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兒小名開心,人如其名。她出生后幾乎不哭鬧,只要吃飽喝足,就安靜可人,即使有需求也頂多發出一陣“嗯哼”。
開心上一年級時,我們搬進了單位附近的新居。新居新灶,引得我烹飪的興趣也提升不少。開心很愛看我燒菜,尤其愛看我燒她非常喜歡吃的雞蛋、雞爪。我掌勺時,她不時會弄出些驚嘆聲。我叫她別大驚小怪,開心就會故意瞪大眼睛對我一陣亂夸:“哎呀,看我媽這一手,還不得去五星級酒店當首席廚師?”
一日,我從超市買回了雞爪。解凍,清洗,配料,打算用糟鹵浸了做泡椒鳳爪。開心聽到廚房響動,馬上從琴房趕來,在一旁笑瞇瞇地看著我收拾。忽然間,她在我耳邊細聲道:“咦,看這爪兒,白里透紅,像不像媽媽您這雙巧手?”這比喻讓我氣得七竅生煙,待我抽手想揪她一下小耳朵時,她早就帶著銀鈴般的笑聲逃到了琴房。
那時,開心正值換牙期,豁了好幾顆牙,本來吃東西就相當麻煩,她卻喜歡上了嗑瓜子。不過,她不是嗑給自己吃。每天晚上,或南瓜子或葵花籽,她總要為我們夫妻倆嗑上兩份瓜子仁。我先生讓她自己吃。她便會一副嬉皮笑臉樣,卻又說著讓我們感動的話,“老師說的,父母愛幼,孩子要尊老,給爸媽嗑瓜子,我當是做老師布置的作業哩。”喜得她爸半夜還喜滋滋地嘀咕著,“嗯,貼心,咱閨女真是件貼心小棉襖啊。”
三年級放寒假之前,開心拿到了自讀書以來的第一張“三好學生”獎狀,她干媽竟然送給她一部手機作為獎勵。我并未沒收她的手機,只希望她能夠合理使用,學會自律。沒想到開心主動提出手機交由我保管,如要用它拍照聽音樂什么的,自會向我申請使用。
見孩子這么懂事,我更放心,只是囑咐她,一不可將手機帶進學校,二不可因它而影響學習,千萬記住玩物喪志的道理。
兩天后,家中用于留言的小黑板上,竟然出現“玩物存志”四字。這稚嫩的筆跡分明是在向我宣告:開心已懂事了!
開心讀小學期間,我從不讓她上補習班,而是一有機會就帶她去旅行,有時我去外地進修,也會帶她一起去。我的目的是讓孩子注重身心健康,而不是死追考分。還別說,這一招對孩子很管用,開心的成績在班里雖不是數一數二,但每個學期都會領回一張張獎狀。
見開心學習自覺,做事也有分寸,所以她入讀初中后,我們在管理上就更加放開,比如在使用手機這事上,就再也沒去干涉她。她稍有空隙便用手機學習英語,疲倦了就聽聽音樂放松一下,可以說,手機成了開心的大半個英語教師。也正是如此,中考時她的英語取得了非常理想的成績,助她進入了省重點高中。
今年立冬之后,冷空氣頻來。一天,開心晚自習回到家,放下書包便勾著我的脖子說,“媽媽,快查查明天幾度,提醒太太穿暖和一點,可不能讓她感冒。”
開心的太太是我外婆,今年已經89歲。老人至今耳聰目明,精神矍鑠。2009年,我在先生的支持下,在我母親所住小區內為外婆購置了一個小套房,下樓即是公園。每次我與開心去看她,如果天氣好,開心都會陪著老人在公園散步。老人常掛嘴邊的就是:“有開心在身邊,真是太開心了啊!”
開心提醒了我之后還是不放心,干脆拿出手機直接給太太打電話。
“太太,高三學習忙,開心好多天沒來看您了。明天是星期天,我要去學校補習,但可以回家吃飯,麻煩您過來一趟,讓我陪您一起吃飯好嗎?您來的話,媽媽就可以多燒幾個好菜,讓我沾光了。”
第二天早上,我買好菜就把外婆接了過來。在客廳,我把開心的相冊給外婆看,自己去廚房準備午餐。汽鍋雞、清蒸鱸魚、檸檬蝦等等,都是老人平時喜歡吃的菜品。
十點多后,老人就不時看著掛鐘,每看一次就會問我一聲,開心還有多久回來。快十二點時,門鈴驟然響起。一見面,開心先是緊緊地抱了抱太太,接著馬上拉著她去了洗手間,為老人洗好手后,又攙扶著她坐到了餐桌邊。
開心將自己的飯碗放一邊,先幫太太剝了一會蝦,這才端起飯碗。一老一少就像遇著了知音,不知講了多少開心的事。
去學校的時間到了,我們三人一起下樓。開心自己去學校,我送老人回住處。開心攙扶著太太來到樓下,又親昵地撫了撫她的臉,這才離去。
送完外婆回家的路上,我接到老人打來的電話,“開心這孩子,怎么還在我口袋里塞了兩百塊錢?要我說呀,咱有這個開心果陪著,每天都是甜日子喲。”
我禁不住連連點頭。
劉依侖:江蘇省企業作家協會會員,作品散見于多家報刊。
編輯??? 肖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