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 明
(浙江同濟科技職業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浙江 杭州 311231)
當前,數字經濟逐漸成為新時代中國重要的經濟形態,數字技術賦能經濟社會發展已經成為新時代的重要發展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激發數字經濟活力,增強數字政府效能,優化數字社會環境,構建數字合作格局,筑牢數字安全屏障,讓數字文明造福各國人民。”[1]杭州作為大運河的端點城市,千百年來積累的運河文化,改革開放以來不斷完善的運河旅游服務體系都是新時代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建設的重要依托和寶貴財富。以數字經濟模式發展杭州大運河文旅事業、產業,數字賦能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建設是當前新的時代要求。
數字技術作為當前一種新興的生產要素,在參與到社會生產的過程中,必然會刺激傳統的生產方式和理念的變革,重塑經濟社會的發展形態,進而通過融入具體的產業、行業,不斷衍生出適應數字經濟發展的新業態、新模式。杭州大運河文化和旅游產業的發展,同樣必須順應數字經濟時代的發展,以數字技術賦能文旅資源的開放和建設,探索新時代文旅產業發展的新模式。
1.數字經濟全方位發展推進的需要。數字經濟的產生以及蓬勃發展是當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具體表現之一。作為新時代中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手段,數字經濟有利于進一步加快經濟增長方式轉變,掀起一場新經濟技術革命。數字經濟的全方位發展,是在實現中國社會主義經濟現代化建設過程中不可或缺的坐標。數字賦能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的建設本質是數字經濟模式、技術在具體產業中的一項實踐。杭州大運河積累的豐富文旅資源,能夠充分反映地方特色、民族特性、歷史特征等重要文化要素,以數字技術賦能傳統文旅資源的創新性建設,是數字經濟在杭州文化和旅游領域全面推進,助力新時代杭州大運河文旅事業和產業發展的重大舉措,也提升了優秀文化在經濟建設中的引領力。
2.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現代化建設的需要。杭州,大運河的發端。“有時候我們是很難分辨,到底是運河促成了杭州的高度富庶,還是以富庶的杭州為代表的江南糧倉引發了運河的漕運使命。”[2]一方面,大運河給予杭州經濟的助力是多領域的;另一方面,杭州獨特的地理歷史環境又沉淀出豐富的杭州運河文化,不斷催生了以運河為主題的形形色色的文旅活動。進入新世紀以來,杭州大運河先后進行了多次修繕和綜合保護提升工程,打造了以運河文化廣場、小河直街和拱宸橋等諸多文旅景點,已經形成具備了一定影響力的文旅品牌。和其他傳統文化、旅游產業發展一樣,以數字技術賦能文旅資源建設,是實現傳統文旅產業向互聯網+新形態模式轉變,創新性發展的重要手段。杭州運河傳統文旅資源的轉型發展同樣亟須數字技術的加持,依托新技術、新平臺為“老瓶”裝“新酒”,從而適應經濟新常態的需要。
3.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建設需要“數字化”。如今,數字經濟在經濟發展模式中占據重要地位。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的開發也必須向著數字化的方向發展。千百年來,杭州大運河在歷史的變遷中留下了豐富多彩的文化形式、旅游景點,但隨著杭州邁入千萬級人口體量的大都市和城市建設日益加快的現實,人們必須找到“新城”建設和“舊址”保護之間的均衡點。通過數字經濟的理念和技術手段,構建城市“智慧大腦”,更合理地規劃城市空間布局,能夠很好地保護杭州大運河文化和旅游資源。杭州大運河相對散落的文旅資源,特別是反映一定歷史時期的特定文化現象,難免隨著運河經濟功能的降低,在歲月流逝中模糊,甚至消弭。以新興的數字經濟技術手段,開發新形態的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例如,可以通過虛擬仿真等新技術,還原杭州大運河在不同社會發展階段的風貌,讓人們身臨其境地“穿越”時空的限制,從而獲得更生動的文旅體驗。數字經濟的發展,數字技術的運用,是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獲得“新生”的必由之路。
數字經濟的發展對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建設的創新性轉型提出了要求,數字賦能與杭州大運河文旅產業的品質提升之間存在高度契合的關系。數字賦能為文旅資源的開發和利用,帶來了新技術、寬平臺和更多的參與者,從而推動了杭州大運河文旅發展的時代適應性。
1.新技術手段和資源虛擬化的契合性。數字技術的崛起催生了數字經濟的發展,也催動著新的產業革命。以傳統的實體文旅資源為基礎,依托新的數字經濟技術,進行文旅資源的虛擬化開發和運用,成為推動文旅產業新業態發展的重要方式,新技術手段和文旅資源虛擬化的契合,適應了當前的經濟社會的實際。以數字賦能,結合杭州文旅資源的特點,加大虛擬化資源的開發和利用,依托杭州數字經濟建設走在全國前列的技術優勢,率先建成獨具特色的虛擬旅游方式。例如,通過虛擬仿真技術建設線上運河展覽館,通過數字信息技術開發以運河文化為主題的動漫游戲、網絡文創產品等。從而擴轉新時代文旅產業的外延,在全國形成示范效應,這是時代賦予杭州大運河文旅產業發展進步的新契機。
2.寬平臺載體和資源品牌化的契合性。數字經濟的全面鋪開,互聯網技術日益成熟,互聯網平臺的發展不斷壯大,已經成為一股強大的社會經濟力量。文旅資源品牌的建設需要通過互聯網平臺,不斷擴大其在國內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增進文旅宣傳的交互性。創新發展適應數字經濟時代的互聯網文旅營銷平臺,發掘新形態的文旅資源商業價值,不斷提升新模式文旅活動的體驗感。通過諸如微信、快手和抖音等知名互聯網平臺,開發消費者數字旅游的多元體驗方式,擴大文旅產業的新型內需,促進數字經濟和文旅產業發展同頻共振。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建設,也需要依托已有的互聯網平臺,發揮網絡平臺的文化宣傳和商業經濟效能。在各種合適的平臺上建立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的宣傳欄目,充分利用現有的數字技術,探索有杭州大運河文旅特色的虛擬現實景區、虛擬現實娛樂、5D造景人、AI導游導覽導購等數字技術與傳統文旅創業相契合的發展著力點,以數字賦能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
3.多群體參與和資源大眾化的契合性。數字技術不斷發展,數字化服務的水平不斷提高,參與互聯網+經濟活動的成本不斷降低。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發布第49次 《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 ,截至2021年12月,中國網民規模達10.32億,居于世界首位。而數字經濟的外延早已超越互聯網的限制,輻射到社會生活的各大領域,可以說當前社會人人都是數字經濟的參與者。數字經濟,特別是互聯網平臺,為不同群體以各種新的方式參與到經濟生活之中提供了更為便捷的條件,數字賦能文旅資源的建設也必須向大眾化前進。中國的文旅產業歸根到底是為最廣大人民群眾服務,也只有服務好最廣大人民群眾,得到群眾的認可和支持產業才能不斷發展壯大。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的開發和利用,要充分考慮不同群體的需求。杭州大運河文化承載著千百年來兩岸居民、往來商客的價值認同、審美情趣、文娛方式以及思維習慣等,是不同人群在不同歷史時空的各種實踐活動的反映,在不斷適應社會發展的過程中,形成了一系列與大運河息息相關的各種人群、階層之間思想文化的“最大公約數”。通過數字化的技術手段,加強這種優秀的傳統文化的宣傳和傳承,并給予新時代的特定內涵,是數字經濟時代實現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突破杭州和運河的地域限制,以服務中國乃至全世界的又一個發展的新機遇。
浙江、杭州數字經濟的大發展,為數字賦能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建設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優勢。大運河文旅資源開放和建設的實踐,離不開制度的保障、技術的依托和成果的搭載。
1.加強制度保障,構建規范市場。在數字經濟發展過程中,要善于總結經驗,形成科學的制度體系,推動制度創新,充分發揮制度對經濟的促進作用。大運河文旅產業的發展,需要不斷完善城市各項政策法規,出臺一系列激勵政策。2022年初,杭州市就編制并發布 《杭州大運河國家文化公園規劃》 ,加大對包括杭州大運河在內的文旅產業的政策扶植力度。相關部門應該繼續出臺激勵以數字技術賦能文旅資源建設的法律法規、政策優惠等。如,給予數字文旅企業稅收減免、低息貸款等優惠,政府應加大對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開設新形態大運河文旅資源開發的專項扶持基金等。一方面,通過制度完善加強對大運河文旅資源數字化開發和建設的保障和維護;另一方面,通過制度激勵提高大運河文旅產業抵御風險的能力和持續發展的助力。
2.加大技術革新,推動資源開發。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數字產業化,依靠信息技術創新驅動,不斷催生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用新動能推動新發展。”[3]數字經濟發展的大環境中,傳統文旅資源必然需要結合發展的實際,以數字化的技術手段加大對其外延的開發。以技術的發展和革新,來推動文旅資源建設的創新發展成為推動文旅資源向數字化方向發展的重要方式。數字賦能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開發,就是以“大運河文化”為內核,融入“數字技術”手段,從而推動數字技術和文旅資源的協同創新。杭州數字經濟基礎雄厚,擁有眾多頂尖企業、研究單位和科研實踐人才,科研有針對性地就大運河文旅產業的特點,開發一些新的數字技術來推動文旅資源的數字化發展,以技術革新推動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開發和建設。
3.加速成果轉化,形成良性互動。數字科技發展的過程中產生的諸如算法、大數據資料、數據模型等多種形式的科學理論和技術,要直接作用于經濟發展,特別是融入文旅資源建設,必然需要依托一定的成果形式、表現手段才能被大眾接受并服務于大眾,從而產生社會經濟效益。基于數字經濟發展的模式,數字技術運作的方式,分析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開發的需求側結構,嘗試開發以運河文化為主要內核的文旅產品。如,在熱門網絡游戲中融入運河的場景風土人情,增強玩家對運河文化的了解與喜愛、制作發行相關的動漫、文創產品,以新技術手段打破時空局限,充分發掘出杭州大運河文旅資源的時代價值,打造數字賦能文旅資源建設的金名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