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萌
一、2021年整體市場回顧
全球疫情蔓延下,中國國內消費市場韌性更加凸顯,消費需求對經濟增長的主要拉動作用進一步顯現。隨著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深入推進,供給對需求調整的適應能力不斷提升,有利于擴大消費,對經濟持續穩健發展有良好的支撐。前三季度,最終消費支出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為64.8%,比上半年提高3.1個百分點。消費在回暖,1~11月份,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99554億元,同比增長13.7%,保持兩位數較快增長。升級類消費較快增長,雖然消費受到疫情的擾動,但從總體來看,消費升級的態勢在持續,1~11月份,限額以上單位金銀珠寶類和文化辦公用品類等升級類商品的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34.1%和20.2%,明顯快于全部商品零售額增速。線上消費持續火熱,網絡購物較快增長,1~11月份,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98056億元,增長13.2%,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為24.5%。實體零售穩中有升,百貨店和購物中心商品零售額兩年平均增速分別加快0.3和0.5個百分點。物流體系強力支撐線上線下消費,物流行業從業者超400萬,12月9日,我國2021年快遞業務量已突破1000億件大關,日均服務用戶近7億人次,快遞業務量全年同比預計超過30%。
家電作為我國消費市場的重要支柱品類,市場表現備受關注。中國家電市場經歷2020年的深跌后,在2021年迎來反彈。受到2020年月度基數影響因素,2021年一季度同比增幅最高,之后逐月收窄。根據泛博瑞數據,2021年家電市場全年整體規模好于2020年,增長8.4%,但規模略低于2019年。分月規模看,6月及11月是全年明顯的銷售高峰月份,主要是受益于“618”及“雙十一”的效應。其他月份規模比較平均,沒有明顯的波谷。
二、家電主要品類2021年回顧及未來展望
1.彩電
作為傳統制造業的領頭行業,彩電行業早已進入以替換為主的存量市場。且受到消費者觀看視頻的設備由大屏轉向小屏的影響,彩電的顯示功能被手機平板等電子產品替代,消費者使用習慣和購買需求弱化,導致市場零售量規模幾年來持續走低。2020年疊加疫情因素,零售量規模更是跌入谷底,然而在去年基數較低的情況下,2021年零售量規模仍未能實現正增長,根據泛博瑞數據顯示,2021年彩電市場規模為3079萬臺,下降19.8%。受到2020年下半年面板價格飛漲的影響,傳導至2021年的終端銷售上,體現為2021年彩電均價大幅上揚,根據泛博瑞數據顯示,2021年彩電線上均價2965元,增長42.1%,線下均價4780元,增長23.7%,漲價幅度創歷史記錄。在量減價增的情況下,漲價幅度沖抵了量跌造成的缺口,使得2021年彩電市場零售額較2020年略有提升,增長為7.7%,達到1119億元。
彩電的大尺寸進化持續加速,根據泛博瑞數據顯示,2021年平均尺寸達到55.1吋;65吋銷售額占比已經達到21.4%,在2022年有望成為第一大尺寸;75吋在線下市場銷售占比突破8.0%,2022年則有望突破10%;75吋以上尺寸段增速最快,線上及線下零售額分別增長184%和54%。
新科技的加持,也給消費者帶來了更佳的感官享受,促進彩電產品的高端化進程。智能化方面,2021年智能電視滲透率超過95%,人工智能產品的滲透率已達到66.7%。分辨率方面,8K目前品牌及尺寸布局已經逐步完善,基本覆蓋了55吋以上尺寸段,整體零售額份額達到1.2%。顯示技術方面,基于各種新興顯示技術的產品都在蓬勃發展,2021年OLED零售額份額達到3.3%,QD零售額份額達到7.4%,MiniLED零售額份額達到0.6%。從產業鏈供給端看行業未來的發展,目前OLED面板均是LGD(LG電子)的天下,隨著SDC(三星電子)于2021年底出貨8.5代QD-OLED,形成新的面板供給勢力,OLED電視市場的整體規模和格局也將會迎來較大變化。三星將于2022年初公開QD-OLED電視,這意味著,全球OLED電視品牌將超過20個,生態系也將隨之擴張,OLED電視市場將加速成長。
根據泛博瑞預測,2022年中國彩電行業整體零售量規模將扭轉下滑走勢,提升至3321萬臺,但是,這種上升只是短暫的,從中長期來看,彩電行業存量市場的特點決定了需求量上升動力不足,難以維持長期的增長。面臨彩電產品使用場景受限、使用率下滑的困境,彩電企業應以產品硬件為基礎,更多地著眼于消費者,細分應用場景,重新定位產品線,方是未來破局之道。
2.空調
空調產品是受到宏觀經濟影響和天氣因素影響最大的家電品類。2020和2021年,由于房地產市場轉淡,疊加疫情的沖擊,空調行業規模連續兩年下滑,2020年和2021年零售量規模同比降幅分別為16.5%和13.2%。
在2021年內,空調行業已經快速完成了新舊能效切換,市場上的定頻產品幾乎全部淘汰。變頻新能效標準實施后,顧客更傾向于購買高能效標準的產品。
主打健康化和舒適化賣點的空調產品,在消費者需求和廠商推動下,市場表現分外搶眼。健康化空調的功能賣點主要包括新風、除菌、空氣凈化、自清潔,其中新風功能走勢最被看好。根據泛博瑞線下監測數據顯示數據,新風空調2021年零售額份接近5%,并在掛機3000元價格段和柜機7000元價格段開始布局,未來必將在中低端市場大幅起量,預計2022年新風空調增速將超過100%。舒適送風空調的功能賣點包括柔感風、無感風、自然風、恒溫立體送風等多種概念,2021年舒適風空調零售額份額,線上超過10%,下線超過20%,預計2022年增長可超過30%。
展望2022年,泛博瑞預測,空調市場將迎來量額齊漲,零售量和零售額規模將分別增長14.0%和5.9%。增長動力主要來源于兩方面:一是,空調一戶多臺的特性,決定了市場仍有增量空間。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2020年全國居民空調每百戶擁有量為117.7,2020年農村居民空調每百戶擁有量僅為73.8。我國的空調百戶擁有量與日本等發達國家相比,仍有較大差距,按照城市戶均兩臺,農村戶均一臺的目標計算,仍有廣闊的發展空間。二是,空調舊機替換高峰來臨,家電下鄉政策促成了2009~2011年的空調銷售高峰,這批老空調的使用時間已經長達10~12年,陸續開始汰舊換新的周期,對未來2年的空調銷售帶來利好。
3.冰箱及冰柜
泛博瑞數據顯示,2021年冰箱整體市場零售量微降,同比為-4.4%,零售額規模增長11.8%。受到成本上行的影響,及產品升級的帶動,冰箱均價漲幅較大。線上均價2468元,增長22.0%,線下均價5342元,增長15.3%
門體結構方面,因疫情反復的影響,消費者對食品囤積量及食品保存時長的要求提升,反映到冰箱產品的銷售上,可分區存儲的大容積多門產品份額持續增長。泛博瑞數據顯示,2021年多門零售額份額6成左右,,已成為冰箱市場的支柱型規格細分。價格結構方面,2021年,冰箱市場整體保持向高端化發展的步伐,各門體產品升級趨勢明顯,兩門及三門產品向4000元以上價格段延伸,多門及對開門產品向6000元以上價格段延伸。高端市場發展保持活力,10000元以上的多門冰箱和8000元以上的對開門冰箱增長最為迅速。
冰箱產品的發展上,越來越多生產企業推出超薄產品,輔以平嵌、零嵌等概念。鑒于多數家庭在經濟實力和購買意愿上,都更傾向于購買大容積冰箱,但是在更新換代的實際選購過程中,受限于原有冰箱的占地空間,消費者不得不降低對新冰箱容積的要求。所以針對此現象,冰箱企業在設計產品時,已重點考慮存量市場的購買痛點,在兼顧內部大容積的同時,盡量縮小冰箱的外觀尺寸,并考慮與家居家裝的整體融合。
冰柜產品的發展已逐漸進入產品成熟期,2021年冰柜市場持續保持良好的增長態勢,與2020年相比零售量和零售額分別增長17.3%和21.3%,而且與疫情前的2019年相比,整體表現也是明顯優于疫情前。
消費者對于冷柜的使用認知始終圍繞儲藏食物,這也使得冷柜的產品技術發展相對緩慢,產品同質化嚴重。由于近年來疫情、氣候災害等多重因素,帶動了消費者囤積食物的需求,也為冷柜產品帶來了結構上的調整空間。受到用戶家庭面積、擺放位置、購買力等因素影響,冰柜產業方向出現分化;一方面,傳統的家用冰柜產品呈現出換代態勢,由變溫柜替換雙溫柜、由小容積替換大容積,小容積變溫柜逐漸占據市場主流;另一方面,消費者個性化、多樣化的儲存需求,促進了冰吧、酒柜、立式冷凍柜等品類成為家居時尚單品,為傳統的冰柜市場帶來了新的增長拉動力。
根據泛博瑞預測,2022年預計冰箱品類零售量規模將保持微增態勢,均價將繼續提升,帶動零售額規模首次邁過千億元大關;2022年預計冰柜品類量額規模與2021年基本持平。
4.洗衣機及干衣機等
泛博瑞數據顯示,2021年洗衣機整體市場零售量和零售額規模分別增長8.3%和13.0%。洗衣機均價漲幅穩健,線上均價1550元,增長8.3%,線下均價3731元,增長11.7%。生產企業之間的競爭多從價格戰轉向價值戰,原因一是受原材料漲價影響,成本壓力加重,不支撐終端產品持續的價格戰;二是在消費升級的過程中,尤其是疫情發生后,消費者的心態發生變化,對僅具備洗漂脫等基礎功能的產品需求降低,而對如烘干、除菌、智能等高品質高附加值型功能的需求明顯提升,也促使生產企業將關注點更多聚焦于提升自身的產品品質。
按照主要分類看,洗衣機的銷售結構已步入穩定調整期,波輪、滾筒單洗、滾筒烘干等三大分類整體變化不大。細分到容積段看,滾筒洗衣機10公斤容積已成為市場主流,零售額占比超八成,同比略有增長,10公斤占比或已達到瓶頸,未來將向11公斤以上拓展;波輪洗衣機仍處于從8公斤向10公斤的切換期,目前10公斤以下產品零售額占到波輪洗衣機的六成,意味著未來還有很大的過渡空間。細分到價格段看,增長最快的價格段為10000元以上,線上增幅超過100%,線下增幅超過50%;其次是6000~8000元的中高價格段。
洗衣機產品的技術方向上,健康化賣點如蒸汽除菌、高溫洗滌、空氣洗等功能備受市場關注,據泛博瑞數據顯示,2021具備蒸汽除菌功能的產品零售量同比增長超過50%。另外,如纖薄化、智能化、自動投放、分區洗、母嬰迷你、熱泵式洗烘一體,也成為洗衣機發展關鍵詞。
干衣機市場目前仍處于增量狀態,2021年延續了前兩年的高速增長態勢,零售量和零售額同比分別增長107%和154%。其中熱泵烘干產品憑借高效節能健康等優勢份額不斷擴張,占據了干衣機市場絕大部分份額,量額均實現翻倍增長。品牌格局上,外資品牌在干衣機品類布局比較早,有一定的先發優勢,2021年是國產品牌干衣機厚積薄發的一年,國產品牌抓住了行業轉折機遇,銷售強勢發力,雙線市場份額均趕超外資品牌。
目前,洗護類家電已經不局限于洗衣機這種單一產品,市場正在向廣度拓展。一方面,“一臺洗衣機+一臺干衣機”的洗烘組合受到更多家庭的青睞,2021年套裝零售量同比增長超過300%。另一方面,細分人群的不同洗護需求催生了新興的家電品類,“洗衣+護衣”方面創新不斷,如迷你洗衣機、衣物護理機、洗鞋機,開辟了洗護家電的新賽道。
根據泛博瑞預測,2022年預計洗衣機品類將維持穩定向好態勢,量額微增;干衣機、衣物護理機等新興品類保持高速增長。
5.廚衛家電
廚房場景內,集成化家電正在興起,從儲存、處理、加工等方面,參與家庭餐飲全流程。以集成水槽洗碗機為例,產品集洗菜洗碗、凈水龍頭、垃圾處理、置物收納等多功能于一身,讓家庭在廚房有限的空間內享受到最大化的便捷,2021年產品銷售額同比增長超過100%。再以集成灶品類為例,在集成灶本身具備的基礎的煙灶功能之外,越來越多的消費者選擇額外附加蒸烤功能的型號,愿意為集成化功能買單,2020年,蒸烤式集成灶占到集成灶的銷售比例為24%,2021年這個比例大幅提升,已經超過50%。
衛浴場景內,能夠提供舒適沐浴和智能如廁的衛浴產品表現突出。熱水器產品目前家庭滲透率已經較高,尤其是在房地產市場增長緩慢的環境下,城鎮市場新增空間有限,購買需求以升級替換為主。在品質需求下,智慧沐浴和舒適沐浴的場景打造成為升級趨勢,熱水器各品牌的發力重點主要在健康、智能、舒適和外觀纖薄化等方面。電子座便器產品仍處于家庭從無到有的新興和普及階段,城鎮家庭的產品滲透率正在提高,很多家庭在裝修規劃時直接將電子座便器作為衛生間的標配,一些家庭在現有條件下將普通座便器改造為電子座便器,以方便家中的老人和母嬰使用。2021年電子座便器仍處于高速發展中,零售額同比增長超過30%,2021年產品宣傳的功能賣點主打安全環保、舒適享受和智能科技等概念。
品質型產品成為廚衛市場增長的主流,廚衛各高規格產品細分迎來不同程度的增長:400 Pa及以上大風壓油煙機同比增長線上超過150%,熱水器同比增長超過60%,12套及以上洗碗機同比增長接近60%,600G及以上純水機同比增長超過100%。這些代表著品質化的細分類,增速都遠超過其產品大類的整體增長。中長期來看,廚衛產品所擔當的家庭角色將逐漸轉變,具體來說,之前家庭選購廚衛產品時將其作為生活必需品,主要考慮產品所能實現的“溫”“飽”的基礎作用,表現為油煙機、燃氣灶、熱水器的廣泛普及,而未來選購產品時將更多考慮減輕家務負擔、廚衛環境舒適化等生活改善作用,將體現為洗碗機、凈水器、嵌入式一體機、垃圾處理器、智能馬桶等產品實現更快的普及。
6.生活小家電
小家電品類在2020年受到疫情沖擊較小,增速跑贏家電行業大盤,故2020年基數較高,2021年整體呈現降溫狀態。尤其是在電商促銷旺季“618”和“雙十一”,消費者對小家電的消費熱情不再高漲,銷售同比表現并不理想。
分品類看,傳統廚用小家電普遍降幅較大,電飯煲、電磁爐、電壓力鍋、食品料理機全年零售額分別下降13.7%、15.3%、12.5%、33.7%。這些傳統廚用小家電已經處于市場成熟期,一些品類如電飯煲基本是每戶家庭必備的剛需產品,目前保有率已經較高,所以增量空間正在收窄。與之形成對比的是,一些新興的西式廚用小家電強勢崛起,如多功能烹飪鍋、咖啡機、廚師機等,適合于初入廚房的年輕小白,而且符合少油少鹽,健康輕食的餐飲新時尚,受到越來越多年輕消費者的喜愛。清潔類小家電持續穩健增長,2020年因疫情期間人們提高家居環境清潔意識,蒸汽拖把、吸塵器、除甲醛空氣凈化器等小家電從中受益,2021年“消殺”賣點持續獲得消費者關注,清潔類小家電保持良好勢頭,普通吸塵器和機器人吸塵器零售額同比增長分別為34%和21%。環境舒適類小家電中,電風扇和電暖器市場表現冰火兩重天:2021~2022年冬季受拉尼娜事件和全球變暖等多方面影響,冷冬是大概率事件,電暖器需求旺盛,零售額同比增長35%;而2021年夏季受到幾個北上臺風的影響,各地降水較多,氣象局發布的高溫預警天數也是近幾年最少的,這些環境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了電風扇的購買需求,零售額同比下降18%。
渠道結構上看,線上渠道是小家電的主戰場。2021年線上渠道的零售額占比約73%,個別小家電品類線上渠道的零售額占比甚至超過85%,例如美發器、電水壺、抽濕機、電燉鍋等。但是,從渠道占比的變化看,2021年與2020年相比,線上渠道占比的提升幅度并不大,小家電線上75%的占比或已達到瓶頸。
品牌格局上看,2021年小家電頭部品牌的領先地位穩固,美的、九陽、蘇泊爾、戴森等巨頭在各自的傳統品類上保持顯著優勢,并依托強大的品牌力和資本財力,在立足主業的同時進行多元化的品類開拓,例如蘇泊爾在廚用小家電之外,布局空氣凈化器、吸塵器、電熨斗等品類,取得不俗業績,在各品類中份額都已躋身市場前十。小家電品牌格局也呈現出新變化,一批國內品牌快速增長,如廚用類小家電中,小米依靠極致性價比,小熊主打低價萌潮,都收獲了眾多消費者的喜愛;清潔類小家電中,添可率先開辟洗地機新賽道,石頭由掃地機器人的ODM業務成功轉型為自有品牌,云鯨憑借“拖布自動清洗”的創新功能,都帶動品牌認知度大幅提升,銷售表現在細分領域中脫穎而出。
三、2022年趨勢展望
中國經濟發展保持全球領先地位,長期向好的大勢不會改變,中國經濟也必將會在高質量發展的軌道上行穩致遠。展望2022年宏觀大勢,國際機構普遍看好我國經濟前景。國際基金貨幣組織預測,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有望達到5.6%;國際信用評級機構惠譽表示,中國經濟在恢復道路上已進入“成熟階段”,2022年中國經濟增速預計為5.5%,主權信用評級為A+,評級展望為穩定。
12月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指出,2022年經濟工作要穩字當頭、穩中求進,實施好擴大內需戰略,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積極擴大有效投資,增強發展內生動力。
中國是具有強勁韌性的超大型經濟體,這種韌性來自近1.5億市場主體的競爭力,來自經濟體系的完整性,來自超大規模的國內市場和億萬人民通過艱苦奮斗實現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從需求端看,我國消費市場空間廣闊、潛力巨大,消費復蘇基礎仍然穩健。隨著新型城鎮化加快推進、居民收入穩步增加、中等收入群體持續擴大以及社會保障不斷完善,14億多中國人的購買力和消費意愿越來越強。同時,受到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生育政策調整、綠色低碳發展、疫情防控需要等客觀因素影響,消費者對生活品質有了許多新追求,消費需求愈發多元化、細分化。例如廣受年輕人歡迎的智能穿戴設備、廚用小家電、美容個護小家電,適合老年人使用的按摩椅、智能安全監測產品等等,都表現出旺盛的市場需求和升級勢頭。未來,隨著一系列促消費政策的持續落地,消費潛力有望進一步釋放。穩中求進、持續上行的中國消費市場,勢必會為家電市場的未來發展,搭建最為穩健的舞臺。
展望未來家電市場,產品生態必將進一步完善,在科技升級和消費需求提升的雙驅動之下,智能化將成為家電產品的標準配置,通過手機或其他集成設備即可方便地控制所有家電,從而為家電產品互聯互通和產品升級帶來發展空間。生產企業通過技術創新、場景化應用落地,在專注提高外觀設計的同時,嚴格把控產品品質,為消費者提供更多元化更細分化的家電產品使用體驗。對市場參與者而言,要把握住我國家電存量市場階段的市場特點和契機,聚焦產品使用痛點、緊隨中國家庭人口結構變化步伐,深耕細分市場,依然擁有廣闊的發展空間。
2022年中國市場將迎來具有挑戰性的宏觀環境,基于北京冬奧會的舉辦、疫苗接種率提高、房地產市場去杠桿化、上游原材料漲價等諸多因素,國內消費市場的利好與風險交織疊加,總體形勢可能依舊嚴峻。2022年的家電行業同樣面臨諸多挑戰,我們更應沉著應對,在確定性因素中尋找增長點,把握行業發展的主動權,在高質量發展中贏得主動、贏得優勢、贏得未來。泛博瑞認為,2022年家電行業的新機遇主要來自于以下方面:
加速綠色轉型
2021年9月和10月,國務院發布了《關于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做好碳達峰碳中和工作的意見》和《2030年前碳達峰行動方案》,還將陸續發布重點領域和重點行業的實施方案,形成碳達峰、碳中和“1+N”政策體系,明確時間表、路線圖、施工圖。
對于制造業,要以科技創新為驅動,推進能源資源、產業結構、消費結構轉型升級,推動行業綠色發展。具體到家電行業,綠色發展進程已先行一步。家電行業已經比較早地進入了這條正確的賽道,《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于2004年即實施,經過多年普及,產品上的能效標識已深入人心,成為消費者選購家電產品時的重要參考依據。近幾年,家電行業仍在持續不懈推進綠色節能的進程,《新版能源效率標識管理辦法》于2016年實施,之后幾年如燃氣熱水器新國標,冰箱新國標,空調新國標等針對具體產品的標準也陸續實施,燃氣灶新國標也將在2022年1月1日替代現行的國標正式實施。產品的新國標與舊國標相比大幅提高了產品的節能要求,對節能減排政策的貫徹執行起到促進作用。隨著國家出臺碳達峰行動方案后,未來對家電產品的節能減碳進程勢必將提出更高的要求,市場參與者必須積極響應“雙碳”戰略,通過產品和宣傳引領家電行業的綠色制造和綠色消費,讓綠色家電走進更多城市和農村家庭,成為人們美好家居生活的一部分。
企業創新自主
根據工信部的數據顯示,我國累計建成5G基站103.7萬個,全球占比超70%;5G終端連接數近4.2億,全球占比超80%。我國企業聲明5G標準必要專利數、國產品牌5G系統設備出貨量、芯片設計能力等方面在全球具有領先優勢。在制造業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方面,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工序數控化率、數字化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分別達到53.7%和73.7%,智能制造裝備國內市場滿足率超過50%。
然而,這種領先優勢在2021年經受了嚴峻的挑戰,部分國家逆全球化而動,疊加全球遭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對全球產業鏈穩定和供應鏈暢通帶來空前挑戰,制造業的“芯片荒”問題在世界范圍內愈發凸顯。外部沖擊之下,中國家電行業供應鏈表現出了強大韌性,但同時也暴露出了一系列斷點堵點問題,從手機、電視、電腦等產品,到5G、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新領域,很多都受芯片短缺的困擾。
在這樣的背景下,聚焦產業鏈、供應鏈,提升穩定性和競爭力,重要而緊迫。新動能是支撐家電行業持續穩健恢復的重要力量,必須加大對創新領域的投入,未來在相應產業鏈形成新的競爭優勢。可以預見,2022年,家電行業供應鏈必將調整加速,以創新提高產業鏈上下游協作配套水平,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性和效率;以創新解決關鍵核心技術“卡脖子”問題,打破國外技術壟斷,實現關鍵零部件的國產化,以增強產業鏈供應鏈自主可控能力。同時,致力于提升我國家電產品質量、附加值和品牌知名度,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進而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競爭力,在開放合作中鍛造更強大綜合競爭力。
RCEP政策利好
2012年由東盟發起、歷時8年談判而達成的《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起生效。2021年11月11日,中國商務部表示,RCEP即將如期生效是東亞區域經濟一體化新的重大進展,將有力拉動區域內貿易投資增長,提升區域內整體營商環境,穩固區域產業鏈供應鏈。目前,國內實施RCEP的各項準備已經就緒,能夠確保協定生效時全面履行義務。
具體到家電行業而言,《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的生效對行業發展的利好主要體現在三方面:一是,RCEP的重要作用,就是降低貿易成本,成員國90%以上貨物貿易的關稅降為零關稅或在10年內降到零關稅,將極大地促進貿易投資便利化,加快推動建成統一的大市場,有利于中國家電品牌在區域市場的擴張,為中國家電生產企業的出海開辟更廣闊和順暢的航道。二是,RCEP提出將推動成員國在標準、技術法規和合格評定程序領域的工作中的信息交流與合作,這意味著將逐步減少不必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于中國家電生產企業而言,未來無論在產品生產設計上還是售后服務上,企業都將有更自由的空間。三是,中日韓等國已經成為全球制造業的中心,尤其是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的家電出口國,將隨著區域經濟一體化的深化而進一步依托于區域資源稟賦,形成區域內的產業鏈、價值鏈和供應鏈的閉環,有利于保障供應鏈安全,提高生產效率,縮短交付周期,以及降低生產和物流成本。
四、結語
當前,我國正處于構建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深化供給側改革的關鍵時期,家電行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有了新的變化。中國家電行業已確立在“十四五”末期成為全球家電科技創新的引領者的目標,在當前這個變革的時代,唯有鍥而不舍堅持創新,堅定不移做好自己的事情,才能實現我們的目標,成就中國家電行業更加光明的未來。
2022年,中國家電人將始終不忘初心,扎根行業,持續推動家電技術進步和高質量發展,加強需求管理及消費引導,為推動行業穩步邁入全新發展階段而奮斗;為滿足人民消費升級需求,為人民創造美好生活而奮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