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工會的紅色足跡(二十二)"/>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關明
廣州商團成立于1912 年,最開始是廣州商民維持社會治安、保護商家生命財產安全的自衛武裝。。
1919 年匯豐銀行廣州分行買辦漢奸陳廉伯接任商團團長后,廣州商團實力不斷擴充,政治傾向日趨保守,逐步演變為買與孫中山革命政府對抗的武裝力量。1924 年國共合作后,陳在香港英國殖民當局支持下,大肆攻擊孫中山的革命政策,煽動商民對抗革命政府。
1924 年5 月底,陳廉伯等在廣州召集廣東全省商團聯防會議,成立由陳廉伯任總長,鄧介石、陳恭受任副總長的“廣東省商團軍聯防總部”,企圖以武力推倒孫中山的革命政府,另組“商人政府”。針對商團的囂張氣焰,廣州工人代表會曾對商團問題作出過決議案:凡屬工人,不得充當商團軍,一經查出,即行驅逐出境。工人得組織工團軍自衛。
說到工團軍,就不能不提及一位著名工運領導人——楊殷。楊殷是廣東香山縣人,早年加入同盟會,1917 年起在廣州任孫中山軍政府衛隊副官,兼大元帥府參軍處參謀。楊殷學過少林拳,三五個人近不了身,他其實是孫中山和宋慶齡的貼身侍衛。
但是這位孫中山的身邊人,卻偏對共產主義情有獨鐘。1922 年秋,楊殷由楊章甫、梁復然介紹,譚平山為監誓人,加入了中國共產黨。因為他在翠亨老家廣有田產,富甲一方,在鹽務處高級師爺任上也有著豐厚的薪水,后來幾乎全部用來支持革命,所以黨內同志開玩笑稱他為“河北玉麒麟盧俊義”。
就在廣州工人代表會通過《商團問題決議案》的同一天,廣東油業工會江門支會會員參加五一游行,被江門市商團數百人圍困,對油業工人亂槍掃射,造成21 名工人被拘困拷打,62 人失蹤。劉爾崧、楊殷隨即以廣州工代會暨200 名代表名義通電孫中山,請國民革命政府保護工人。
1924 年8 月10 日,商團向英商南利洋行購置的一批槍支彈藥被廣州革命政府扣留。陳廉伯以“扣械” 事件為反對孫中山革命政府的借口,大造反孫反共輿論,又糾集1000 多人兩次向大元帥府請愿,要求發還扣留的軍火,被拒絕后鼓動廣州商人罷市,拒收政府紙幣、拒不納稅。更有甚者,商團頭子還雇用流氓對付那些不愿罷市的商民,凡見有開鋪者即用糞澆擲,用暴力強迫其罷市,一時廣州局勢緊張,人心惶惶。10 月9 日,廣東政府發還部分被扣軍火給商團,商團軍在領到槍械后即發動武裝叛亂,屠殺雙十節游行民眾。還在西關構筑街壘,封鎖市區,張貼“孫文下野” “打倒孫政府” 等標語,并與軍閥陳炯明暗通款曲,請盤踞東江的陳炯明“回師救粵”。
8 月12 日和19 日,在商團軍氣焰正盛之時,劉爾崧、楊殷等召集廣州工人代表會兩次開會,討論成立廣州工團軍。20 日,廣州工人代表會將《工團軍組織章程》 呈廣東省省長廖仲愷,27 日獲得批準。于是,楊殷在工代會所屬的工會中挑選數百名青壯年工人,正式成立工團軍。工團軍以工會為單位進行編隊,設大隊、中隊、小隊,共500 多名隊員。10 月10 日下午,中共廣東區委發動工會、農會、青年團及廣東工團軍的五六千人召開“雙十警告節” 大會,會后舉行示威游行。當工農學生群眾的游行隊伍至太平路時,商團軍竟武裝沖擊游行群眾。工團軍即與之激戰,結果工團軍第二分隊隊長黃駒等20 余人被屠殺,傷者100 多人。
目睹工友慘死,楊殷恨上心頭,他說:“壯士的血不能白流!商團軍只是一支少爺兵,我們只要敢拼,定能取勝。” 于是,他親自率領工團軍,聯合郊區自衛軍,向大元帥府請愿,要求討伐商團軍,血債血償。在工農群眾的支持下,孫中山堅定了解除商團軍武裝的決心,馬上召開會議,部署軍事行動計劃。孫中山電令蔣介石、廖仲愷、胡漢民、許崇智等火速平定商團叛亂,還令北伐軍一部回師廣州戡亂。
楊殷負責摸清敵情,他安排餅業工會主席歐陽峰以挑擔沿街賣餅作掩護,到西關一帶刺探情報,還通過鹽船工人和鹽務處的朋友,很快弄清了商團軍的兵力、駐扎調防以及軍事工事等。10 月15 日,工團軍與革命政府軍隊攻占西關商團總部,商團軍潰散。陳廉伯逃回香港沙面,副團長陳恭受投降。至此,廣州商團叛亂被蕩平。
除掉心腹大患,廣東革命政權得以初步穩定。
1924 年10 月,第二次直奉戰爭激烈進行之時,直系將領馮玉祥率部從前線倒戈,回師北京發動政變,并把所部改稱國民軍,直系勢力被趕出北京。吳佩孚倉惶下臺前,對幕僚和親友聲稱,今后將不問政事,飲酒吟詩,度此余生。謝覺哉當時正在主編《湖南民報》,仿照王昌齡詩寫成打油詩一首譏諷吳佩孚:
白日青天意倒吳,炮聲送客火車孤。
洛陽親友如相問,一片雄心在酒壺。
吳佩孚敗走后,張作霖、馮玉祥和段祺瑞三派在北京成立聯合政府。中共北方區委正確分析當時的形勢,利用馮玉祥在一定程度上同情革命的有利時機,由李大釗親自出面,多次做馮玉祥的工作,將“二七” 慘案以來被捕入獄的工會領袖和骨干營救出來。史文彬1924 年11 月獲釋出獄,北方各鐵路的工會組織也恢復到二七慘案以前的局面。工會領袖出獄和工會組織的恢復,推動了工人運動的發展。此后,膠濟鐵路和北京、武漢、廣州、唐山、沈陽等城市相繼爆發了多次罷工。這些罷工表明,全國工運已由低沉逐漸走向高漲。
“以前種種,譬如昨日死;以后種種,譬如今日生。” 孫中山在國民黨一大首日發表演講時,曾這樣形容國民黨改組的重要意義。富有進取精神的共產黨人加入,使國民黨日漸老化的肌體煥發出青春的活力和朝氣,轟轟烈烈的反帝反封建反軍閥的大革命由南向北迅速開展了起來。
隨著革命形勢的發展,革命干部不夠用了。中共在1923 年6 月黨的三大時僅有黨員400 多名,到1925 年1 月召開四大時也只有不足1000 人的規模,急需大批黨員干部參加到現實革命斗爭中來。為此,李大釗、陳獨秀急電共產國際,要求旅歐、旅莫支部派干部回國工作。很快,在國外留學的一批共產黨人相繼回國。
周恩來從法國回來了。1924 年7 月從法國啟程,9 月抵廣州,10 月任中共廣東區委委員長兼宣傳部部長,11 月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此時,距他高吟“大江歌罷掉頭東,邃密群科濟世窮。面壁十年圖破壁,難酬蹈海亦英雄。” 回來參加五四運動,已經過去了五年。至此以后,便開始了“險夷不變應嘗膽,道義爭擔敢息肩” 的革命生涯。
1924 年7 月,趙世炎與任弼時等同志一起離蘇回國,任中共北京地委書記。
趙世炎(1901—1927),筆名施英,重慶市酉陽土家族苗族自治縣人。1915 年考入北京高等師范學校附中,1919 年經李大釗介紹加入中國少年學會,參加過五四運動,1920 年赴法勤工儉學,1921 年春與張申府、周恩來等發起成立旅法中國共產黨早期組織,成為中國共產黨黨員。
趙世炎一家滿門英烈,他有個妹妹叫趙君陶,妹夫叫李碩勛,他們的兒子叫李鵬。
1923 年,趙世炎和陳延年、王若飛等帶領一批青年從法國前往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4 年回國,先后任中共北京地方執委會委員長、中共北方區執委會宣傳部部長兼職工運動委員
會主任,協助李大釗領導北方各省的斗爭。1924 年10 月上旬,陳延年回國。
陳延年(1898—1927),陳獨秀長子,血脈中繼承了他父親的剛烈。留法期間,陳延年接受了共產主義思想,1922 年6 月,與趙世炎、周恩來一起創建旅歐共產主義組織——中國少年共產黨,被選為執委。是年冬,中共旅歐總支部成立,陳延年等轉為中共黨員。
陳延年回到上海,在旅店剛住下,就立即卸下行裝,前往中共中央機關接頭。不久,陳延年被任命為社會主義青年團中央駐粵特派員,被派往廣州。到廣州不久即參加廣州雙十節警告商團大會,10 月15 日又參加剿滅廣州商團的武裝斗爭。次年2 月,任中共廣東區委書記,接替周恩來主持區委工作。
在廣東,為爭取和團結人力車工人,陳延年不僅去他們家里家訪,還向他們學習拉人力車。陳延年體格魁梧,穿著工人服裝,看上去就像個熟練的黃包車夫,誰也想不到他是個留過學的知識分子,共產黨的“廣東王”。他把拉車所掙的錢全部交給工人,工人們親切地稱他為老陳。廣州人力車夫在陳延年、周文雍等人發動下,很快組織起來,成立了手車夫工會,會員達數千人,參加了廣州工人代表會,在后來的省港大罷工和廣州起義中,發揮了骨干作用。
不久后,陳喬年也回國了。
陳喬年(1902—1928),陳獨秀次子,1915 年入上海法語補習學校學習,兩年后進入震旦大學學習。1919 年底赴法勤工儉學,1922 年發起成立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同年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是中共旅歐支部領導成員之一。1923 年4 月到蘇聯莫斯科東方勞動者共產主義大學學習。1925 年初,奉中共中央之命,離開莫斯科回國,被派到北方幫助趙世炎工作,先后任中共北京地委組織部部長、北方區委組織部部長。與在廣州的陳延年兄弟倆一南一北,天各一方,此后直到犧牲,他們再也沒有見上一面。
1924 年10 月13 日,李啟漢在黨組織營救下出獄,鄧中夏、李立三、劉少奇前往陸軍監獄迎接,并一同在監獄前合影留念。看到李啟漢受到那么大的折磨,他們都禁不住掉下了眼淚。坐牢兩年,李啟漢還有了另外一個名字——李森。兩年多的監獄生活,讓李啟漢形容枯稿,發蓬如草。鄧中夏說:“你從獄中出來,頭發長得像森林一樣,不如改名李森,同時也表示我們工人階級像森林一樣,無限眾多和無限生長。”
出獄后,李啟漢革命斗志更加旺盛。他和鄧中夏一起在上海工人中繼續傳播革命火種,傳播革命道理,繼續發動上海各界人士援助香港海員,幫助浦東日華紗廠工人建立工會,并領導日華紗廠和上海郵局工人舉行罷工,同廣大工人結下了深厚的友情。
1925 年3 月4 日,羅亦農與王若飛等七人從莫斯科啟程回國。
羅亦農(1902-1928),出生于湖南省湘潭縣,是毛澤東的同鄉。1916 年考入美國人在湘潭創辦的教會學堂——益智學校,并加入該校的“學生自治會”。在校期間參加搗毀焚燒日貨的斗爭,受到校方的嚴重警告,于1917 年憤然退學。1920 年,正在上海法租界一家小報當校對工人的羅亦農,看了《新青年》 之后十分興奮,對陳獨秀崇敬有加,他慕名找到陳獨秀門上。陳獨秀見到這位比他小13 歲的年輕人,心里也很高興。這年,在共產國際代表維經斯基支持下,上海黨的早期組織開辦了一所培養革命干部的學校——外語學社,目的是為輸送革命青年赴俄學習。陳獨秀親自介紹羅亦農到這里學習,同期來學習的還有劉少奇、任弼時、蕭勁光、汪壽華、許之禎、李啟漢等30 多名學員。在這里,羅亦農加入了社會主義青年團。
羅亦農回國后,即參加了第二次全國勞動大會,參與領導了五卅運動、省港大罷工和上海工人三次武裝起義,先后任中共中央長江局書記、臨時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組織局主任。
四方豪杰風云會,要聽春雷第一聲。這一批最早的“海歸” 共產黨員,回國后擔任黨的重要領導職務,成為中國工人運動的中堅力量。
黨領導下的工人運動,再一次蓄勢待發。
(未完待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