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葉小梅
德陽綿竹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以黨建為引領,找準黨建與業務結合關鍵點,走出了一條黨建與勞動仲裁工作雙融雙促的新路徑。近年來,綿竹市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院先后榮獲“四川省勞動人事爭議示范仲裁院”“四川省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優質服務窗口”稱號;2020年10月,承辦川渝勞動人事爭議案例研討會并作經驗交流發言;2021年12月,指導鼎達集團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成功創建“四川省勞動人事爭議金牌調解組織”。
堅持從“心”出發。圍繞建設高素質專業化黨員仲裁員隊伍,綿竹市勞動爭議仲裁院創新倡導開展“來有迎聲、問有答聲、走有送聲,來訪要熱心、聽取陳述要耐心、風險告知要真心、處理問題要細心”的“三聲”“四心”服務模式,整合調解室、仲裁庭、咨詢室等現有場地設施,因地制宜打造“陽光”仲裁院,開辟仲裁“暖心角”, 暢通從咨詢到調解、從調解再到庭審的勞動爭議閉環調處機制,不斷提升仲裁服務軟實力。
堅持用“情”服務。實行一次性告知制度,讓當事人少跑路,并開通“綠色通道”,破解農民工、生活困難的勞動者等弱勢群體申訴難、辦案期限長等問題。1—6月,為42名女職工開庭調解處理涉及經濟補償、賠償金以及工傷傷殘賠償等糾紛。
堅持創“新”辦案。著力構建快捷、便捷、高效、利民的調解仲裁工作新機制,推行“要素式”辦案模式,將法定審限內結案率提升到95%,將裁決文書文字量減少約30%。
堅持用“學”促提高。組織仲裁院內部庭審觀摩評議和裁決書評比活動,規范庭審程序和提升仲裁員裁決書的書寫水平。
堅持用“優”強服務。面對當前的現實難題,全力爭取答辯期的縮短或放棄,引導雙方當事人從政策視角、實際經營角度厘清矛盾點,解好爭議結,促進案件調解結案。1—6月,簡易處理調解結案67件,調解結案率達63%。
探索用“合”強隊伍。探索勞動監察與勞動仲裁職能整合,按照“兩個部門,一套人馬”的思路,將勞動就業股與仲裁院的職能與人員進行整合,同時運行行政執法與勞動仲裁兩套制度,一個窗口受理、分類辦理和處置,所有勞動人事爭議案件實現當日立案、當日組庭、當日約談企業或組織調解,提高辦事效率,最大程度以“真心”換“真薪”。
公益援助,靠前服務。將黨建融入到勞動爭議預防、調解、辦案中,積極打造“陽光仲裁”勞動爭議仲裁調解品牌。主動與司法局合作組建公益律師援助團,為勞動者提供免費“一站式”法律援助服務。1—6月,共為10名勞動者提供免費的法律援助服務。同時以黨員仲裁員為主建立法律咨詢服務臺,為農民工、困難職工、女職工等特殊困難群體提供免費法律咨詢服務及仲裁引導。1—6月,提供免費法律咨詢及仲裁引導共600余人次。
優化流程,部門聯動。加強仲裁案件精細化管理,開辟仲裁“綠色通道”,建立法院、司法、人社、工會、街道等多部門聯動機制,調派支部黨員和業務骨干進駐單位進行現場辦公,實現“先援助、快立案、促保全、早結案、預執行”的無縫對接辦案流程。
建章立制,規范管理。與綿竹市人民法院對接協商,率先出臺勞動人事爭議裁審銜接的暫行辦法,對如何統一裁審受理范圍、規范裁審程序、裁執銜接等明確工作流程。
重辦案過程,強化“五公開”。即開庭案由、時間、地點、仲裁庭組成人員公開,仲裁規則公開,審理程序公開,舉證、質證、認證環節公開,仲裁結果公開。同時結合“陽光仲裁”的深入開展,今年啟動“仲裁開放日”活動,凡符合條件的公民在開庭時可參與旁聽,有效增進全社會對仲裁工作的理解與支持。
強化宣傳,和諧用工。將勞動人事爭議仲裁關口前移、重心下沉,與企業開展協作共建,黨支部黨員主動入園入企進行普法宣傳,并組建“流動仲裁庭”。同時選樹本市5家優質企業作為示范企業開展“仲企共建”活動,指派優秀黨員仲裁員到企業集中開展勞動法律法規培訓活動,以典型案例為教材,以案釋法,實現“辦理一案,預防一片”。
提前預判,源頭防控。針對勞動爭議易發企業,勞動仲裁部門采取約談企業負責人的方式,發放勞動爭議風險防范提示材料,警示企業加強源頭管理。1—6月,約談企業、送達仲裁建議書4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