邵紅俠,趙桂英,劉彰基
(大慶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黑龍江 大慶 163712)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黨支部要擔負好直接教育黨員、管理黨員、監督黨員和組織群眾、宣傳群眾、凝聚群眾、服務群眾的職責,引導廣大黨員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堅持‘三會一課’制度,推進黨的基層組織設置和活動方式創新,加強基層黨組織帶頭人隊伍建設,擴大基層黨組織覆蓋面,著力解決一些基層黨組織弱化、虛化、邊緣化問題。”[1]這為黨支部標準化建設樹立了明確的標準,提出了遵循的原則。圍繞如何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加強基層黨組織建設的重要論述,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和全國組織工作會議精神,全面加強基層黨組織的各方面建設,各級各類基層黨組織都進行了諸多的實踐探索。大慶師范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立足于打造先進黨支部,以提升標準化和規范化為目標,通過學習研究踐行大慶精神鐵人精神,黨員隊伍、教師風貌潛移默化地發生了變化,學鐵人講鐵人做鐵人成鐵人,成為黨員尤其是青年教師成長軌跡的縮影,基層黨建工作效果突出,具有一定的借鑒和推廣意義。
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一貫對黨支部建設非常重視。黨成立前夕,我們就有叫“組”或者是“小組”的組織,黨成立后,基層組織統稱為支部,它是我們黨深深根植于基層的根。習近平總書記曾經說過,我們共產黨可以說是全世界最重視基層的黨。基礎不牢,地動山搖,基層黨組織是我們黨作為執政黨直接聯系基層的一個紐帶。2018年召開的全國組織工作會議上又強調:“要加強支部標準化、規范化建設。”[2]標準決定質量,有什么樣的標準就有什么樣的質量。基層黨建工作涉及組織建設、作風建設等方面,具有鮮明的黨性和實踐性。如何全面推進基層黨建工作質量,培育打造先進黨支部,提升基層黨組織質量和加強新時代黨的建設,需要以黨支部標準化為著力點,樹立標準理念和意識,構建標準化體系。新時代高校黨建“雙創”工作重點任務指南 (基層黨支部) 中對黨支部“七個有力”的建設要求,都對基層黨建有了更高的標準,更嚴格的要求。因此,需要把支部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納入支部建設,提升支部工作質量,增強工作創新。
黨組織先進不先進,主要體現在黨支部建設是否先進,能否高效調動人民群眾的積極性上。通過推進支部標準化建設,基層黨組織體系更具活力,更有質量,功能全面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把企業、農村、機關、學校、科研院所、街道社區、社會組織等基層黨組織建設成為宣傳黨的主張、貫徹黨的決定、領導基層治理、團結動員群眾、推動改革發展的堅強戰斗堡壘。”[1]這是第一次以黨的文件形式正式提出這個重要論斷,為黨支部解決怎么干、怎么干好的問題指明了方向。首先,通過標準、制度層面建設黨支部,黨支部能更突出地發揮著影響黨員群眾,凝聚黨員群眾,并能保持和充分發揮其在基層中的先鋒模范作用,有助于支部凝聚力提升。其次,通過支部標準化建設,對黨組織進行明確定位,支部發展特色突出,能夠更好地理清黨組織的內部關系,靈活設置黨組織機構,發揮黨的組織職能。
基層黨建工作對業務工作有保障和促進作用,對業務的高質量發展有推動作用,正所謂圍繞中心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黨的十八大以來,基層黨組織工作總體向好,工作不斷深入且成效彰顯。當然,我們也不否認存在一些現實問題,比如,黨建與中心工作結合不緊密,黨建工作缺少創新意識和手段,與中心工作脫節,流于形式等問題,導致黨建吸引力和凝聚力不夠,基層黨建工作無特色。目前,從中央、地方到基層都以標準化為黨支部工作著力點,將標準化的原理、方法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力圖解決黨建工作存在的問題,推動黨建工作創新發展。支部標準化建設的推動和實施,離不開科學解決黨建工作和業務工作的深度融合。一方面,以業務為黨建工作的切入點,提升工作的突破口,使黨建工作有載體,能落地。另一方面,通過標準化建設,突出支部特色,將工作的著力點放在為業務提供動力和排憂解難上,做到黨建與業務目標同向、任務同下、運行同步、成效同考,避免黨建和業務“兩張皮”。
紅色資源是中國共產黨在革命戰爭年代和新中國成立以來所形成的具有資政育人意義的歷史遺存,是一種以物質形態、信息形態和精神形態表現出來的資源。[3]紅色文化資源與生俱來具備與黨支部標準化建設密切相連的特征,它植根于中國本土,反映著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思想,它所蘊含的堅定的理想信念與基層黨建中理想信念的教育內容相一致,是對黨員進行理想信念教育的重要資源。基層黨建工作的主要內容就是加強黨員的理想信念教育,而紅色文化資源恰好是基層黨建工作紅色教育的重要內容。2019年5月21日, 《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 出臺,在第三章黨員教育基本任務中突出強調了“進行革命傳統教育,引導黨員學習黨史、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銘記黨的奮斗歷程,弘揚黨的優良傳統,傳承紅色基因,踐行共產黨人價值觀,激發愛國主義熱情。”[4]可見,基層黨建黨員教育的內容與紅色文化資源之間是融合與共生的關系,紅色文化資源通過協同黨員教育內容,能夠創新黨建工作的內容、形式以及思考維度,激發出黨員個體的創造活力,促進各類型特色黨支部的形成。
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資源與加強和提升基層黨建工作具有相同的價值取向和意義。紅色文化資源本身蘊含著豐富的愛國主義精神內涵,充分體現了為祖國和民族的利益奮不顧身、英勇戰斗的精神,是革命先輩長期積累沉淀出來的寶貴精神財富,是民族精神和時代精神的融合,是珍貴的文化資源和重要的教育資源。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資源對堅定理想信念,培養艱苦奮斗、自強不息的精神具有重要意義。基層黨建工作的目標和質量與傳承弘揚紅色文化資源密切相關,基層黨建工作的重要內容就是要培養黨員干部無私奉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精神,傳承弘揚黨的優良傳統,永葆黨員本色。加強和完善紅色文化資源在基層黨建工作中的運用,是傳承和弘揚紅色文化資源的需要,同時黨員通過學習感受紅色文化,領悟紅色精神的內涵和意義,能提升黨員黨性修養,推進黨支部建設水平和成效,黨支部標準化建設蘊含和能實現對紅色文化的傳承和創新意義。
紅色文化資源內容豐富、形式多樣,將紅色文化資源運用于基層黨建工作有利于豐富基層黨建的內容和創新工作方法,為基層黨建內容提供重要載體,二者之間有天然契合的因果關系。支部開展黨的基礎理論教育、黨的理想信念教育,培養集體主義責任感,培育堅毅政治品質,堅定馬克思主義信仰等等,都離不開對紅色文化資源的景仰和敬畏。紅色文化資源中體現的革命精神和革命品質,蘊含的黨的建設思想和經驗,凝結的共產黨人艱苦奮斗的成果,都是基層黨建可開發利用的資源,能豐富基層黨建教育內容、活躍教育氛圍、拓展黨建工作方式。在基層黨建工作中,方法創新程度日益成為影響黨建成效高低的重要因素。實踐充分證明對紅色文化資源有效傳承利用,能推動支部標準化建設進程。比如,在對黨員進行理論教育的同時,可以充分利用紅色歌曲、紅色故事增加理論教育的生動性,以紅色文化資源為基礎組織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觀看紅色演出、舉辦紅歌會等,有助于黨員了解研究熟悉黨史故事,使其在親身實踐中不斷提高自身政治站位,樹立標準意識和規范理念。
《中國共產黨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條例》 中明確提出在黨員教育基本任務中包含傳承紅色基因的教育,這為教育黨員指明了方向。大慶紅色文化資源是大慶的政治優勢和精神內涵,其不僅能夠為人們提供思想力量,同時也能提供精神資源,在支部標準化培育創建過程中,依托大慶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結合支部自身實際,深化大慶紅色文化資源的紅色教育功能,用大慶紅色文化資源補足黨員精神之“鈣”,實現教育黨員有力。支部在黨員教育內容上,堅持把學懂弄通做實大慶精神鐵人精神擺在個人自學和集體學習的重要位置。堅持開展“四個一”活動:每天半小時自學一次、每周研討交流一次、每月專題輔導一次、每年撰寫一篇論文,推動黨員養成自覺跟進學習領會大慶精神鐵人精神的良好習慣。通過持續跟進實施,明顯感覺到支部黨員在堅定理想信念、奉獻擔當、錘煉黨性、激發斗志等方面明顯提高。支部黨員時常感慨:從大慶精神鐵人精神中感悟到了崇高,從大慶紅色基因中得到了洗禮,從大慶優良傳統中汲取了力量。支部黨員對鐵人“五講”耳熟能詳,用鐵人精神鍛造作風,化思想自覺為行動自覺,支部做到把紅色教育、紅色基因傳承落實到帶好隊伍、教育黨員、抓好基層黨建的實際行動當中。例如,在面對高標準壓力大的教育部研修任務時,支部將疏導解壓作為工作著力點,以“講鐵人·做鐵人”為教育切入點,以“舍我其誰”的擔當,牢固理想信念、保證黨員以飽滿的熱情、最佳的狀態投入到緊張的工作中,保質保量地完成研修任務。
黨員體現著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擔負著黨的執政使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要每個基層黨組織和每個共產黨員都有強烈的宗旨意識和責任意識,都能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先鋒模范作用,我們黨就會很有力量。對黨員的管理是基層黨支部基礎性、經常性的工作,它的工作成效關系到基層黨建工作的成敗。復雜多變的國內外形勢和環境給基層黨員管理工作帶來了很多挑戰和考驗。對待黨員的管理,重在日常,突出在見效。因此,支部在標準化培育創建過程中,在如何能充分利用大慶紅色文化資源優勢,創新管理黨員工作方法上下功夫,既做到嚴管也要體現厚愛。通過探索思考,提出了“講大慶學鐵人”“向優良傳統要思路”的支部建設思路,創新工作機制,細化工作規范。一方面,支部委員做到“五清”:清楚黨支部工作基本業務、清楚上級對黨支部建設的基本要求、清楚大慶精神和傳統的基本內容、清楚職工思想動態和家庭狀況、清楚學院教學科研管理基本情況,主動關注教師的思想動態,做好隊伍穩定工作,提升支部在黨員心中的歸屬感,感受到組織的溫暖和關懷。另一方面 ,黨支部細化“三會一課”等工作規范,創新主題黨日形式,有效激發調動黨員的主體作用,探索多讓黨員說、多讓黨員參與的管理方法,改變傳統單一的開會學習、傳達會議精神等基層黨建工作方式。支部在依托大慶紅色文化資源優勢,結合歷史事件節點,實地考察、實地瞻仰、講大慶精神鐵人精神、講鐵人故事。組織黨員講傳統、講先進事跡、講感悟,身邊人講身邊事,共鳴感被激發,由靜態學習變動態行動與感悟,讓組織生活“活”起來,以模范行動詮釋大慶紅色文化資源魅力,讓黨員每次都學有所獲。
培育創建先進黨支部,首先要明確黨建的目的和價值,將黨建服務中心工作、凝聚黨員、發揮戰斗堡壘作用落實到具體和日常工作當中,以理論研究促進黨建提升、以學科優勢帶動支部建設。兩年來支部積極探索黨建引領與凝聚中心工作的方式和途徑,探索以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優良傳統來推進工作、解決問題,促進黨建和業務的融合,激發了組織能力、活力、合力,形成了干勁十足,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的狀態。支部工作以教學、科研、研修為中心,充分發揮黨支部戰斗堡壘作用和黨員的先鋒模范作用,給黨員群眾干工作的平臺,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形成黨組織落實各項戰略部署的支撐力量,實現黨建與教學科研相互促進,黨建與業務實現相融互促,培育形成了科研項目黨建化和黨建工作項目化工作模式創新。通過開展“學經典·悟思想”黨支部主題活動和創新創優項目,把政治理論學習與教師教學科研緊密結合,將黨員作用發揮體現在教學、科研項目攻關上,支部活動與教學科研工作有效結合,黨建工作與業務工作深度融合,引領黨員圍繞辦學育人目標,扛起育人責任使命進行教學、科研、研修,使黨員從心靈深處感悟和領會大慶精神鐵人精神,堅定理想信念,充滿“黨味”的組織力身份意識更強了、黨員歸屬感也更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