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鶴群(上海理工大學)
根據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發布的《2020年財政政策改革報告》,鑒于當前嚴峻的國際形勢,過去20年中,企業所得稅的平均稅負整體下降了至少20%。
2018年12月29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的召開,第二次修正《中華人民共和國企業所得稅法》等4部法律。修改內容廣,影響深遠,更正內外資有差別的企業所得稅率政策是其中一項。修改后的稅法明確規定,無論是內資或者其他外國投資企業繳納的企業所得稅法定征收額都應當為25%。部分外國企業公司的所得稅稅率從最初的15%~24%統一調整至25%,從而導致外資公司所得稅稅負增加。中國對企業所得稅的改革是一個深刻而又現實的開放,它不僅給企業在政治上的公平競爭創造了一個良好的體制環境,也有利于中國人民提升吸引外國投資的素養和技術水平。
外國直接投資,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簡稱FDI[1],是指為實現公司利潤而取得控制權和管理權的投資。外國直接投資分為內流FDI和外流FDI。內流FDI是外國資本在國內的投資,而外流FDI是該國的海外投資。本文討論的是均為內流的FDI,具體來說就是對中國大陸的直接投資,主要是針對中國大陸的外國投資企業。之所以各國政府通常愿意吸引跨國企業集團在本國進行生產性投資,是因為外國直接投資能夠幫助世界各國補缺國內資金短板、改善技術、提高生產效率、提高社會福利、緩解就業問題、促進經濟增長等。外國投資的目的主要是追求更高效率和擴大更廣的海外市場,從而獲得更多的利潤。眾所周知,國際政治經濟活動受到財政稅收政策波動比較大。因此,稅收政策對外國投資具有顯著影響。
國內外眾多學者對影響FDI的因素有很多廣泛研究。但研究的切入點各不相同,Tallman[2]、Grosse R和Trevino[3]的研究重心是市場規模對FDI的影響,Veugelers R[4]和Culem[5]的側重點是勞動力成本對FDI的影響,而Cheng和Kwan[6]的研究方向是基礎設施建設質量對FDI的影響。除此之外,東道國的稅收因素對FDI的影響是目前國內外學者研究的熱門課題。
從稅收因素對FDI影響的角度來看,東道國設置的稅率是稅收負擔最直接的體現。但是直接的體現并不意味著兩者之間是簡單的負相關關系。Tiebout[7]廣泛的研究表明,由東道國稅收收入和公共產品的供應所組成的組合決定稅基的水平,即東道國為了達到吸引外國投資的目的,可以通過降低稅收這種方式來實現,而這種方式就是直接降低投資者的投資成本。Bucovetsky S.和Wilson,J.D[8]認為降低稅收負擔的后果是東道國的財政收入會降低,財政收入降低會導致公共產品供應不足,公共產品供應不足會導致該國對外國投資的吸引力下降。
由此可見,影響FDI的因素是多種多樣的,但稅收因素依舊是一個不可或缺的影響因素。因此,我們提出假設:通過涉外企業所得稅負擔率來衡量稅收因素對外國直接投資有十分顯著的影響。
本文所有數據均來自國家統計局網站上發布的“分省年度數據”。
1.被解釋變量:FDI。
2.核心解釋變量:稅收負擔burden。
3.控制變量:商品市場發育程度;勞動力成本;經濟發展潛力;人力資本;基礎設施水平;對外開放程度。
基于其他文獻對稅收對FDI影響的研究,本文構建了稅收及其他因素對FDI影響的模型:lnFDIit=α+β·lnburdenit+γ·lnXit+dumt*+ξit。
將時間虛擬變量dumt*添加到模型中,表示2008-2019年的時間虛擬變量之和,α表示截距項,β、γ系數表示各指標,ξ表示隨機誤差項,i表示省級變量,t表示時間變量。
在對數據進行處理和初步檢驗模型后,F統計檢驗模型具有強烈的顯著性,與此同時,也存在顯著的時間效應。因此,為了控制因時間變化對結果的影響,增加了時間虛擬變量dumt*。因為存在地區的差異,所以把全國、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分別作為四個模型,從而可以分析外國直接投資的區域差異。
如表1所示,全國及東、中、西部地區涉外企業所得稅負擔率對外國直接投資有顯著的負面影響。換言之,如果涉外企業所得稅負擔率提高,外國在華直接投資將大幅減少。在控制變量中,經濟發展潛力和開放度等變量對FDI有顯著的正向影響。還有一些變量對外國直接投資沒有重大影響,例如商品市場的發展、勞動力成本、人力資本和基礎設施。

表1 涉外企業所得稅負擔率對外國直接投資影響的估計結果
首先,從全國角度來看,模型(1)的結果表明,外國直接投資的稅收負擔率影響程度最高,達到34%。其次,分區模型(2)的估算結果為95.7%,分區模型(3)為63.3%,分區模型(4)為19.2%,均在1%的顯著性水平上,這表明上述3個地區的涉外企業所得稅負擔和外國直接投資產生了顯著的負向影響。此外,東部、中部和西部地區受影響較大,表明不同地區受涉外企業所得稅負擔的影響較大。
自改革開放以來,我國政府一直提供各種財政激勵措施來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因此市場規模迅速擴大、國民人均收入持續上升、老百姓日子越過越好。近年來,政府減少對于外資的稅收優惠,并且逐步實施內外資趨同的財政政策。隨著全球經濟增長放緩,政府也積極調整政策,通過實施“減稅降費”來刺激國內外企業投資。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暴發,持續時間長,目前世界依然受疫情影響,影響范圍大,席卷全球。經濟不景氣加上疫情,世界主要國家面臨的財政收支壓力越來越大,傳統財政政策的政策空間進一步縮小。本文的貢獻是,通過研究稅收因素對FDI的影響,得出結論,從而促進政府做出符合時代潮流發展的正確的應對政策選擇。根據國際發展趨勢和中國具體國情,我國的政策思路為:依然可以通過降低稅負來吸引FDI,但必須采取補充措施。我們應該充分把握中國制度環境、分析好市場和發展階段的利弊,找到缺陷,根據缺陷完善和優化制度建設,只有這樣才能營造更好的營商環境,從而降低制度成本,更加高效率地吸引外國直接投資。國家體系改進和建設的重點領域包括監管體系、法律法規和反腐敗政策。我們需要加強行業監管,加強信息披露,更高效地執行相關法律,更嚴格地打擊商業賄賂,這樣才能改善制度環境,從而更好地促進經濟發展。