型計算鋼箱梁承載力:
q=1.45[(D2-d2)fc+d2fy]-26.1
(8)
式中:D表示鋼板開孔直徑;d表示貫穿鋼筋直徑;fc表示抗壓強度;fy表示貫穿鋼筋屈服強度。
將模型數據輸入MIDAS中模擬鋼箱梁頂推施工過程,關鍵工況如下:①工況1 完成45m長鋼箱梁的拼裝,頂推至20m,使導梁位于2號墩;②工況2 完成40m長鋼箱梁拼裝,頂推至25m,使導梁位于3號墩;③工況3 完成40m長鋼箱梁拼裝,頂推至30m,使導梁位于4號墩;④工況4 完成45m鋼箱梁拼裝,頂推至35m,使導梁位于5號墩;⑤工況5 繼續頂推20m,將鋼箱梁推至目標位置,拆除導梁。
根據關鍵工況施工詳情,在這5種工況下,臨時墩的臨時最大支反力、鋼箱梁最大拉應力和壓應力、導梁最大撓度結果,如表2所示。

表2 施工技術分析結果
表2中,采用頂推法施工鋼箱梁過程中,工況3中的鋼箱梁累計頂推高度為75m,臨時墩的最大支反力、鋼箱梁最大拉應力和壓應力、導梁最大撓度分別達1 797kN,89.51MPa,-19.7MPa,397.1mm,此時,導梁已達最大懸臂狀態,導致鋼箱梁產生不均勻應力,影響穩定性,為保證鋼箱梁安裝穩定性,應采用臨時支撐等方式輔助鋼箱梁施工。
采用頂推法施工鋼箱梁后,可通過鋼箱梁承載力判斷施工技術的優劣,結合鋼箱梁荷載,計算鋼箱梁極限承載力。該測試中,結合橋梁自重荷載、車輛行駛荷載、支座沉降荷載、梯度溫度變化荷載,獲取鋼箱梁結構在綜合荷載下的應力分布,如圖5所示。

圖5 鋼箱梁在綜合荷載下的應力分布
依據圖5可知,在多種組合荷載下,鋼箱梁結構應力分布不均勻,應力方向趨于集中,且集中應力過大,使鋼箱梁不穩定。因此,施工過程中,應實時關注每個工況的穩定性,及時調整施工工況方案,保證施工后橋梁的穩定性,避免集中應力過大。
頂推法施工過程受多種因素影響和干擾,施工時易出現支點脫空、軸線偏移等問題,且受風荷載影響,故從以上3個方向分析頂推法施工的優劣。
3.3.1支點脫空對鋼箱梁穩定性的影響
選取鋼箱梁內、外側各4組對應支點,研究分別脫空后的穩定系數變化情況,如圖6所示。

圖6 支點脫空后穩定系數變化結果
由圖6可知,內、外兩側第1組支點發生脫空后,內側k<2.5,外側略高于2.5,表明第1組支點脫空后,對鋼箱梁穩定性影響較大,其抗傾覆穩定性不滿足標準需求;其他支點脫空后,k均較大程度高于2.5的標準需求。表明采用頂推法施工鋼箱梁過程中,對端部支點的頂推尤為重要,需保證該位置支點不發生脫空,以保證鋼箱梁的抗傾覆穩定性。
3.3.2軸線偏移對鋼箱梁穩定性的影響
頂推法施工過程中,均設定中軸線,但實際操作時,中軸線與設定中軸線會產生間距,即軸線偏移。軸線偏移后穩定系數變化如圖7所示。

圖7 軸線偏移后穩定系數的變化結果
由圖7可知,軸線偏移距離越大,k值越低,當偏移距離>30cm后,k值臨近最低標準甚至低于標準值,因此,施工過程中,需控制軸線偏移距離≤30cm。
3.3.3風荷載對鋼箱梁穩定性的影響
鋼箱梁施工過程中,風荷載影響鋼箱梁的穩定性,因此,將風荷載數據輸入MIDAS計算模型中,通過調節不同風力等級,模擬風荷載對鋼箱梁穩定性的影響,獲取不同風力等級下k值的變化,如圖8所示。

圖8 風荷載變化下穩定系數的變化結果
由圖8可知,隨著風力等級逐漸增加,k值逐漸下降,但仍顯著高于標準值。當風力等級達到6級后,k值為4左右,明顯高于標準值,結合各橋梁施工規范制度,當風力等級>6級后,應停止施工,因此,風荷載對鋼箱梁施工影響較小,對鋼箱梁抗傾覆穩定性能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通過橋梁風險概率和損失分析,模擬施工過程中的風險概率評估和風險損失等級判斷測試。結合橋梁自重荷載、車輛行駛荷載、支座沉降荷載、梯度溫度變化荷載等荷載組合,獲取頂推施工技術在5種施工工況下,每個工況的風險概率和風險損失結果,以分析頂推施工技術的施工質量,結果如圖9所示。

圖9 風險概率評估和風險損失等級判斷結果
由圖9可知,5種工況中,每個工況的風險概率和風險損失結果均存在一定差異,其中工況3的風險概率約為0.02,存在較低的風險損失,其余工況的風險概率均低于0.009,表明不會造成風險損失。因此,采用頂推法施工鋼箱梁時,及時調整施工工藝,即能夠保證良好的施工質量。
頂推法是跨度較大橋梁的主要施工技術[11-16],本文對高架鋼箱梁橋施工中的應用展開研究,結合有限模型及穩定性計算和風險概率計算,獲取該技術的施工效果和工程質量。結果顯示,采用該技術施工鋼箱梁過程中,應控制脫空支點和軸線偏移距離,以保證良好的施工效果和橋梁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