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楠, 朱蘊蘭, 陳宏偉, 王文斌, 方文艷
(徐州工程學院食品與生物工程學院,江蘇省食品生物加工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江蘇省食品資源開發與質量安全重點建設實驗室,江蘇 徐州 221018)
樺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Fr.)Pilat)是一種珍稀藥食真菌,主要分布于芬蘭、波蘭、俄羅斯西伯利亞、日本北部,以及我國黑龍江省和吉林省等寒冷地區。樺褐孔菌屬擔子菌亞門、層菌綱、非褐菌目、多孔菌科、褐臥孔菌屬真菌,又名白樺茸、樺樹菇等,常被譽為“西伯利亞靈芝”。樺褐孔菌無任何毒副作用,具有抗腫瘤、降血糖、降血壓、抗病毒、增強免疫力、抗氧化、抗衰老、抑制病毒傳播、抗過敏、抗炎等作用[1-5]。樺褐孔菌的主要化學成分包括多糖、羊毛甾烷型三萜類化合物、多酚、樺褐孔菌素、樺褐孔菌醇、栓菌酸、葉酸衍生物、芳香族物質、單寧化合物、固醇類、生物堿類、黑色素類及木質素類化合物等[6-9]。近年來,研究人員在樺褐孔菌多糖、萜類等主要活性物質的提取、功能和深層發酵條件優化,以及藥理作用和臨床應用等方面進行了大量研究[10-16]。
樺褐孔菌作為藥食兩用真菌,已經被制作成膠囊、針劑、糖漿、茶湯、坐浴劑、氣霧劑、調味品、面包、香腸、餅干、飲料、壓片糖果等的加工輔助品和食用色素原料等[17]。隨著環境質量的不斷下降和快節奏生活壓力的增加,越來越多的人處于亞健康狀態,與此同時,由于人們對健康生活的需求而產生了眾多的功能性食品,功能飲料是其中最為常見的產品之一。目前,樺褐孔菌飲料品種單一、數量有限,本研究通過生物技術方法提取樺褐孔菌的活性物質,優化樺褐孔菌復合飲料配方,測定飲料的抗氧化能力,希望為豐富功能性飲料市場的產品種類、滿足特定人群的需求提供幫助。
樺褐孔菌(Inonotus obliquus),購買于黑龍江大興安嶺森源山產品有限公司。
甲醇、苯酚、葡萄糖(天津市福晨化學試劑廠),濃硫酸(上海蘇懿化學試劑有限公司),無水乙醇(國藥集團化學試劑有限公司),乙酸乙酯(天津市致遠化學試劑有限公司),香草醛(山東西亞化學工業有限公司),冰醋酸(西隴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高氯酸(天津市東方化工廠),異丙醇(上海建信化工有限公司),白樺脂醇(Sigma 公司),DPPH(源葉生物有限公司),以上均為分析純。白糖(徐州市綠然食品有限公司),明膠(福建中興食品配料有限公司),無水檸檬酸(福建中興食品配料有限公司),茉莉花茶(蕪湖市豐德林工貿有限責任公司),以上均為食品級。
800Y 型高速多功能粉碎機(永康市鉑歐五金制品有限公司),DHG-9075A 型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慧泰儀器制造有限公司),TU-1810 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北京普析通用儀器有限責任公司),FA2104N 型電子天平(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XO-SM100型超聲波微波協同反應工作站(南京先歐儀器制造有限公司),L550 型臺式低速離心機(湖南湘儀實驗室儀器開發有限公司),ST16R 型低溫高速冷凍離心機(北京聯合科力科技有限公司),YXQ-LS-100A 型立式壓力蒸汽滅菌器(上海東亞壓力容器制造有限公司),HH-4 型數顯電子恒溫水浴鍋(常州國華電器有限公司),R201BL 型旋轉蒸發器(上海電生科技有限公司),SHB-Ⅲ型循環水式多用真空泵(鄭州長城科工貿有限公司)。
1.4.1 試驗流程
樺褐孔菌多糖和三萜類物質提取流程如圖1 所示。樺褐孔菌飲料制備流程如圖2 所示。

圖1 樺褐孔菌多糖和三萜類物質提取流程Fig. 1 Extraction process of polysaccharides and triterpenoids from Inonotus obliquus

圖2 樺褐孔菌飲料制備流程Fig. 2 Preparation process of beverage from Inonotus obliquus
1.4.2 樺褐孔菌多糖提取及含量測定
(1)樺褐孔菌多糖提取。將樺褐孔菌子實體在65 °C 條件下鼓風干燥至恒質量,粉碎后過40 目篩得到樺褐孔菌子實體粉末。準確稱取5 g 樺褐孔菌子實體粉末樣品放入燒杯,按1∶40 的料液比加入蒸餾水200 mL,攪拌,用400 W 超聲波處理10 min,間隔10 s 共處理20 次,4 000 r/min 條件下離心15 min,取上清液,在55 °C 條件下旋轉蒸發濃縮處理,得到樺褐孔菌粗多糖水提物,加入濃縮液4 倍體積的無水乙醇,搖勻,放于4 °C 冰箱12 h,8 000 r/min 條件下離心10 min,收集沉淀,用無水乙醇洗滌,將其放于60 °C 烘箱干燥至恒質量,即得樺褐孔菌粗多糖。
(2)樺褐孔菌多糖含量測定。以葡萄糖為標準品,采用苯酚?硫酸比色法測定。①葡萄糖標準曲線的制備。準確稱取100 mg 葡萄糖標準品,在100 mL 容量瓶中定容,即得到濃度為1.0 mg/mL 的葡萄糖標準液。吸取配制的葡萄糖標準液10 mL,將其加入到100 mL 的容量瓶中定容,則制得終濃度為0.1 mg/mL 的葡萄糖標準應用液。取干燥具塞試管并1~6 標號,依次精密吸取葡萄糖標準系列應用液0.10、0.20、0.40、0.60、0.80 和1.00 mL (分別相當于葡萄糖0.01、0.02、0.04、0.06、0.08 和0.10 mg)置于試管中,補水至2.0 mL,再向試管中加入1.0 mL 5 %的苯酚溶液和10.0 mL 濃硫酸溶液,充分混勻,將其沸水浴2 min,充分冷卻,用蒸餾水于0 號管做相同處理為空白對照,在485 nm 波長處測定吸光值,以葡萄糖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值為縱坐標繪制葡萄糖標準曲線,并求回歸方程。②將提取的粗多糖溶于定量的蒸餾水中,吸取2 mL 按上述葡萄糖標準曲線制備方法測定吸光值,根據葡萄糖標準曲線回歸方程計算多糖含量。
1.4.3 樺褐孔菌三萜提取及含量測定
(1)樺褐孔菌三萜的提取。與多糖提取條件相同,將上清液旋轉蒸發濃縮,放于60 °C 烘箱干燥至恒質量,得到水提粗三萜。
(2)樺褐孔菌三萜含量測定。以白樺脂醇為標準品,采取香草醛?冰醋酸?高氯酸分光光度法測定。①白樺脂醇標準曲線的制備。準確稱取白樺脂醇標準品10 mg,將其加到小燒杯中,加入少量的甲醇溶液攪拌使其完全溶解,倒入250 mL 的容量瓶中,加入甲醇溶液定容,搖勻,即得到40 μg/mL 的標準品溶液。取干燥具塞試管并0~7 標號,依次精確吸取白樺脂醇標準品甲醇溶液0、0.20、0.40、0.60、0.80、1.00、1.20和1.40 mL(分別相當于白樺脂醇0、8、16、24、32、40、48 和56 μg)于具塞試管中,沸水浴揮干溶劑,加入0.2 mL 新鮮配制的5%香草醛?冰醋酸溶液和0.8 mL的高氯酸,60 °C 水浴反應20 min,冰水冷卻至室溫,再加乙酸乙酯定容至5 mL,搖勻,用0 號管做參比,在550 nm 波長處測定吸光值,以白樺脂醇濃度為橫坐標,吸光值為縱坐標繪制標準曲線,并求回歸方程。②將提取的粗三萜溶于定量的甲醇中,吸取1 mL,按上述白樺脂醇標準曲線制備方法測定吸光值,根據白樺脂醇標準曲線回歸方程計算三萜含量。
1.4.4 樺褐孔菌提取液制備
按1∶40 的料液比,在同1.4.2 節樺褐孔菌多糖提取的超聲與離心參數下,得到上清液,即樺褐孔菌提取液。
1.4.5 茉莉花茶提取液制備
準確稱量4 g 茉莉花茶,沖泡于200 mL 的95 °C 水中,靜置5 min,即得到0.02 g/mL 的茉莉花茶水溶液,經抽濾后得到沒有懸浮物的茉莉花茶提取液。
1.4.6 樺褐孔菌飲料配方單因素試驗
按流程方法制備飲料,選擇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20%、25%、30%、35%、40%)、白糖添加量(4%、6%、8%、10%、12%)、明膠添加量(0.1%、0.2%、0.3%、0.4%、0.5%)、檸檬酸添加量(0.10%、0.15%、0.20%、0.25%、0.30%)、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量(3%、4%、5%、6%、7%)的條件下,固定4 種因素添加原料的量,變化1 個因素進行單因素試驗,采用感官評定方法對樺褐孔菌飲料感官指標進行評定。
樺褐孔菌飲料感官指標評定標準如表1 所示。測定時隨機由10 人組成感官評定測試組進行測定,表示為X±S。

表1 樺褐孔菌飲料感官評定標準Tab. 1 Sensory evaluation standard of Inonotus obliquus beverage
1.4.8 樺褐孔菌飲料配方多因素正交試驗
在單因素試驗基礎上,選擇樺褐孔菌提取液、白糖、明膠、檸檬酸、茉莉花茶提取液5 個因素,設定4 個水平,以感官評分為指標進行L16(45)的正交試驗,確定樺褐孔菌飲料的最佳配方。因素水平如表2 所示。

表2 正交試驗因素水平Tab. 2 Factors and level of orthogonal experimental
1.4.9 樺褐孔菌飲料的穩定性測定
取適量樺褐孔菌飲料,在3 000 r/min 條件下離心30 min,將上清液稀釋10 倍,在610 nm 波長下測定離心前及稀釋后的吸光值,計算飲品的穩定系數R。
1.4.7 感官指標評定方法

1.4.10 樺褐孔菌飲料抗氧化能力測定
采用DPPH 自由基清除試驗來測定抗氧化功能。用無水乙醇配制0.1 mmol/L 的DPPH 自由基乙醇溶液,避光保存待用。參照文獻[18]方法,測定最佳配方制備的樺褐孔菌飲料DPPH 自由基清除率的具體試驗方法如下。以Vc 溶液作參比,量取最佳配方下獲得的樺褐孔菌飲料2 mL 及DPPH 溶液2 mL 加入到同一具塞試管中,充分搖勻,室溫下暗處避光靜置30 min 后,于517 nm波長處測定吸光度A樣品,同時測定樺褐孔菌飲料2 mL與無水乙醇2 mL 相同處理的吸光度A對照,以及蒸餾水2 mL 與DPPH 溶液2 mL 相同處理的吸光度A空白,均平行測定3 次,求取平均值。

葡萄糖標準回歸方程為y=8.924 4x1+0.022,R2=0.992 8,式中y為吸光值,x1為葡萄糖濃度(mg/mL)。標準曲線結果表明,葡萄糖標準品在0~0.05 mg/mL 范圍內與吸光度的線性關系良好,可以用于樺褐孔菌提取液多糖含量的測定。
經測定,樺褐孔菌提取液多糖濃度為2.5 mg/mL。
三萜標準品白樺脂醇的回歸方程為y=0.008x2+0.020 7,R2=0.993 6,式中y為吸光值,x2為白樺脂醇濃度(μg/mL)。標準曲線結果表明,白樺脂醇標準品在0~56 μg/mL 范圍內與吸光度的線性關系良好,回歸方程可以用于樺褐孔菌提取液三萜含量的測定。
經測定,樺褐孔菌提取液三萜濃度為0.248 mg/mL。
2.3.1 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
在固定白糖添加量為8%、明膠添加量為0.3%、檸檬酸添加量為0.2%、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量為4%的條件下,添加不同量的樺褐孔菌提取液,對樺褐孔菌飲料感官指標進行評定,結果如圖3 所示。當樺褐孔菌提取液的添加量達到30%時,感官得分最高。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少,飲料顏色較淺,滋氣味較為淡薄。當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超過30%時,樺褐孔菌飲料口感略微苦澀,顏色過深。

圖3 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對飲料感官指標的影響Fig. 3 Effect of amount of Inonotus obliquus extract on sensory indexes of beverage
2.3.2 白糖添加量
在固定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為30%、明膠添加量為0.3%、檸檬酸添加量為0.2%、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量為4%的條件下,添加不同量的白糖,采用感官評定方法對樺褐孔菌飲料進行評定,結果如圖4 所示。當白糖添加量達到8%時,感官得分最高。白糖添加量少,飲料甜味較為淡薄,酸甜不協調。當白糖添加量超過8%時,樺褐孔菌飲料過甜。

圖4 白糖添加量對樺褐孔菌飲料感官指標的影響Fig. 4 Effects of white sugar supplemental level on sensory indexes of Inonotus obliquus beverage
2.3.3 明膠添加量
在固定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為30%、白糖添加量為8%、檸檬酸添加量為0.2%、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量為4%的條件下,添加不同量的明膠,采用感官評定方法對樺褐孔菌飲料進行評定,結果如圖5 所示。當明膠添加量達到0.3%時,感官得分最高。明膠添加量少,飲料穩定性差。當明膠添加量超過0.3%時,樺褐孔菌飲料變得輕微黏稠和渾濁。

圖5 明膠添加量對樺褐孔菌飲料感官指標的影響Fig. 5 Effects of gelatin supplemental level on sensory indexes of Inonotus obliquus beverage
2.3.4 檸檬酸添加量
在固定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為30%、白糖添加量為8%、明膠添加量為0.3%、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量為4%的條件下,添加不同量的檸檬酸,采用感官評定方法對樺褐孔菌飲料進行評定,結果如圖6 所示。當檸檬酸添加量達到0.2%時,感官得分最高。檸檬酸添加量少,飲料酸味較為淡薄,酸甜不協調。當檸檬酸添加量超過0.2%時樺褐孔菌飲料變得過酸,酸味突出,口感差。

圖6 檸檬酸添加量對樺褐孔菌飲料感官指標的影響Fig. 6 Effects of citric acid supplemental level on sensory indexes of Inonotus obliquus beverage
2.3.5 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量
在固定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為30%、白糖添加量為8%、明膠添加量為0.3%、檸檬酸添加量為0.2%的條件下,添加不同量的茉莉花茶提取液,采用感官評定方法對樺褐孔菌飲料進行評定,結果如圖7 所示。當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量達到5%時,感官得分最高。當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超過5%時,飲料茉莉花茶的香氣過重,掩蓋住了樺褐孔菌特有的風味。

圖7 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量對樺褐孔菌飲料感官指標的影響Fig. 7 Effects of jasmine tea extract supplemental level on sensory indexes of Inonotus obliquus beverage
由表3 可知,各因素對樺褐孔菌飲料影響的主次順序是樺褐孔菌提取液(A)>檸檬酸(D)>白糖(B)>明膠(C)>茉莉花茶提取液(E)。樺褐孔菌飲料的最佳配方為A4B3C4D3E3,即樺褐孔菌提取液35%、白糖10%、明膠0.4%、檸檬酸0.2%、茉莉花茶提取液5%。但與表中試驗得分最高的10 號A3B2C4D3E1不同,因此再進行驗證。根據配方A4B3C4D3E3和A3B2C4D3E1分別配制得到飲品Ⅰ和飲品Ⅱ,對二者進行感官評價,結果如表4 所示。

表3 正交試驗結果與極差分析Tab. 3 Orthogonal test results and range analysis

表4 不同配方飲料的感官評分Tab. 4 Sensory scores of different formula drinks
由飲品Ⅰ最佳配方制備的樺褐孔菌飲料呈現焦糖色、澄清無沉淀,具有樺褐孔菌特有的風味和清淡的茉莉花香味,無其他異味。
對最佳配方制備的飲料進行穩定性測定,結果為穩定系數R=98.56%,表明最佳配方制備的樺褐孔菌飲料穩定性較好。
2.6.1Vc 對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
按照試驗步驟進行測定,測定結果以Vc 溶液濃度(μg/mL)為橫坐標,DPPH 自由基清除率(%)為縱坐標繪制曲線,結果如圖8 所示。

圖8 Vc 對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Fig. 8 Scavenging rate of Vc to DPPH free radical
2.6.2樺褐孔菌飲料對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
經測定,最佳配方制得飲料對DPPH 自由基的清除率為52.12%,相當于飲料中約含有6 μg/mLVc。
樺褐孔菌提取液的多糖濃度為2.5 mg/mL,三萜濃度為248 μg/mL。樺褐孔菌飲料最佳配方為樺褐孔菌提取液添加量35%、白糖添加量10%、明膠添加量0.4%、檸檬酸添加量0.2%、茉莉花茶提取液添加量5%。樺褐孔菌飲料對DPPH 自由基清除率為52.12%。樺褐孔菌飲料呈焦糖色、澄清無沉淀,具有樺褐孔菌特有的風味和清淡的茉莉花香味,無其他異味,具有較好的穩定性和抗氧化活性,是一款具有較好市場發展前景的功能性飲料。本研究為豐富功能性飲料市場提供了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