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領導、同事眼中,徐力群曾是“清廉”標桿,“他挺正直的,從不讓同事、下屬到他家中拜年,也不收別人送的禮品禮金”。就連當地一些大老板也都認為徐力群“油鹽不進”,“他還是比較講原則的,很不好‘拿下’”。然而,這不過是他偽裝出來的一面。
徐力群,曾任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銀川市房地產管理局黨委書記、局長,銀川市金鳳區(qū)區(qū)委書記、銀川高新技術產業(yè)開發(fā)區(qū)工委書記,固原市委常委、副市長,中衛(wèi)市市委副書記、市長,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秘書長,機關黨組書記(正廳級)。2020年9月,經寧夏回族自治區(qū)黨委批準,自治區(qū)紀委對徐力群涉嫌嚴重違紀問題立案審查。2021年8月,吳忠市中級人民法院依法公開審理徐力群受賄、非法持有槍支一案。同年11月,吳忠市中級人民法院一審判決徐力群犯受賄罪,判處有期徒刑11年。
表里不一的“兩面人”
在領導、同事眼中,徐力群曾是“清廉”標桿,“他挺正直的,從不讓同事、下屬到他家中拜年,也不收別人送的禮品禮金”。就連當地一些大老板也都認為徐力群“油鹽不進”,“他還是比較講原則的,很不好‘拿下’”。
“這不過是他偽裝出的一面。”據辦案人員介紹,為了標榜“清廉”,徐力群下足了工夫。對于當地名聲大的老板送來的禮品、現金等,他都高調讓司機、辦公室工作人員退回,甚至主動將其中一部分上交組織拍賣處理,并將拍賣的錢捐贈給孤兒院,樹立“廉潔”“恤民”的領導干部形象。而每一筆退回和上交的錢款他都注意記錄留痕,還專門整理成冊、精心保管,作為其彰顯“清廉”形象的資本。
“徐力群被調查時,有不少人感到不可思議,甚至還為其辯白。”辦案人員說。直至他被留置后,面對鐵的證據,其面具才被揭下。經查,徐力群違反政治紀律、組織紀律、廉潔紀律、工作紀律、生活紀律,不僅存在權錢交易、權色交易、錢色交易,還非法持有槍支。而其收受的財物除了字畫、茅臺酒,還有象牙制品、玳瑁標本等國家禁止流通的野生動物制品。
“徐力群的心中一直盤算著一筆‘政治賬’。2007年,他出任中衛(wèi)市市委副書記、市長。此時,他對自己的政治前途抱有憧憬,因此還有所忌憚。”辦案人員說,但在2011年中衛(wèi)市委主要領導調整,徐力群沒有如愿接任“一把手”后,他便心灰意冷,覺得自己的政治前途到頭了。從那時起,他的內心發(fā)生很大變化,充滿了“怨氣”“委屈”等負面情緒。
“政治賬”算空后,徐力群又算起了“經濟賬”。此后,他在金錢的誘惑下迷失。在十九大后,他還不收斂、不收手,失去理性、毫無敬畏之心。
有許多腐敗“點子”的“聰明人”
徐力群行事謹慎,為了掩蓋違紀違法事實,他給自己留了很多“后路”。就連辦案人員都驚訝于他的詭計多端:“徐力群很聰明,精于算計,他有許多腐敗‘點子’,手段都比較隱蔽,很難發(fā)現破綻。”
打政策“擦邊球”。徐力群曾長期在房管局工作,深諳城市規(guī)劃、工程領域相關政策和制度漏洞。任中衛(wèi)市市長后,他獨斷專行、任性妄為,常通過私下打招呼,或明招暗定,或讓不該上會研究的上會研究,以集體決議形式掩飾其為他人謀利的事實。
建牢固的“利益圈”。徐力群在平日里便有意結識一些私營企業(yè)主,并利用職權為其提供幫助,以此籠絡人心,形成固定的“利益圈”。
炮制假合同、假協議。徐力群往往以象征性支付一小部分費用,或制作假合同、假協議,或“拆東墻補西墻”的方式來掩飾、隱瞞其受賄事實。2012年,為了給女兒在北京購買房產,徐力群向有求于他的老板高某某索要了400萬元現金。之后,組織對徐力群進行函詢。為了掩人耳目,徐力群向老板胡某某索要400萬元還給高某某。后因胡某某與其利益牽扯過多,徐力群又讓另一個老板曹某某出資430萬元,以北京某公司名義購買其女兒的北京房產,辦理過戶手續(xù)(實際由其女兒居住),并將430萬元購房款轉給胡某某,多轉的30萬元是徐力群為應付組織核查給胡某某的“租金”。在這期間,徐力群多次編造房屋代持協議,試圖以假亂真。“為了查證、認定這一事實,我們多次與檢察院、法院等進行會商、研究,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少見的。”辦案人員說。
對抗審查調查的“總導演”
對待組織的態(tài)度,考驗著黨員干部的黨性。據了解,自治區(qū)紀委監(jiān)委在查辦徐力群前曾多次約談他,希望其就有關問題進行說明,但徐力群總是矢口否認并巧言辯解。他把組織當作對立面,在每一次談話后都忙著去“善后”。
“徐力群案比較復雜,推進艱難,是一起在全自治區(qū)有重大影響的案件。”辦案人員介紹,徐力群以“我是有特殊貢獻的人,組織不會把我怎么樣”來安慰自己和穩(wěn)住涉案老板,并以他人名義辦理多張外地電話卡,方便其與老板們隨時保持聯系。在案件初核階段,專案組發(fā)現徐力群的女兒在北京買房一事牽涉甚廣,十分可疑。專案組多次與徐力群以及其女兒、女婿、前妻和涉案老板開展談話,發(fā)現他們之間有些說辭并不合理,但所有人均對徐力群收受財物一事矢口否認。后經查證,這些都是徐力群提前安排好的,他以“總導演”的身份,分配角色,編造臺詞,導演了一出對抗組織審查調查的戲碼。
調查發(fā)現,他讓前妻、現任妻子、女兒、女婿、母親以及弟弟等人與涉案老板頻繁串供,統(tǒng)一口徑,并通過偽造假合同、假借條、轉移贓款贓物等方式訂立攻守同盟。“他們經常在某個茶樓碰頭商量對策,為了更‘保險’,徐力群還邀請了所謂的‘偵查高手’,共同謀劃如何對抗組織審查調查。”辦案人員說。
“一路走來,我扮演過眾多角色,這一次是‘勸誡者’。”在移送審查起訴時,徐力群悔恨不已,“我用慘痛的代價換來了深刻教訓——黨員干部一定要加強黨性修養(yǎng),強化黨紀意識。要相信組織、依靠組織,切莫欺瞞組織,希望其他黨員干部引以為戒。”
(中央紀委國家監(jiān)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