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文湛,李倩,廖微,任靜,肖錫林,廖力夫,薛金花
(1.南華大學 藥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1;2.南華大學 化學化工學院, 湖南 衡陽 421001; 3.南華大學 公共衛生學院,湖南 衡陽 421001)
碳量子點(CQDs,carbon quantum dots)具有獨特的光致發光性質、高穩定性、良好的親水性和生物相容性、低毒性等,在光電催化、生物成像、藥物載體、離子及藥物檢測等領域有很大的應用前景[1-7],其中不乏用于Fe3+檢測的研究[8-14]。目前CQDs制備方法主要有水熱法、微波法、模板法和電化學法等[15-16],水熱法是實驗室常用方法之一。研究者用來制備CQDs的前體除檸檬酸、乙二胺等[17-18]一些有機試劑外也包括明膠[19]、橙汁[20]、梨汁[21]、蔗糖[22]、蜂蜜[23]和橙皮等[24]天然物質。本研究即用自然環境中的樟樹葉作為前體通過水熱法一步合成了CQDs,并用其建立了檢測Fe3+的熒光法,用于補鐵藥中鐵含量的分析。
KH2PO4、Na2HPO4、Fe(NO3)3·9H2O等均為分析純,且未經純化處理;實驗室用水均為超純水。
UV-3900型紫外-可見分光光度計;F-7000型熒光光譜儀;IRPrestige-21型紅外光譜儀;PHS-3E型pH計。
1.2.1 0.1 mol/L PBS緩沖液的配制 稱取1.360 9 g KH2PO4,用超純水溶解,于100 mL容量瓶定容得甲液;稱取1.419 6 g Na2HPO4,用超純水溶解,于100 mL容量瓶定容得乙液;將甲液與乙液以不同比例混合,經pH計調至不同pH得一系列pH的PBS緩沖液。
1.2.2 0.01 mol/L Fe3+標準儲備液的配制 稱取0.404 g Fe(NO3)3·9H2O,用超純水溶解,于100 mL 容量瓶定容得0.01 mol/L Fe3+標準儲備液。
將采摘得的新鮮樟樹葉洗凈、烘干,研磨成粉后過200目篩,將過篩粉末收集。稱取樟樹葉粉末1 g,量取50 mL超純水加入,邊超聲邊攪拌充分混勻后將溶液轉移至聚四氟乙烯反應釜中,于200 ℃下反應5 h,冷卻至室溫,將產物離心取上清液,用0.22 μm微孔濾膜過濾,收集濾液于4 ℃冰箱避光保存。
采集來自不同廠家的同種補鐵藥。分別取2片藥研成粉末狀,濃硫酸溶解,直至粉末完全碳化成黑色,然后邊加熱邊滴加體積比為3∶1的硝酸和雙氧水的混合溶液,直至黃煙消失,溶液變澄清透明。待溶液冷卻后,離心分離除去無法消解的白色固體,將上清液轉移至50 mL容量瓶中,用超純水洗滌殘渣,將洗滌液一并轉入容量瓶,超純水定容,待測。


圖1 碳量子點的紅外光譜圖Fig.1 FTIR spectrum of CQDs
CQDs表現出明顯的熒光強度和發射位置依賴激發波長的性質(圖2),其在不同激發波長(320~420 nm,每次間隔10 nm)下,隨著激發波長增大,發射峰逐漸紅移,從418 nm紅移到498 nm,同時,發射峰強度逐漸減弱,320 nm熒光強度最大,為最佳激發波長。圖3為制得的CQDs的紫外吸收光譜及熒光光譜。

圖2 碳量子點在不同激發波長下的發射光譜Fig.2 Emission spectra of CQDs at different excitation wavelengths

圖3 碳量子點的紫外吸收和熒光光譜圖Fig.3 UV-Vis absorption and fluorescence spectra of CQDs a.紫外吸收光譜;b.激發光譜;c.發射光譜

2.3.1 pH的優化 在不同pH條件下,Fe3+對CQDs的熒光猝滅程度不同。見圖4,當體系的pH為7.5時,|ΔF| 最大,即Fe3+對CQDs的熒光猝滅程度最大,因此該反應最佳pH取7.5,后續實驗的pH條件為7.5。

圖4 pH的優化Fig.4 Optimization of pH
2.3.2 CQDs用量的優化 固定Fe3+濃度為1×10-4mol/L,改變CQDs用量,研究熒光猝滅情況。見圖5,隨著CQDs用量增加,熒光猝滅程度增大,用量達到120 μL后趨于穩定,因此,以120 μL作為CQDs的最佳用量。

圖5 CQDs用量的優化Fig.5 Optimization of the volume of CQDs
2.3.3 反應時間的優化 加入0.01 mol/L Fe3+100 μL后CQDs溶液的熒光猝滅程度隨時間的變化見圖6,隨著時間的推移,CQDs溶液的熒光強度逐漸減小后趨于穩定,|ΔF| 逐漸增大后趨于穩定,到10 min時基本穩定,反應迅速,后續實驗反應時間確定為10 min。

圖6 反應時間的優化Fig.6 Optimization of the reaction time
2.4.1 標準曲線與檢出限 在適量緩沖液中加入120 μL CQDs溶液,而后分別加入不同量Fe3+標準工作液,用緩沖液定容至10 mL,室溫下反應10 min后,在λEx=320 nm下測定熒光發射峰強度,從圖中可以看到,隨著Fe3+濃度的增大,CQDs的熒光強度逐漸減弱。以F/F0對Fe3+濃度做線性擬合(F0和F分別對應不加Fe3+及加入不同濃度Fe3+的CQDs熒光發射峰強度),F/F0與Fe3+濃度在2.72×10-5~1.00×10-4mol/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線性回歸方程為F/F0=0.973 5-0.033 2c(×10-5mol/L), 相關系數R2=0.991 2。根據LOD=3Sb/k計算得到檢出限為8.16 μmol/L,Sb和k分別表示空白溶液的標準偏差和標準曲線的斜率。

圖7 碳量子點的標準曲線熒光圖譜Fig.7 Standard curve fluorescence spectrum of CQDs
2.4.2 CQDs的選擇性實驗 在適量緩沖液中加入120 μL CQDs溶液,然后分別將100 μL 0.01 mol/L 的Li+、Na+、K+、Mg2+、Zn2+、Al3+、Ca2+、Ba2+、Cu2+、Fe3+、Fe2+溶液加入,緩沖液定容到10 mL,混合均勻后在320 nm激發波長下測定其熒光強度。見圖8a,加入Fe2+后CQDs溶液的熒光猝滅程度與加入Fe3+后的相近,而Fe2+(H+)為pH 5.5條件下加入Fe2+后CQDs溶液的熒光猝滅程度,與前面pH 7.5時相差甚遠,可能原因為:在堿性條件下,Fe2+更快被氧化為Fe3+,從而使CQDs熒光被猝滅。所以,Fe2+本身其實并不能猝滅CQDs的熒光。而且二價鐵是難以穩定存在的,且對補鐵藥中的鐵含量進行檢測前需將藥片進行前處理,使藥片中的二價鐵全部轉化為三價鐵。見圖8b,將5倍量Fe3+的其他離子溶液和1倍量的Fe3+溶液分別加入到制備的CQDs溶液中,實驗結果表明,在濃度5倍于Fe3+的情況下,其他金屬離子對CQDs熒光強度影響不大,因此CQDs對Fe3+具有較好的選擇性。


圖8 碳量子點對金屬離子的選擇性Fig.8 Selectivity of CQDs for metal ions a.c(其他離子)=c(Fe3+);b.c(其他離子)=5c(Fe3+)
2.4.3 實際補鐵藥中鐵含量的測定 為評價本方法的可靠性,以來自不同廠家的同種補鐵藥為測試對象,測試結果見表1。樣品1和2分別為來自不同廠家的同一種補鐵藥,對其進行加標回收實驗(n=6),測得加標回收率為93.08%~105.05%。

表1 加標回收實驗結果(n=6)Table 1 Results of recovery test (n=6)
本研究以自然界中的樟樹葉作為前體,通過一步水熱法合成了CQDs,還將制得的CQDs用于Fe3+檢測。在320 nm激發波長下,加入Fe3+反應后CQDs溶液的熒光強度與未加Fe3+的CQDs溶液的熒光強度比F/F0與Fe3+濃度在2.72×10-5~1.00×10-4mol/L范圍內呈良好的線性關系(R2=0.991 2),回歸方程為F/F0=0.973 5-0.033 2c(×10-5mol/L),檢出限為8.16 μmol/L。將其應用于補鐵藥中鐵含量的測定時,加標回收率為93.08%~105.05%,結果良好。本研究中制備碳量子點的方法簡便快速,原料環保易得,用于Fe3+檢測線性良好,靈敏度較高,選擇性較好,用于補鐵藥中鐵含量的檢測結果也令人滿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