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牧華、李若一在 《西南大學學報》2021年第3期撰文指出,我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在過去的百年中,以馬克思主義基本立場、觀點、方法為指導,不斷與我國的具體實際相結合,獲得了理論上的發展與突破,指導著我國教育事業的持續開拓與創新。新中國成立前,馬克思主義教育學完成了理論品性的確立,其基本原理在楊賢江的 《新教育大綱》 中得到了系統闡釋,并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革命根據地教育實踐中實現了早期的本土化發展。新中國成立后,我國馬克思主義教育學以馬列主義和毛澤東教育思想為堅定指引,形成了基本的理論框架,明確了教育性質、立場、原則、目的。改革開放后,對中國特色的持續探索實現了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理論體系的突破,使其性質更加明確、價值更加凸顯、理念更加深入。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教育事業的發展更加需要深入理解馬克思主義的內涵要義,完成好馬克思主義教育學的本土化發展與時代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