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張玉芳
對話嘉賓
四川省就業服務管理局局長 王祎
廣西民族大學發展規劃處副處長、副教授 吳成林
遂寧射洪市人社局局長 龔國穎
成都市金牛區駟馬橋街道曹家巷社區黨委書記 劉異飛
就業是民生之本、財富之源和社會穩定之基。一直以來,我省始終把促進就業作為深入推進民生建設的重要抓手,大力開展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工作,把就業創業服務做實做細做優,促進更多群眾在“家門口”實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不斷提升群眾的幸福感和獲得感。如何理解充分就業社區建設這項工作的意義?如何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工作,將充分就業社區“建 ”到居民“心坎”上?帶著這些問題,本刊記者與受邀嘉賓進行了深度對話。
本刊記者: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工作是一項民生工程,如何理解推進這項工作的意義?在推進該項工作中,應體現怎樣的工作邏輯?
吳成林:當前,隨著城鎮化的不斷發展,城市居住人口和城市流動人口不斷增多,社區必須高度關注就業困難人員、大學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的就業情況,開展相應的援助服務工作,解決好轄區內居民“吃飯”這個基本民生問題。近年來,各地通過充分就業社區建設這項民心工程,逐步實現了基層治理機制創新、社會管理和服務機制健全,讓社區內有勞動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勞動者、登記失業人員和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充分就業,充分發揮出了“小社區、大就業”的引領示范作用。在我看來,充分就業社區建設是社區公共服務能力的體現,也是建設百姓安居樂業幸福家園的基礎。社區要及時了解居民“就業”這一“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幫助居民解決實際問題,讓居民住得放心、就業安心、過得開心,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滿意度和獲得感。
基于此,社區需建立就業幫扶長效機制,并與就業主管部門形成合力,不斷健全社區管理和服務體制,增強社區公共服務能力,提高社區治理效能。社區應聯合各方力量,遵循以下工作邏輯:一是強化黨建引領。充分發揮黨建引領作用,成立創建充分就業社區領導小組,由社區黨組織書記任組長,按照“社區—網格—小區—樓宇”四級黨組織體系,發揮黨組織和黨員的作用,將黨的領導貫穿社區就業服務工作的全過程,融入到就業服務的各個環節中??沙闪⒕蜆I工作黨員志愿服務隊等,在就業服務中發揮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二是健全就業體系。以社區網格化管理為基礎,建立健全“協同推進、層層落實、分工明確、責任到人”的社區就業服務體系,充分發揮社區能人、志愿者、退休人員的作用,整合各種社會力量,完善社會就業服務機制,共同打造“人人有責、人人盡責、人人享有”的基層社會治理共同體。三是提高服務質量。就業是人民群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社區就業服務工作要從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的角度出發,充分了解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零就業家庭的就業狀況和服務需求,做好臺賬管理,定期開展調查統計和跟蹤服務,做好就業信息供給和就業推薦等精準化服務,不斷增強社區就業服務能力, 提高服務質量。
本刊記者:就業是最大的民生。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強化就業優先政策”“各地都要千方百計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就業主管部門,人社部門如何有力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工作,促進群眾更充分更高質量就業?
王祎:社區是聯系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充分就業社區在推動就業政策落實、服務落地,提高勞動者對就業的獲得感和滿意度等方面具有重要意義。我們始終高度重視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工作,將其納入就業工作整體規劃,多措并舉,精準施策,充分發揮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作用,著力為群眾提供高效、便捷、優質的公共就業創業服務。2021年,全省城鎮新增就業105.12萬人,失業人員再就業32.24萬人,就業困難人員就業8.6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為3.60%,圓滿完成各項目標任務。主要做法有四點。一是建臺賬,摸清人員情況。依托四川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管理信息系統建立失業人員基本情況、掌握技能、就業意愿、培訓需求等信息臺賬,并根據情況提供針對性的職業指導、崗位推薦、技能培訓、創業培訓等服務。二是搭平臺,促進供需對接。常態化開展“就業援助月”“春風行動”“百日千萬”網絡招聘等就業服務系列活動,利用四川公共招聘網、“四川e 就業”微信公眾號發布求職招聘信息,為群眾搭建精準高效的線上線下供需對接平臺。三是優網絡,方便群眾辦事。加強基層平臺信息網絡建設,大力發展“互聯網+”就業服務,推行就業創業服務全上網,實現公共就業服務業務全省通辦、全網通辦,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四是強隊伍,提升服務質量。每年對基層公共就業服務人員開展專項業務培訓,大力開展崗位練兵活動,積極營造全系統學習提能、爭先創優氛圍。今年,我們將舉辦第二屆公共就業服務專項業務競賽,選拔培養更多優秀的基層公共就業服務人員,以賽促練,以賽促訓,實現競賽活動與能力提升雙促進、共提高。下一步,我們將以充分就業社區建設為抓手,進一步加強基層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建設,切實將就業創業政策和服務落實到基層,全力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以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和省第十二次黨代會勝利召開。
龔國穎:為進一步落實關于穩就業、保就業相關工作要求,射洪市以社區就業為抓手,幫助社區內下崗失業人員、就業困難人員等各類失業人員就業,就業率達到85%以上,困難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90%以上,零就業家庭成員中至少有1 人實現穩定就業,轄區內有就業能力和就業愿望的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90%以上。充分就業社區的認定和創建也成為射洪市全面提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工作水平的重要“推桿”。
在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工作中,射洪市依托全市21個鎮、2個街道和20個城區社區基層公共就業服務平臺,落實社區就業困難人員服務專員制度,通過網格化服務,全面摸排收集轄區居民就業創業需求,對就業困難人員實行“一對一”就業幫扶,有針對性推薦崗位,并定期或不定期地跟蹤回訪。構建完善的就業服務機制,提升居民就業競爭力,拓寬就業渠道,組織有就業、創業意愿的下崗職工和待業人員參加創業培訓。并結合國家認證標準和居民興趣愛好,開辦了母嬰護理、電腦、家政等技能培訓;為有創業意愿的居民開辦了創業培訓班,培養居民創業思維,降低創業風險,協助其申請創業擔保貸款、創業補貼。在各鎮、街道、社區通過宣傳欄、微信群、QQ 群、廣場LED 電子屏等宣傳就業創業政策。目前,射洪市已創建國家級充分就業社區1個、省級充分就業社區1個、市級充分就業社區1個。接下來,射洪市將進一步提升基層公共就業服務水平,落實就業創業政策,創建人民群眾滿意的人社公共服務體系。
本刊記者: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也是黨委和政府聯系群眾、服務群眾的“最后一公里”。結合工作實際,請談下社區如何推進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工作?
劉異飛:成都市金牛區駟馬橋街道曹家巷社區曾是成都市中心城區最大的危舊房棚戶區,拆遷中,曹家巷社區充分發揮群眾的力量,探索出“自治改造”新模式。同時,總結出了變“政府主體”為“群眾主體”,變“代民做主”為“請民當家”,變“行政強勢”為“與民協商”的“曹家巷工作法”,努力實現政府意圖與群眾訴求的高度契合,有力推動社區“改”出了新面貌,創“造”了群眾的新生活環境。
如今,在充分就業社區建設工作中,我們也活用“曹家巷工作法”引導群眾主動參與,重視群眾訴求,把居民對曹家巷社區美好未來的向往與居民就業創業需求進行有機結合,探索制定了“產消者計劃”。在“產消者計劃”實施下,社區為居民提供就業創業幫扶服務,幫助他們利用自己的技能在社區實現就業或創業的同時為社區提供服務,他們也從其他社區成員處獲得其他服務,每個人既是生產者也是消費者,從而形成“社區小經濟”治理模式。這種“共建共治共享”的模式不僅促進社區居民充分就業,也有效連接了社區居民,讓居民在家門口實現自己價值的同時促進了居民間的交流溝通,增強居民對社區的歸屬感。
同時,為了做深做細就業創業服務,曹家巷社區結合實際建立了《曹家巷社區就業創業管理工作實施辦法》等就業創業服務和就業管理工作制度。通過政策的落實、傾力的幫扶,曹家巷社區實現連續三年無群眾投訴就業創業服務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